周曉瓊 浙江省龍游縣中醫(yī)院 龍游 324400
針刺配合耳穴貼壓治療失眠療效觀察
周曉瓊 浙江省龍游縣中醫(yī)院 龍游 324400
失眠 針刺 耳穴貼壓
失眠癥是以經常不能獲得正常睡眠為特征的一類疾病。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人與人之間的競爭和矛盾日益增加,人們的精神處在一種高度緊張的狀態(tài),失眠發(fā)生率逐年增加。西醫(yī)治療失眠癥以藥物為主,長期使用鎮(zhèn)靜催眠藥會產生藥物依賴、個性改變、情緒不穩(wěn)等副作用。筆者采用針刺配合耳穴貼壓治療失眠取得良好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1月—2012年6月本院針灸科門診失眠患者136例,隨機分為治療組68例,男27例,女41例;年齡20~70歲,平均46.2歲;病程1個月~6年,平均1.3年;輕度17例,中度37例,重度14例;對照組68例,男20例,女48例;年齡18~65歲,平均45.8歲;病程1個月~5年,平均1.2年,輕度20例,中度35例,重度13例。兩組年齡、性別、病程、病情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根據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頒布的《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中有關“不寐”的診斷標準及《中藥新藥治療失眠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擬定如下:①有失眠的典型癥狀:入睡困難,時常覺醒,睡而不穩(wěn)或醒后再睡,晨醒過早;夜不能入睡,白天昏沉欲睡;睡眠不足6h。②失眠輕重分級標準:輕度:睡眠時常覺醒或睡而不穩(wěn),晨醒過早,但不影響工作;中度:睡眠不足3h,但尚能堅持工作;重度:徹夜不眠,難以堅持正常工作。
1.3 納入標準 ①符合前述診斷標準;②睡眠紊亂每周至少發(fā)生3次并持續(xù)1個月以上;③年齡18~70歲,性別不限。
1.4 排除標準 ①因軀體疾病、精神疾病所致失眠及酒精、藥物(或毒品)依賴者。②暈針及其他不能耐受針灸治療者。
2.1 治療組 治則:寧心安神,調和陰陽。
2.1.1 體針 主穴:安眠、神門、三陰交、四神聰。配穴:勞傷心脾加心俞、脾俞;胃腑不和的加中脘、足三里、豐??;陰虛火旺加心俞、腎俞、照海;夢擾不安加魄戶、厲兌;頭昏健忘加印堂、風池;耳鳴耳聾加聽宮、中渚;肝火上擾加行間、大陵、肝俞。心膽氣虛加心俞、膽俞、陽陵泉。方法:每次主穴取2~3穴,配穴隨癥加減。用75%酒精常規(guī)消毒穴位皮膚。針刺手法要根據辨證論治,補瀉兼施。四神聰、安眠斜刺0.2~0.3寸,用平補平瀉法;神門直刺0.3~0.5寸,行捻轉補法;三陰交直刺0.5~1寸,得氣后行提插捻轉補法。配穴虛證行補法,實證行瀉法。1天1次,每次留針30min,10次為1個療程,休息2天再繼續(xù)下個療程。
2.1.2 耳穴貼壓 常用穴:皮質下、交感、心、脾、內分泌、腎、神門。每次取一側耳穴2~3個,首先用75%酒精棉球消毒耳穴或耳廓,待消毒液干后,用鑷子夾取黏有生王不留行的膠布對準穴位貼壓固定。每2天換另一側耳穴。囑患者每天按壓耳穴3次,每次持續(xù)2~3min,使局部有痛、脹、熱、感。10次為1個療程,休息2天再繼續(xù)下個療程。
2.2 對照組 單用體針針刺方法進行治療,治則及治法同治療組。
兩組均治療2個療程后觀察療效,并隨訪6個月,觀察復發(fā)情況。
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10.0統計軟件,χ2檢驗比較兩組療效差異。
3.1 療效標準 參照《中藥新藥治療失眠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 臨床痊愈:睡眠時間恢復正?;蛞归g睡眠時間增加至6h以上,睡眠深沉,醒后精神充沛。顯效:睡眠明顯好轉,睡眠時間增加至3h以上,睡眠深度增加。有效:癥狀減輕,睡眠時間較前增加不足3h。無效:睡眠無明顯改善。
3.2 結 果 治療組睡眠改善總有效率92.6%,對照組為66.2%,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3.3 復發(fā)情況 隨訪期原治療有效患者療效下降,睡眠狀況至治療前水平為復發(fā)。治療后隨訪6個月,治療組復發(fā)2例,復發(fā)率3.2%,對照組復發(fā)5例,復發(fā)率11.1%,治療組復發(fā)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失眠是以經常不易入睡為特征的一種病癥。中醫(yī)稱之為不寐、不得眠等?!鹅`樞·口問》說:“陽氣盡,陰氣盛,則目瞑;陰氣盡,而陽氣盛,則寤矣?!惫适甙Y在治療上著重以調整內臟功能,使氣血調和,陰陽平衡。心藏神,主神明;故失眠的部位主要在心,調整內臟功能以寧心安神為主,再者遵“五臟六腑之有疾者,皆取其原”之旨,故取手少陰心經原穴神門為主穴;失眠又與肝、脾、腎密切相關,故取足三陰經交會穴三陰交與神門相配,以益心健脾,柔肝益陰寧心,再配以四神聰鎮(zhèn)靜安神,可達寧心安神作用。安眠穴為經外奇穴,有平肝熄風、寧神鎮(zhèn)靜的作用,為治療失眠的經驗效穴。
中醫(yī)運用耳廓治療失眠癥歷史悠久,其理論基礎始于《靈樞·口問》“耳者宗脈之所聚也”?!鹅`樞·邪氣臟腑病形》“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血氣皆上于面而走空竅,其精氣上走于目,其別氣走于耳而為聽?!泵魅f歷年間朝鮮許浚的《東醫(yī)寶鑒》就有“以手摩耳輪,不拘數遍,所謂修其城郭,補其腎氣,以防聾聵,亦治不睡也”這樣的記載。中藥王不留行,有活血通絡、通利血脈之功效,用膠布壓于耳穴神門、皮質下、交感、心、枕等穴位上,借王不留行活血通絡穿透之力,按壓治療能刺激耳穴達到寧心安神、疏通經絡,運行氣血作用,從而調整臟腑氣血功能。游璐[3]采用針灸配合耳穴貼壓與口服思諾思治療不寐對比,治療組總有效率92.5%,優(yōu)于對照組?,F代研究發(fā)現[4],針刺耳穴神門可明顯增加左右椎動脈及基底動脈的血流速度。因此,按壓耳穴可改善大腦血供,治療多夢健忘、頭昏頭痛等癥。此法操作簡便,容易掌握,不影響患者正常工作和生活,避免對人體組織的損害,安全可靠,無毒副作用。
有研究表明[5],耳針的作用途徑:①通過脊髓灰質后角的初級整合,完成脊髓節(jié)內或節(jié)間的反射;②通過腦干內軀體感覺和內臟感覺核的整合,完成“體表-內臟”相關反射;③通過腦干內網狀結構中網狀核之間的整合,完成基本生命活動的調節(jié)。本組結果顯示,治療組臨床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說明耳壓可能通過對“體表—內臟”相關反射的作用以及對某些基本生命活動的調節(jié)作用,加強針刺對失眠的治療效果,也彌補了針刺治療不能長時間持續(xù)剌激的不足,不失為臨床治療失眠的有效方法。
[1]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30-31.
[2]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S].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3:186-188.
[3]游璐.針灸配合耳穴貼壓治療不寐的臨床觀察[J].湖南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0,30(11):70-72.
[4]余芳,張?zhí)品?針刺配合耳穴治療失眠的療效觀察[J].湖北中醫(yī)雜志,2010,32(8):24-26.
[5]張詩興,周坤福.耳穴對腦、脊神經節(jié)投射的研究[J].上海針灸雜志,2000,30(1):35-38.
修回日期:2013-05-29
2013-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