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強
一次性根管治療術近年來在臨床使用上逐漸增多,且治療范圍已從牙外傷,意外穿髓等無牙髓感染病例到現(xiàn)在的治療急、慢性牙髓炎, 慢性根尖周炎甚至選擇性急性根尖周炎的病例[1]。本文對河南省南陽市口腔醫(yī)院牙周粘膜病科近年來115例慢性根尖周炎患者進行一次性根管治療術, 追蹤觀察, 探討一次性根管治療術治療慢性根尖周炎的療效及適應證的選擇。
1.1 一般資料 所有病例均選自近年來在本科門診就診患者, 診斷為慢性根尖周炎患者115例, 127個牙齒;男性65例,女性50例;年齡17歲~68歲, 以中青年居多。前牙110例,后牙50例。
1.2 治療方法 術前常規(guī)攝根尖片, 了解根管數(shù)目、形態(tài)及根尖有無病變、病變范圍, 確定根管工作長度, 在常規(guī)局麻下開髓制洞, 拔除殘髓。用3%H2O2及生理鹽水交替清洗根管、用消毒的紙捻吸干根管。用加有碘仿的根充糊劑加牙膠尖加壓充填根管, 觀察3~7d, 6個月后, 用X線檢查, 判定療效, 永久充填。
1.3 療效標準[2]成功:無自覺癥狀或1周后無疼痛癥狀,咀嚼功能良好, 無叩痛, 瘺管消失, 患牙無松動或1年后X線片顯示根充良好, 根尖無陰影或原有根尖陰影縮小。失敗:術后有腫脹叩痛或有咀嚼痛等, 原有瘺管未消失, 患牙出現(xiàn)Ⅰ度松動, 攝X線片示根尖周原有陰影擴大或無陰影的出現(xiàn)陰影。
115例患者127顆患牙中, 成功122例, 失敗5例。本組5例失敗病例均系根管預備過程中, 器械超出根尖孔所致。
一次性根管治療術是建立在根管治療基礎上,相對于傳統(tǒng)根管治療來說,一次法是指在一次就診期內對患牙完成開髓、拔髓、根管預備、根管消毒、根管充填的全過程。其優(yōu)勢在于能減少復診次數(shù)和縮短療程, 提高醫(yī)生工作小率, 節(jié)省患者往返時間。
根管治療術后的疼痛即根管治療急發(fā)癥, 包括根管治療后12 h及數(shù)天內出現(xiàn)的患牙疼痛腫脹等急性炎癥的反應現(xiàn)象, 發(fā)生率可高達20%~40%。Sathorn[3]曾研究報道一次法與多次法術后疼痛的發(fā)生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引起的原因現(xiàn)階段大致認為有以下:①根管預備消毒不充分, 殘留了較多的細菌等感染物質;②根管預備過程中感染物質如細菌及其代謝產(chǎn)物殘髓感染的牙本質脆細, 被推出根尖孔或根管預備時器械超出根尖孔, 對根尖周組織造成機械損傷, 根管沖洗時方法不當造成根尖組織激惹, 根管充填時材料超出根尖孔等;③患牙根管系統(tǒng)復雜, 充填不到位及側副根管未完全封;④患者健康狀況差, 耐受力小等。
本組病例中有少數(shù)病例在一次性根管治療后, 患牙出現(xiàn)牙齦腫脹、疼痛現(xiàn)象, 原因可能有以下幾種:適應證的選擇:除急性尖周炎不宜選用根管治療一次法外, 對于化膿性牙髓炎, 有瘺型、無瘺型以前曾反復急性發(fā)作且根尖破壞嚴重的慢性尖周炎牙, 最好選擇二次法或多次法治療;術者的操作技術:術者應熟悉髓腔的解剖形態(tài)及變異, 特別是后牙不能漏擴根管, 遵守操作規(guī)程, 嚴格按照無菌操作技術預備根管,特別是對根管粗大的感染壞死牙髓, 預備根管時切忌粗暴,將感染物推出根尖孔, 沖洗時不能加壓, 減少對根尖周的理化和生物刺激, 最大限度地降低醫(yī)源性損傷造成的術后疼痛反應[4]。
[1]杜麗珍.根管治療一次法術后反應的發(fā)生率及相關因素.現(xiàn)代口腔醫(yī)學雜志, 2005, 25(2):125.
[2]樊明文.牙體牙髓病學.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01:249-261.
[3]Sathorn C, Parashos P, Messer H.The prevalence of postoperative pain flare-up in single and multiple-visit endodontic treatment; a systematic review.Int Endod J, 2008, 41(2):91-99.
[4]杜麗珍.根管治療一次法術后反應的發(fā)生率及相關因素.現(xiàn)代口腔醫(yī)學雜志, 2005, 25(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