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進立
目前重癥小兒支氣管哮喘以靜脈應用糖皮質激素、支氣管舒張劑、氧療、補液和糾正酸中毒為常規(guī)治療手段, 近年來,機械通氣在臨床中是治療重癥支氣管哮喘非常有效的方法[1]。河南宏力醫(yī)院于2007年2月至2011年2月對重癥小兒支氣管哮喘患者行機械通氣加大量補液, 療效確切, 特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7年2月至2011年2月在本院治療的危重型支氣管哮喘急性發(fā)作期患者40例, 診斷標準:①不能講話;②嗜睡、意識模糊;③胸腹矛盾運動;④哮喘音明顯減弱乃至消失;⑤心率>120次/min, 脈搏變慢或不規(guī)則;⑥血pH值明顯降低。排除標準:①心源性肺水腫;②明顯肝腎功能損害;③有機械通氣禁忌證;④存在可影響自主呼吸的顱內壓增高或神經肌肉疾病。其中, 男27例, 女13例,年齡3~11歲, 平均(5.4±2.1)歲。急性發(fā)作時間2~42 h, 平均 (9.8±4.7)h。
1.2 治療方法 對患者進行連續(xù)心電監(jiān)護及監(jiān)測動脈血氣指標的變化等, 同時進行抗感染, 糾正水電解質紊亂以及維持酸堿平衡治療。給予β2受體激動藥進行霧化吸入, 給予氨茶堿和甲基氫化潑尼松靜脈滴注。根據情況進行序貫機械通氣治療, 所有患者均采用經口氣管插管, 上機的前期按照患者的病情選擇不同的通氣模式:初始通氣模式、同步間歇指令通氣+壓力支持通氣+呼氣末正壓通氣, 潮氣量約為6~8 ml/kg, 呼吸頻率約為 8~14 次 /min, 吸呼比為 1:(1.6-3.0)。根據PaO2進行調整吸入氧濃度和通氣量, 使PaCO2緩慢降低,依據血pH值的情況定論是否使用碳酸氫鈉等堿性藥物。必要時給予鎮(zhèn)靜藥物治療, 若鎮(zhèn)靜后持續(xù)氣道痙攣仍然不能得到緩解, 則可給予肌松藥。視自覺癥狀、呼吸、氧合狀況而反復上機治療, 至病情好轉而停用呼吸機。在患者病情允許的情況下 , 靜脈補液量為 100~150 ml/(kg·d), 共 3~5 d, 其中主要補充晶體液, 也可以適當的補充膠體液, 液體量包括常規(guī)的藥物治療, 根據患者病情輕重逐步減少靜脈補液量。
經過機械通氣和大量補液治療后患者病情明顯好轉, 酸中毒得到了糾正, PaO2上升和PaC02下降;40例應用機械通氣治療的患者, 通常應用時間約為為3~7 d, 平均(4.3±2.6)d,其中36例患者好轉出院, 4例因合并病或者并發(fā)其他疾病而死亡, 總有效率達90.0%。
小兒重癥哮喘死亡率高, 部分患者雖然經常規(guī)治療, 病情仍沒有緩解, 如不能及時進行機械通氣治療, 組織缺氧將進一步加重, 機體會發(fā)生代謝性酸中毒, 而這時通常也已合并了呼吸性酸中毒, 這樣會使pH下降的更快, 從而使患者致死等嚴重后果[2]。所以患者上機宜早不宜遲。但是目前仍然沒有重度支氣管哮喘機械通氣指標及方法的統(tǒng)一標準, 在臨床上一般是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進行無創(chuàng)通氣或者人工插管機械通氣。
本院采用機械通氣結合大量補液的方法治療重癥小兒支氣管哮喘, 結果表示:患者經機械通氣和大量補液治療后, 病情較前明顯好轉, 酸中毒得到糾正, PaO2上升和PaC02降低;40例應用機械通氣治療, 平均(4.3±2.6)d, 總有效率為90.0%。
重度哮喘的患者一般都有嚴重的呼吸困難, 若對其過度通氣, 會致大量出汗, 導致水分嚴重丟失, 再加上炎癥和氣道的水腫, 會使痰液粘稠, 這樣就不容易被吸痰管充分吸引。所以早期積極和適量補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3]。作者對心功能正常的患者采取的治療措施是:在進行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加大補液量, 使痰液變稀薄, 這樣就容易被吸痰管吸出或者咳出, 使氣道暢通, 在此基礎上再配合機械通氣治療, 效果更加明顯。呼吸衰竭的癥狀能更迅速得到改善, 也能較快的撤機。本組的有效資料顯示, 機械通氣對危重哮喘的患者是一種有效可行的搶救措施, 配合大劑量補液治療, 能更快的撤機, 搶救成功率更高。
[1]王淑梅, 楊敬平, 孫德俊.機械通氣治療危重癥支氣管哮喘16例臨床分析.臨床肺科雜志, 2010,15(3):402-403.
[2]劉艷秀, 瞿長春, 陳妍, 等.機械通氣救治重癥支氣管哮喘28例臨床分析.海南醫(yī)學, 2012,23(9):64-66.
[3]穆國萍.機械通氣加大量補液治療危重型支氣管哮喘的療效評價.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1,5(18):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