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廷勝
(貴州省石阡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555100)
血糞,又稱便血,是指糞便帶血。臨床上常有近血和遠血之分。若先血后便,血色鮮紅者稱為近血,而先便后血,血色暗紅者稱為遠血。近血者表示病變多在直腸成肛門部位;遠血者表示病多在小腸或胃。
外感風熱,肺受邪灼,下移大腸,熱傷腸絡,血溢脈外,瘀阻腸中;或因飲穢濁不潔之水,誤食腐敗霉爛草料,致使熱毒積于胃腸,熱盛則迫血妄行,使血離經(jīng)絡,隨糞而下。
勞役過度,飼養(yǎng)不調(diào),致使脾氣虛弱,不能統(tǒng)攝血液,血不歸經(jīng),下注大腸,而成其患。
發(fā)病較急,常先血后便,多呈鮮紅色,或純下鮮血或下血污濁,大便干燥或稀薄。多數(shù)病畜食欲、反芻沒有變化,嚴重者水草減少,甚至采食、反芻停止,口舌干燥,口色紅赤,脈象洪數(shù)。
發(fā)病緩慢,血隨便出,血色紫暗,精神倦怠,毛焦無光,身形羸瘦,食欲、反芻日漸減少,行走無力,口色淡白,脈細無力。
用一個酒瓶把小男孩的尿液收集起,趁熱給牛直接灌服,每天3次直至痊愈。
2007年9月26日,筆者在中壩鎮(zhèn)高塘村五組楊某家出診。發(fā)現(xiàn)牛身體消瘦,行走無力,精神困倦,食欲不振,排的糞中夾有棕紅的血籽。初步診斷為便血。采用上述方法治療,5 天后這頭牛食欲恢復,精神轉(zhuǎn)好,糞便中的血籽已沒有。再治療5 天,牛痊愈。
尿又稱輪回酒、還源元湯,飲入于胃,游益精氣,上輸于脾,脾氣散精,上歸于肺,通調(diào)水道,下輸膀胱,起到降相火、消瘀血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