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廷珠李樹軍鄭曉靜高巧艷趙照林
(山西省畜牧獸醫(yī)局,太原030001;2山西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太原030031)
山西省柿樹分布面積、生長特點及利用研究
陳廷珠1李樹軍1鄭曉靜1高巧艷1趙照林2
(山西省畜牧獸醫(yī)局,太原030001;2山西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太原030031)
柿樹,別名朱果、猴棗等。原產(chǎn)于我國,栽培歷史悠久。柿樹在山西分布相對較廣,泌蜜豐富,為夏季主要蜜源植物之一。過去,由于調查手段缺乏和掌握的資料有限,介紹山西柿樹栽培面積、分布、生長特點及利用方面的文章不多。在此,筆者和山西的一些蜂業(yè)同行將本省柿樹蜜源植物的面積、分布、生長特點和利用價值方面調研結果與大家一起分享。
據(jù)山西省特種養(yǎng)殖產(chǎn)業(yè)技術體系和山西省蜂業(yè)協(xié)會調查不完全統(tǒng)計,截止十一五末,山西共有柿樹蜜源植物約5614.6公頃,約494.96萬株。統(tǒng)計資料顯示,在山西8個市域內(nèi)有均有柿樹蜜源植物分布。按照各市柿樹蜜源分布面積從多到少依次為:運城市分布面積最大,為4113.0公頃,約402.15萬株,占全省總面積的73.26%;呂梁市面積次之,總面積為597.1公頃,約有39.65萬株,占全省總面積的10.63%;臨汾市面積位居全省第三,面積493.3公頃,約33.95萬株,占全省總面積的8.79%;長治市排名第四,面積162.6公頃,約7.51萬株,占全省總面積的2.90%;晉中市排名第五,面積115.2公頃,約6.69萬株,占全省總面積的2.05%;忻州排名第六,面積99.9公頃,約3.26萬株,占全省總面積的1.78%;晉城市排名第七,面積19.5公頃,約0.94萬株,占全省總面積的0.35%;陽泉市排名第八,面積13.7公頃公頃,約0.82萬株,占全省總面積的0.24%。
為了使大家更全面準確地了解山西省柿樹蜜源的生長流蜜狀況,我們在調查過程中將山西省柿樹蜜源樹齡按照專業(yè)分類方法分為產(chǎn)前期、初產(chǎn)期、盛產(chǎn)期和衰產(chǎn)期四個等級。全省四個樹齡期的柿樹蜜源面積和株數(shù)分別為產(chǎn)前期1656.4公頃、約158.87萬株,占全省總面積的29.50%;初產(chǎn)期2542.7公頃、約237.80萬株,占全省總面積的45.29%;盛產(chǎn)期1299.3公頃、約93.37萬株,占全省總面積的23.14%;衰產(chǎn)期116.2公頃、約4.93萬株,占全省總面積的2.07%。
如果將各市柿樹蜜源劃分為產(chǎn)前期、初產(chǎn)期、盛產(chǎn)期和衰產(chǎn)期四個樹齡階段,按照盛產(chǎn)期柿樹蜜源總面積的大小排隊,那么,處于盛產(chǎn)期柿樹蜜源面積最大的是運城市,面積為577.0公頃、約55.93萬株,占全省盛產(chǎn)期柿樹總面積的45.46%;呂梁市位居全省第二,面積為257.4公頃、約17.41萬株,占全省盛產(chǎn)期柿樹總面積的19.81%;臨汾市位居第三,面積為248.8公頃、約10.98萬株,占全省盛產(chǎn)期柿樹總面積的19.14%;忻州市位居第四,面積為99.9公頃、約3.26萬株,占全省盛產(chǎn)期柿樹總面積的7.69%;長治市位居第五,面積為56.3公頃、約2.76萬株,占全省盛產(chǎn)期柿樹總面積的4.33%;晉中市位居第六,面積為26.7公頃、約1.26萬株,占全省盛產(chǎn)期柿樹總面積的2.05%;晉城市位居第七,面積為19.5公頃、約0.94萬株,占全省盛產(chǎn)期柿樹總面積的1.50%;陽泉市位居第八,面積為13.7公頃,約占全省柿樹總面積的1.05%。
同樣,如果還是按照產(chǎn)前期、初產(chǎn)期、盛產(chǎn)期和衰產(chǎn)期將柿樹蜜源劃分為四個樹齡階段,那么以市為單位,在全省各市中盛產(chǎn)期柿樹蜜源總面積在該市所占比例最大的則是忻州市、晉城市和陽泉市,比例為100%,說明上述三市所有柿樹蜜源均處于最佳流蜜樹齡狀態(tài);其余五市按照比例從高到低依次為臨汾市50.44%、呂梁市43.11%、長治市34.62%、晉中市23.18%和運城市14.03%。
為了便于大家了解山西柿樹蜜源重點縣的分布情況,現(xiàn)將相關調查數(shù)據(jù)介紹如下:據(jù)調查,山西柿樹蜜源主要分布在運城、呂梁、臨汾、長治和晉中等8個市的35個縣,分布相對廣而集中。其中,運城市有12個縣,長治市7個縣、呂梁市4個縣、臨汾市4個縣、晉中市3個縣、忻州市2個縣、晉城市2個縣和陽泉市1個縣。
柿樹蜜源分布面積在1.0~99.9公頃的縣有23個縣;100.0~499.9公頃的縣有9個縣;500.0~999.9公頃的縣有2個縣;1000公頃以上的縣有1個縣。
分布面積在50公頃以上的縣共有15個縣,涉及到5個市。按照市域屬地從大到小依次排名如下:運城市9個縣(區(qū)),即永濟市1024.6公頃、鹽湖區(qū)599.9公頃、平陸縣452.2公頃、萬榮縣338.5公頃、稷山縣325.8公頃、臨猗縣206.5公頃、聞喜縣104.6公頃、芮城縣102.2公頃和新絳縣74.5公頃;呂梁市1個縣,即孝義市(縣級市)560.3公頃;臨汾市3個縣,即襄汾縣181.1公頃、堯都區(qū)179.8公頃和洪洞縣97.8公頃;晉中市1個縣,即介休市(縣級市)107.5公頃;忻州市1個縣,即定襄縣99.6公頃。
如果按照分布區(qū)域地理特點劃分,柿樹蜜源主要分布在運城盆地,其余在散落分布于臨汾和太原盆地的黃土高原之上。
柿樹為柿樹科落葉大喬木,通常高達10~15米,高齡老樹有高達27米,胸高直徑達65厘米。枝開展,帶綠色至褐色,無毛,散生縱裂的長圓形或狹長圓形皮孔;嫩枝初時有棱,有棕色柔毛或絨毛或無毛。葉紙質互生,長圓形或長圓狀倒卵形,通常較大,長5~18厘米,寬2.8~9厘米,先端漸尖或鈍,基部楔形,鈍圓形或近截形?;ù菩郛愔?,但間或有雄株中有少數(shù)雌花,雌株中有少數(shù)雄花的,花序腋生,為聚傘花序;雄花序小,長1~1.5厘米,彎垂,有短柔毛或絨毛,有花3~5朵,通常有花3朵;總花梗長約5毫米,有微小苞片;雄花小,長5~10毫米;花萼鐘狀,長約3毫米,有睫毛;花冠鐘狀,不長過花萼的兩倍。雌花單生葉腋,長約2厘米,花萼綠色,有光澤,萼管近球狀鐘形,肉質,長約5毫米,花冠管近四棱形,上部向外彎曲;退化雄蕊8枚,著生在花冠管的基部,帶白色,有長柔毛;子房近扁球形,直徑約6毫米。
柿樹為喜陽樹種,耐寒耐旱,喜濕潤,能在空氣干燥而土壤較為潮濕的環(huán)境下生長。柿為深根性樹種,對土壤要求不嚴格,在山地、平原、微酸、微堿性的土壤上均能生長;也很耐潮濕土地,但以土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而富含腐殖質的中性壤土或粘質壤土最為理想。
據(jù)調查,柿樹蜜源嫁接后5~6年開花,10年后進入盛花期。在山西的花期多為5月中旬,每朵小花花期僅為1天多,總花期約15天。泌蜜適溫25℃,相對濕度53%,18℃時泌蜜良好。
在晴暖無風、濕度大的天氣狀況下泌蜜較多,陰雨、低溫或刮風天泌蜜很少。如遇多風干旱時節(jié)則停止泌蜜。據(jù)調查,柿樹有大小年之分,但不是絕對的。影響泌蜜的決定性因素還是溫濕度。即使是在小年,如果溫濕度適宜,同樣可以取得好的收成。而大年里如果遇到不良的氣候條件,也可能造成大幅度減產(chǎn)。
柿樹蜜源花期較短,粉少,泌蜜涌,蜜質好。一般年景每箱蜜蜂可產(chǎn)蜜10~20千克;豐收年景可取蜜30~40千克。柿樹作為山西運城等局部地區(qū)的一個主要夏季蜜源,要根據(jù)柿樹蜜源花期短、流蜜涌的特點,要組織主副群生產(chǎn),利用主群強群取蜜,副群搞好繁殖,做好采蜜繁殖兩不誤,控制好分蜂熱,為下一階段采集棗花等蜜源打下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