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峻嶺
晚期肺腺癌的治療已經進入了個體化治療的時代,其標志是一些驅動基因的發(fā)現及相關藥物的臨床應用,產生了明顯優(yōu)于傳統(tǒng)化療的療效,包括改善生活質量及延長患者的額外生存時間。主要包括表皮生長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敏感突變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TKI)治療,以及間變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 ALK)陽性的克唑替尼治療。TKI類藥物治療EGFR敏感突變的晚期肺腺癌可獲得約70%的有效率及超過12個月的中位無進展生存期,該類藥物口服給藥,沒有細胞毒類藥物的血液學毒性,耐受性較好,患者的生活質量得到了提高。在使用TKI類藥物治療后,幾乎所有的患者最終都會出現耐藥而導致疾病進展,因此耐藥的問題及耐藥后的治療選擇成為臨床醫(yī)生主要關注與研究的內容。這組回顧性的數據來自中國醫(yī)學科學院腫瘤醫(yī)院,基本反映了臨床腫瘤醫(yī)生對于TKI類藥耐藥后肺癌治療的具體臨床實踐。包括使用EGFR-TKI后出現耐藥的進展模式、耐藥后的化療方案選擇、孤立進展后的聯(lián)合局部治療以及多靶點藥物的選擇等。在此基礎上,將要開展一些前瞻性的臨床研究,以解決臨床上遇到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