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巖 郭梅香
1.新疆醫(yī)科大學第五附屬醫(yī)院骨科;2.預防保健科,新疆 烏魯木齊 830011
課堂教學中三種語言藝術即口頭語言、板書語言、體態(tài)語言,在教學活動占重要地位[1]。課堂教學中三種語言藝術展示,不同于藝人,是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具體、準確和系統(tǒng)的一種方式。準確精練的詞匯及適度而不失正規(guī)的體態(tài)語言,可增添講授中語言風采的魅力。作為一名臨床教師,必須有良好的語言藝術修養(yǎng)、深厚的文化功底,使這三種語言相互溝通,成為課堂教學的“總樞紐”,為教學語言藝術增添無限魅力,也是現代教學的必然要求[2]??陬^語言是表達思想的基本形式,是傳授知識和影響學生的主要手段,沒有良好的語言組織和語言表達能力是難以收到滿意的教學效果的[3]。筆者結合近五年醫(yī)學外科學課堂教學的經驗,探討其口頭語言的藝術表現。
教師的職責:“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傳道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職業(yè)道德和社會公德方面的教育;授業(yè)是向學生傳授科學文化知識和進行專業(yè)技術培養(yǎng);解惑是指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幫助他們學會正確處理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教師要以自己豐富的閱歷和對人生之感悟,對知識之理解,解學生之困惑,從而達到教書育人之目的。
在教學中常有這種情況,兩位相同專業(yè)的教師,其年齡、學歷與知識水平相近,所教對象相同,在同一條件下,其教學效果卻大不一樣。一個講的洋洋灑灑,生動感人,妙趣橫生,集思想性、知識性、科學性、心理學和審美學等各方面知識于一體,教師與學生上下互動,互相溝通,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學生聽的津津有味,教學效果非常明顯;而另一個講的生硬呆板,平鋪直敘,貧乏淺薄,氣氛沉悶,學生聽的昏昏欲睡,毫無興趣,收效甚微。出現這種狀況當然有諸多影響因素,但一個很重要原因就在于教師的語言修養(yǎng)和語言的組織表達能力存有差距。
課堂教學語言的組織設計和即興發(fā)揮,反映著教師綜合各種知識進行教學思維的深刻程度和教師的整體素質[4]。在教學這個小舞臺上,教師扮演著既是導演,又是演員的角色,教師要把對各種知識全面科學的理解與精湛優(yōu)美的語言表達融為一體,才能在學生面前充分展現教學語言的藝術魅力。
2.1 語言的形象化 形象化的語言,有聲有色、鮮明生動、便于記憶。我國腹部外科專家錢禮在描述膽石癥時,為了說明小的膽囊結石比大的膽囊結石更易引起膽絞痛,引用外國諺語“小狗有時比大狗咬的更兇”。作者筆墨在狗身上,卻形象地說明了小的膽石容易活動易引起膽絞痛的特點。形象的比喻又如“雞胸”、“蛙腹”、“水牛肩”、“滿月面”、“馬鞍鼻”、“板狀腹”、“桶狀胸”、“0型腿”、“X型腿”、“佝僂病”、“端坐呼吸”、“角弓反張”、“犬吠樣咳嗽”、“貓喘”、“捻發(fā)音”、等等。這些形象化的語言可以加強課堂教學的直觀性和感知度,使學生尤如身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在學生的第一次感知中烙下深刻印象[5]。
2.2 語言的典型化 典型化語言是指教學中概括性很強的語言。在每一門學科中,都有這樣的語言。例如:描述腸梗阻癥狀時所說的“痛、吐、閉、脹”;描述食道癌病人進食特點時的“熱、硬、粗、快”;描述骨折治療原則時說的“復位、固定、功能鍛煉、內外用藥”;描述糖尿病病人癥狀時所說的“三多一少”;描述外科手術基本技能操作時所說的“穩(wěn)、準、輕、快”;描述老年性慢性支氣管炎癥狀時所說的“咳、痰、喘、炎”等等。由于語言簡練、便于記憶,所以,在歸納教學內容時有重要意義。這些語言雖然是醫(yī)學臨床工作者、醫(yī)學研究工作者、醫(yī)學教育工作者在實踐中總結出來的,但是,在課堂教學中要注意應用它,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2.3 語言的通俗化 給學生講課是不是要越玄妙、越難懂就越有水平呢?回答當然是否定的。語言深入淺出為通俗,大化學家門捷列夫善于運用語言技巧,十分注意講課語言的通俗性,他能化深奧為淺顯,變抽象為具體,他在大學講課時,總是座無虛席。通俗易懂就要善于運用比喻,能否講的通俗易懂、深入淺出,與教師的語言修養(yǎng)、知識水平有密切關系。教師講課時要善于從簡單的生命現象入手闡述復雜的機體奧秘。例如:“望梅止渴”可以與條件反射相聯系;多飲水為什么小便多?天氣寒冷時為什么小便多?參加百米賽跑為什么心跳快?參加萬米賽跑為什么腿又酸又困?為什么食鹽多了要喝水?將這些人們日常所熟知的生命現象與醫(yī)學教育教學相聯系,可以達到深入淺出的講課作用。
2.4 語言的文學化 少量的文學性語言,在課堂教學中對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6]。例如《希塞爾內科學》中的一段描述“潰瘍穿孔所致腹膜炎”時的文字,可以作為課堂引言:“作者曾在五分鐘內看到過這樣3例患者,病人臉上的每一條皺紋都在訴說著自己所遭受的痛苦,致使作者多年后回憶起來,仍然是一種可怕的回憶”。每當引述這段描述時,教室里都寂靜無聲,學生屏氣聆聽,臉上顯出無限同情的表情。作者在課堂教學中曾引用過關于休克的一段描述:“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戰(zhàn)場上下來的傷員。斷了手或斷了腳的這種麻木的人,不動地躺在手術包扎臺上。他不叫,不哭,也不呻吟,不關心什么,也無所欲求;身體發(fā)冷,面色灰白,好象尸體,絲微不動,凝視遠方,脈跳如絲,勉強可以摸到,亦常有間歇。麻木的人對問不答,或僅微聲自嘆,呼吸微弱可見,傷口及皮膚幾乎全無知覺。但如刺激懸在傷口的神經時,則病人面部的肌肉微微收縮,表示尚有感覺。他們或者深度暈厥地躺著,或者發(fā)生痙攣。不能認為這樣麻木的人是腦震蕩,這樣麻木的人意識尚未完全喪失,他并不感覺到自己是有病的人。他好像沉浸在自己的痛苦中,又好像在痛苦中靜息及麻木”。這段對休克時神經機能降低及外周循環(huán)衰竭的生動寫照,在教學中對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5 課堂教學語言藝術提高 教師生動形象、親切感人、妙語連珠的教學語言,來源于扎實而又寬厚的基礎知識,來源于精透的專業(yè)知識與相關知識的融會貫通[7]。教師的思維敏捷,出口成章來源于豐厚的生活閱歷和對各種知識問題、社會問題、生活問題及心理問題的深刻理解和高度概括。教師富有激情的語言表達也源于教師的職業(yè)道德和對學生的高度責任感。精彩源于激情,源于責任。優(yōu)美的教學語言不但在備課時要精心組織設計,更重要的是在課堂教學中的充分表達,才能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語言的表達能力,首先要講好普通話,發(fā)音要準確,聲音要宏亮,語言要確切、簡潔明了,語氣語調要聲情并茂、抑揚頓挫,表情手勢都應根據教育對象和教學內容掌握恰當,切不可矯揉造作,故意賣弄,更不可因幽默而落入低俗平庸。切忌吐字不清、語速過快、聲音低平、自言自語、含糊其詞、表情生冷、口頭禪過多、眼不看學生、缺乏交流互動性語言,其教學效果就會大打折扣。教學語言能力并不只是意味著大量華麗的辭藻的堆積,就能收到滿意的教學效果,它還需要一名教師對學生的真誠和愛心。只有動真情,才能動人心,這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造精美語言的基礎。教師是一個光榮而又崇高的職業(yè),課堂教學是一件非常嚴肅認真的工作,很難想象,一個不熱愛教師職業(yè),不愿做教學工作的人,不關心學生的人,怎么能把課講得繪聲繪色,生動感人。“人非生而知之”。準確簡練的教學語言是在不斷的教學實踐中鍛煉出來的。只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給予高度重視,經??偨Y經驗,并有意識的加以訓練,久而久之,就會收到明顯效果。愿每一位教師都能在課堂教學中,用充滿藝術魅力的教學語言在教學育人的舞臺上彈奏出美麗和諧的知識交響曲。
[1]吳榮泉.課堂教學語言的藝術魅力與展現[J].海南醫(yī)學院學報,2006,12(1):87-88.
[2]惠愛玲.談課堂教學中的體態(tài)語言實用醫(yī)技雜志 [J].2008,15 (7):2586.
[3]方定志,萬學紅.醫(yī)學教學方法[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3.
[4]董克勤.論醫(yī)學教師的課堂語言藝術[J].西北醫(yī)學教育,2006,14 (10):541.
[5]趙俊,馬麗,于東升,等.淺談外科手術學教師的語言藝術[J].局解手術學雜志,2006,15(6):147-48.
[6]徐高厚,施錚.課堂教學技藝[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156.
[7]王艷杰.激發(fā)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1,23 (3):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