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芬奇,郭玉民,任永奇,江航東,葉振偉
1.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北京 100101
2. 北京林業(yè)大學 自然保護區(qū)學院, 北京 100086
3. 鄂爾多斯遺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 內(nèi)蒙古 東勝 017000 4. 廈門觀鳥會, 福建 廈門 361000
2013年10月2日上午7時, 于內(nèi)蒙古鄂爾多斯市東勝區(qū)泊江海子鎮(zhèn)(原)泊江海子國營治沙站背后林地間, 見一只白腹黑啄木鳥(Dryocopus javensis)立于楊樹梢上。該鳥當時正面示人, 其頭、頸、及上胸全黑, 腹部純白, 尾相對較長而形尖, 由于距離較遠(超過150 m), 隱約似可見其尾羽具V字形紋理, 如是, 當為尾羽端部具白色或輝閃色羽緣。該鳥甚為機警, 遠遠見人即行飛去。
查以往文獻, 我國學者曾在云南勐海、瀾滄、魯?shù)楹退拇}源有過標本采集記錄,故多稱該種在我國見于云南南部、西北部并四川西南部(Cheng,1955, 1976, 1987; Yang, 1995; MacKinnon et al,2000;Tan & Guan, 2003; Zheng, 2005, 2011)。然而,Tang et al(1996)曾報道該種見于福建, 但未指明具體地點。2009年10月5日, 廈門觀鳥會江航東、葉振偉、董國泰于福建中西部將樂縣隴西山海拔~500 m處見到一只白腹黑啄木鳥, 并攝有照片。
白腹黑啄木鳥近期在福建與此番在內(nèi)蒙古西部的發(fā)現(xiàn), 其意義在于可將其在我國境內(nèi)的分布范圍由我國西南擴展至東南與中北部,勾勒出其分布成為一個近乎正三角形的廣闊區(qū)域, 若連其至朝鮮半島的分布(Lee et al, 2000), 則可生成一個更為廣域的平行四邊形。
鑒于白腹黑啄木鳥為國家II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當對該種給予更多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