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召榮
(上海應用技術學院 外國語學院,上海 201418)
聚會通常是人們聚在一起用于慶祝和休閑的一種方式。該詞源自英文party,經由香港的廣東話發(fā)音而形成。party音譯“派對”,在英文里解釋為三層含義:get together(聚會);by invitation(應邀);for pleasure(為了快樂)。從其英文解釋可以看出聚會要有三要素:一群人聚在一起;有主辦人;為了尋求歡樂。聚會作為交流溝通的平臺,其種類繁多,已成為現(xiàn)代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聚會是主人邀請親戚朋友同事等相聚進行社交、娛樂活動的重要形式。參加各類不同的派對成為人們體驗樂趣與開闊視野的經歷。
隨著現(xiàn)代都市人們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周末或者節(jié)假日親人朋友的相聚成為放松身心的重要方式。同時聚會為許多人提供了結交新朋友的機會。隨著中美兩國經濟文化交往日益頻繁,在美學習工作的中國人有很多機會參加美國人的各式各樣的聚會。同樣在中國的美國人也有很多機會參加中國人的各式各樣的聚會。參加不同國籍的朋友的聚會過程實際上就是體驗跨文化交際的過程??缥幕浑H能力是語言交際能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培養(yǎng)英語學習者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是英語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國際社會的復雜性和文化的多樣性的實踐證明,成功的交際,不僅僅是一個語言技巧問題,還涉及諸多文化因素。
Party作為舶來品,有主題,有氛圍,有一定的禮儀規(guī)范。不同于中國人的傳統(tǒng)聚會。美國人非常熱衷于參加名目繁多的party。最常見的 party有:Christmas party圣誕聚會,a birthday party生日慶祝會,a dinner party宴會,a garden party游園會,a welcoming party歡迎會等。美國人喜歡舉行各種主題的聚會,主題可能小到僅僅是為了看看球賽轉播,參加美國聚會通常是較好的體驗美國文化的機會,這樣的邀請通常是當面通知或者電話和郵件通知的。有些比較正式和重要的聚會主題,主人會郵寄手寫的邀請函。自帶食品聚餐會(pot-luck party)這是美國人最經常舉行的一種典型聚會。美國聚會互動性強,比如在舞會上主動邀請你喜歡的人跳舞等。所以美國單身男女很熱衷于聚會。
家庭聚會在中美兩國都是常見的非正式聚會(informal party)形式。家庭聚會(family party ,family gathering,family reunion)通常是在節(jié)日或某個特殊日子家庭成員聚集在一起,通常在家里舉行的派對。其英文可以表達為上面三種形式。其中family中文意思指家;家族;(大)家庭(包括父母子女及近親)。這里的“家庭成員”不僅指核心家庭(the nuclear family)成員,而且可能包括大家庭(the extended family)的其他成員。中國典型的家庭聚會比如中秋節(jié)的家人團聚,除夕的年夜飯。美國典型的家庭聚會比如感恩節(jié)聚會,圣誕,新年聚會等。中國的家庭聚會尤其凸顯大家庭文化。本研究以中美家庭聚會為研究對象,分析中美文化差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相互交際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在交際中由于不同文化背景下人的認知行為、價值觀念和思維模式不同,對同一事物會有不同的理解,成功的交際離不開交際者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聚會文化是節(jié)日文化的重要內容。中國人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期間,尤其是春節(jié),親朋好友之間的各式聚會尤為流行。聚會中享用豐盛的中國美食成為中國人聚會的主題。近年來,受西方文化影響,青年人之間的聚會,在傳統(tǒng)聚會基礎上,形式多樣。有些聚會中西文化元素兼具。
節(jié)假日期間,美國人有各式各樣的家庭成員間的聚會。美國人對生日派對高度重視。家庭生日聚會是常見而又重要的家庭聚會。美國的祖父母通常會參加孫輩的生日聚會,并準備特殊的生日禮物。盡管祖父母和孫輩不住在一起,有的居住在不同州,相距遙遠。中美家庭聚會在聚會形式,地點,時間等方面存在差異。下面?zhèn)€案對比分析中國的春節(jié)除夕年夜飯和美國的新年家庭派對。
聚會通常是用于慶祝節(jié)日或是某個人或某個集體的某個特殊日子,可以在私人場所舉辦,也可以在餐廳或酒吧等公共場所舉辦。中國人的傳統(tǒng)家庭聚會,主要通過聚餐,餐后打撲克(麻將)等活動形式。到俱樂部或者會所開個包間K歌也甚為流行。卡拉OK作為中國人聚會娛樂的主要形式。在美國人的家庭聚會中,家里幾乎沒有卡拉OK設備。在美國的卡拉OK廳,非常少,即使有那么幾家,也是亞洲人開的,服務對象也主要針對亞洲人。在美國的電器大賣場里,例如Best Buy也很少看到卡拉OK設備。而多數中國人,尤其是生活在城市中的,大多都住高層公寓,有限的公寓面積,在家聚會單就活動空間上就受到限制。中國人,尤其是年輕人現(xiàn)在一般都習慣于在外面聚會。近年來。春節(jié)前后親朋互相扎堆聚會,飯店KTV都一“包”難求。
中國人傳統(tǒng)的春節(jié)除夕的年夜飯,是一年中家人聚在一起最重要的時刻。傳統(tǒng)的年夜飯是在家里進行,比如北方很多家庭家人邊看電視娛樂節(jié)目邊享受豐盛的年夜飯。年夜飯(the dinner on new year's evening)又稱團圓飯,是農歷除夕的大餐。年夜飯的特點是全家大團圓的宴會,又稱“團年”或“合家歡”。子女不管距離父母家多遠也盡量回到父母身邊,共進晚餐。人們準備除舊迎新,年夜飯的聚會表現(xiàn)出中華民族家庭成員的互敬互愛。比如年夜飯的家人的團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與滿足,這里的一家之主,指核心家庭的父母,大家庭的祖父母。年夜飯的意義,遠遠超越聚餐,成為全家人團圓的重要機會。近年來,都市年夜飯流行在各式風格的飯店餐館舉行。盡管到飯店吃年夜飯省時省力,但是卻失去了全家人“忙年”的快樂感。據統(tǒng)計更多的中國人還是喜歡在家里享用年夜飯。與家庭年夜飯不同的是,許多中國人朋友間的聚會,尤其是年青人間的聚會,更喜歡到各式風味餐館,俱樂部或者會所等舉辦。
美國人的家庭聚會多有主題活動。比如玩一些趣味游戲等。有的美國祖父母為孫輩舉辦的家庭聚會,作為對孩子們的特殊招待,把專業(yè)魔術師請進家里,在家里給孩子們表演魔術助興。家里請來魔術師對中國孩子來講,是很好奇而又新鮮的事情。
在現(xiàn)代美國人的生活中,祖父母同孫輩之間由于居住的地理距離,使得感恩節(jié),圣誕節(jié)舉行的家庭聚會在美國家庭成員中尤為重要。感恩節(jié)的晚宴是美國人一年中最重視的一餐。幾乎相當于我們的除夕夜。感恩節(jié)宴會后,有些家庭還常常做些傳統(tǒng)游戲。其中南瓜賽跑游戲尤為流行。美國人聚餐時不圍坐餐桌吃飯。吃飯時呈現(xiàn)出各自為主的自由狀態(tài)。
針對美國人的家庭聚會,筆者通過問卷訪談等調研了很多美國朋友,其中美國一位大學教授通過電子郵件描述了家里的新年家庭派對(family party on New Year's Eve)。這位美國教授家住新澤西州,兒子住得克薩斯州。只有在大型節(jié)日或孫輩生日大家庭才相聚在一起。美國教授談到:
"As for a family party,you might say a family get - together.Here,on New Year's Eve,I had a family get together(or party)for our son,his wife and three kids.We had pizza and also a dessert(apple pie)which my daughter-in-law brought.The party was short in length,it only lasted an hour.We played a game of predictions for the New Year.Everyone wrote on a piece of paper what they predicted for the New Year,and put the pieces of paper in a bowl and then we passed the bowl and each person drew a piece of paper(not their own)and read the prediction.It was a lot of fun…for all ages."
中譯文:“至于家庭派對(family party),也可以叫家庭聚會(family get-together)這兒,新年除夕,我為兒子,兒媳,還有兒子的三個孩子舉行了家庭聚會。我們享用匹薩,還有兒媳帶來的甜點(蘋果派)。聚會時間不長,只有一個小時。我們一起做游戲:新年預言。每人在紙上寫下自己的新年預言,然后把所有紙頭放進一個碗里,接著互相傳遞這只碗,每人從碗里抽取一張不是自己寫的預言的紙頭。然后向大家宣讀預言。所有人都感到很快樂?!?/p>
以上是典型的有主題活動的美國人的家庭聚會。對于大多數美國人來說,個人的自由和享樂是值得追求的,花樣繁多的游戲方式是美國派對的特色,在聚會中不同需求的個體能夠得到滿足。在美國很多人居住面積大,很多家庭都有帶前后花園的house方便聚會。條件好的家庭還有游泳池。家庭聚會(Family Party),是美國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很多美國人喜歡在家里舉辦party。要是當家庭成員過多時,有時也在外面的飯店舉辦。
家庭聚會在中美兩國都是常見的非正式聚會形式,但在邀請,準備禮物,赴宴時間,聚會活動,餐桌禮儀,等組織形式上存在很大差異。在此不一一詳述。形式上的差別是文化的差異所造成的.對中美家庭聚會文化的具體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促進中美跨文化交際的成功。
美國的party文化,其實是體現(xiàn)了一種人與人之間積極溝通和交往的態(tài)度的。愛德華·霍爾(Edward T.Hall)在其著作《無聲的語言》一書中論述道:傳播即是文化,文化即是傳播(Communication is culture,culture is communication.)。Party 文化,作為西洋味十足的社交文化,不僅是一種令人和平與快樂的文化,而且還是一種傳播和平與快樂的文化。美國聚會尤其強調個人的放松娛樂,整個派對看上去似乎無序,但是每個參與者可以盡興得娛樂。
不同的文化環(huán)境孕育了不同的文化價值觀,中美兩國的不同歷史文化背景導致彼此的文化價值觀存在諸多差異。一種文化往往通過生活在這一文化范圍之內的人們的處事原則、行為習慣、思維方式、生活態(tài)度等具體行為表現(xiàn)出來,中西民族思維差異和民族心理差異導致文化差異。美國人的聚會比較重視人與人之間的自由交流和互動,而不太重視聚會的程序和禮數,在西方文化中美國文化的等級觀念是較為淡漠的,這種民族性格和文化氛圍影響著日常美國人生活的諸多方面。家庭聚會在中美兩國都是常見的聚會形式。形式上的差別是文化的差異所造成的。
由于中西方民族的文化經濟、政治、社會的發(fā)展進程不一致,導致文化背景和傳統(tǒng)習慣的不同,必然影響到出于這個社會中的人的思維方式不同。在跨文化交際中,不同國家和民族的不同價值觀會造成雙方交流的誤解。中國是以高度服從、高度統(tǒng)一的集體主義思想為依托,進而實現(xiàn)個體價值的;美國是以個人空間最大化——充分自由及充分自主為意識主流的個人主義思想來規(guī)范個人行為、實現(xiàn)個人價值的。美國文化強調個人價值,而中國文化強調群體價值。比如中國的一年一度的年夜飯充分表現(xiàn)出中華民族家庭成員的互敬互愛,年夜飯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最重要的一次大餐,已經成為了中國人的民族習慣。
不同的文化有著各自規(guī)范的價值觀念,這種差異是導致中美思想溝通困難,導致誤解和沖突的主要因素。中國自古便被稱為禮儀之邦,傳統(tǒng)的聚會有嚴格的程序。即使是現(xiàn)在大家庭成員的聚會,至少也要講究一下座次問題。這實際上反映了在上千年的等級社會以及長期居于主導地位的以儒家思想為代表的秩序文化影響下,以中國文化為代表的東方傳統(tǒng)文化潛意識中對倫理秩序的看重。中國社會傳統(tǒng)上的等級結構源于儒家關于人生和社會應當有適當秩序的思想。美國人通常沒有中國人或儒家這種對秩序、等級與和諧的人際關系的顧慮。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相互交際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在交際中由于不同文化背景下人的認知行為、價值觀念和思維模式不同,對同一事物會有不同的理解,不了解這些差異就會導致交際的失敗。因此,如何提高交際者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是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中國人與美國人之間,無論是在文化方面,還是在生活方式上都存在著巨大的差別。
聚會文化屬于跨文化交際中非語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了解中美聚會文化中的差異。對于外語學習者來講,不僅能增加對所學語言文化的理解,更能提高跨文化交際意識,避免因為不恰當的方式或行為造成誤解和交際障礙。中美各具特色的家庭聚會已成為當代人日常生活中重要組成部分。中美聚會文化的交流,需要不同文化之間的相互理解和欣賞。對比分析中美聚會文化的差異及其原因,有助于消除跨文化交際中因文化差異所產生的誤解。研究跨文化交際中的中美聚會文化差異有利于人們增進彼此的相互了解,享受異國聚會帶來的蘊含異國風情的快樂,體驗文化多元化影響的多姿多彩的現(xiàn)代生活,通過聚會,收獲快樂、和諧、健康。
[1]韓震.論全球化進程中的多重文化認同[J].求是學刊,2005,(5).
[2]胡文仲.跨文化交際學概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
[3]賈玉新.跨文化交際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1997.
[4]樂黛云.文化傳遞與文化形象[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5]龍毛忠,賈愛兵,顏靜蘭.中國文化概覽(漢英對照)[M].上海: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