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
有報道稱,恰當?shù)挠盟帟r間、合理的用藥間隔,是確保臨床合理用藥的關鍵環(huán)節(jié)[1]。所以,根據抗菌藥物的不同藥代動力學/藥效學參數(shù),以及抗菌后效應,將其分為濃度依賴性抗菌藥物、時間依賴性抗菌藥物,以及時間依賴性且半衰期較長的抗菌藥物[2]。本研究中,參考相關文獻,并與臨床病例結合,分析β-內酰胺類、氨基糖苷類、氟喹諾酮、大環(huán)內酯類、抗真菌藥物,以及抗菌藥物聯(lián)合應用時的最佳給藥時間,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β-內酰胺類抗菌藥物的給藥時間 β-內酰胺類抗菌藥物屬于時間依賴性藥物,當藥物濃度處于最低抑菌濃度的4~5倍,其殺菌功效處于飽和狀態(tài),所以,藥物濃度高于最低抑菌濃度的時間,是β-內酰胺類抗菌藥物發(fā)揮抗菌作用的有效期。β-內酰胺類給藥后24 h內,體內血藥濃度高于最低抑菌濃度的時間約為40%~60%,這段時期內β-內酰胺類抗菌藥物發(fā)揮最佳抗菌活性。一般情況下,半衰期相對較短的β-內酰胺類藥物,給藥3~4次/d,例如青霉素類、多數(shù)頭孢菌素類,都需要通過每日多次給藥方式,維持有效的血藥濃度,發(fā)揮抗菌功效[3];但是對于半衰期相對較長、抗菌后效應較長的β-內酰胺類藥物,例如頭孢曲松等,可以通過降低給藥頻率,每日給藥依次,就可維持有效的血藥濃度,發(fā)揮抗菌功效;對于半衰期較短,但對繁殖期、靜止期細胞具有較強殺菌活性的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可適當放寬給要間隔方式,維持有效的血藥濃度,發(fā)揮抗菌功效。
1.2 氨基糖苷類抗菌藥物的最佳給藥時間 氨基糖苷類抗菌藥物屬于濃度依賴性藥物,具有較長的抗菌后效應,具有首過效應。每日劑量不變的情況下,單次給藥能夠獲取較高的峰濃度,避免了首過效果,又能減少細菌耐藥性,提高抗菌功效[4]。同時,神皮質激素對氨基糖苷類藥物的攝取具有飽和性,所以,每日多次給藥,或者持續(xù)靜脈滴注時,容易造成蓄積中毒。氨基糖苷類抗菌藥物主要在耳蝸及淋巴結中蓄積,形成耳毒性。所以,氨基糖苷類抗菌藥物應用時,應采取1次/d給藥。
1.3 氟喹諾酮類抗菌藥物的最佳給藥時間 氟喹諾酮抗菌藥物屬于濃度依賴性藥物,其血藥濃度越高,其抗菌功效越強,隨著血藥濃度的升高,能夠越快清除病原菌。但是,氟喹諾酮藥物的不良反應也存在濃度依賴性,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氟喹諾酮類藥物的臨床應用范圍[5]。對于諾氟沙星、環(huán)丙沙星等藥物,治療單純性膀胱炎時,可1次/d給藥,治療呼吸道感染時,可給藥2次/d。
1.4 大環(huán)內酯類抗菌藥物的最佳給藥時間 大環(huán)內酯類抗菌藥物屬于時間依賴性藥物,由于體內藥效學參數(shù)具有較大差異,對于其體內特性還不是很清楚。對于其給藥時間,可以根據血藥濃度高于最低抑菌濃度時間,以及抑菌后效應持續(xù)時間,來綜合判定。對于半衰期和抑菌后效應均較短的紅霉素等,建議每日給藥3~4次,對于半衰期和抑菌后效應較長的羅紅霉素、阿奇霉素等新型大環(huán)內酯類藥物,建議1次/d給藥。
1.5 抗真菌藥物的最佳給藥時間 兩性霉素B屬于濃度依賴性且抑菌后效應較長的藥物,建議每日或隔日靜脈滴注一次;氟胞嘧啶屬于時間依賴性藥物,進行抗真菌治療時,建議2~3次/d靜脈滴注;咪唑類屬于時間依賴性且抑菌后效應較長的藥物,建議1次/d給藥。
1.6 其他抗菌藥物的最佳給藥時間 萬古霉素屬于時間依賴性抗菌藥物,由于其半衰期和抑菌后效應相對較長,可適當放寬給藥間隔;克林霉素屬于時間依賴性抗菌藥物,其其半衰期和抑菌后效應相對較短,需要每日多次給藥。
抗菌藥物聯(lián)合使用的最佳給藥時間:抗菌藥物聯(lián)合用藥時,應根據藥敏試驗結果,選取敏感抗菌藥物,注意兩種抗菌藥物聯(lián)合應用時,其抑菌后效應會呈協(xié)同性增加,原則上應減少藥物的給藥劑量,放寬給藥間隔。例如磷霉素與環(huán)丙沙星聯(lián)合用藥時,應適當延長給要間隔。氨基糖苷類抗菌藥物與β-內酰胺類抗菌藥物聯(lián)合應用時,應適當減少單次給藥劑量。氨基糖苷類抗菌藥物與氟喹諾酮類抗菌藥物聯(lián)合應用時,需要減少兩者的給藥劑量,延長給藥間隔,盡可能降低毒副作用,發(fā)揮最大的抗菌功效。
本研究中,分析了β-內酰胺類、氨基糖苷類、氟喹諾酮、大環(huán)內酯類、抗真菌藥物、其他抗菌藥物,以及抗菌藥物聯(lián)合應用時的藥效特點,以及最佳給藥時間和給藥間隔。我們認為,恰當?shù)慕o藥時間能夠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抗菌功效,減少耐藥菌株的產生,降低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減少患者就診的醫(yī)療費用,真正意義上實現(xiàn)臨床上的合理用藥。
[1]王睿.抗生素后效應指導臨床合理用藥.中國醫(yī)藥報,2009,20(5):45-46.
[2]胡晉紅.抗菌藥物的藥動學及藥效學相關研究的臨床意義.藥學服務與研究,2010,4(3):193.
[3]劉學紅.抗菌藥物的藥動學和藥效學參數(shù)對臨床用藥的意義.中國醫(yī)院藥學雜志,2009,25(2):154.
[4]易潔梅.常用抗菌藥物的給藥時間與臨床合理用藥.實用藥物與臨床,2008,11(6):368.
[5]劉艷雙.解放軍第291醫(yī)院圍術期抗菌藥物合理應用分析.中國醫(y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12,12(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