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華 王志明 張 艷
四川省華鎣山煤業(yè)股份有限責任公司物資供應分公司(簡稱物資公司)總經(jīng)理馮大才伙同屬下共同貪污501406.05元(馮貪污12萬余元);受賄52.3萬元;巨額財產(chǎn)不能說明來源1473663元……
2011年9月,馮大才被四川省廣安市中級人民法院以貪污罪、受賄罪和巨額財產(chǎn)來源不明罪判處有期徒刑17年。馮不服一審判決,提起上訴。
2013年1月15日,四川省高級法院二審維持原判。
馮大才案5名下屬涉嫌犯罪:配送中心主任桂以云涉嫌貪污119206.41元,受賄399200元,獲有期徒刑9年;油料業(yè)務員胡道華涉嫌貪污98562.21元,獲有期徒刑4年;油料管理員王平涉嫌貪污64000元,獲有期徒刑3年緩期3年執(zhí)行;另有兩名職工也涉嫌貪污和受賄受到法律制裁。
馮大才出生在重慶市江北區(qū)一個普通工人家庭,下鄉(xiāng)當過知青,恢復高考后進入一煤礦技術學校,畢業(yè)后被分配到華鎣山礦務局李子埡煤礦工作。從一名普通工人干起,先后擔任通風隊副隊長、隊長、安全科長、調度室主任、副礦長、華鎣山礦務局駐北京辦事處主任、華鎣山礦務局辦公室副主任,廣能集團駐重慶辦事處主任。2003年9月,被選為廣能集團盛華物資有限公司執(zhí)行董事、經(jīng)理。作為廣能集團的子公司,主要負責集團公司的物資采購,但當時的物資公司仍屬清水衙門,日子并不好過,原因在于一是煤炭業(yè)才開始復蘇,整個行業(yè)并不景氣;二是物資公司并沒有多少物資可采購,除了炸藥、雷管等管制民爆物品外,集團公司下屬煤礦各自采購自己所需的物資。
2006年,缺乏生機的物資公司開始火熱起來,形形色色的供貨商開始把馮大才像神一樣的對待。發(fā)生這一變化的根源在于廣能集團改革物資采購方式,實行投標制度和統(tǒng)一采購制度,大額物品采購需要由集團公司招標中心通過招投標確定,金額較小的物品由物資公司通過詢價比價確定。每年上億元的采購物品付款必須通過物資公司。馮大才主要在資金運轉、支付貨款以及采購數(shù)額較小物資方面把關,確定什么時候給商家付款、付多少款均要由他簽字同意。在商品流通領域,資金就是商家的命脈,每個供貨商總是千方百計想要早一點收回貨款,無不盼著馮大才早點簽字付款,一邊催要貨款一邊送“紅包”也就成為常態(tài)。
給馮大才送錢最多的是宜賓某化工廠業(yè)務員張某,4年共送給馮大才21萬元。2006年初的一次民爆會上,張某刻意與馮大才套近乎,相互探討合作事宜。2006年夏的一天,張某開車從宜賓趕到廣安約馮大才在公司外面的公路邊見面。馮大才剛拉開車門坐在副駕駛位置上,張某即從包里拿出4萬元錢塞給馮大才說:“這是今年的雷管錢,感謝你的關照。”馮大才第一次收到這么多錢還有點心虛,說:“不要拿這么多,嚇人得很,今后少拿點,你一次拿個兩三千給我打麻將就行了?!比欢f歸說,馮大才還是把錢放進了自己的公文包。之后馮大才又先后數(shù)次收受張某所送現(xiàn)金17萬元。
南充某化工公司是物資公司有長期業(yè)務聯(lián)系的單位,其業(yè)務員潘某為了使物資公司能購買該公司的炸藥以及為了及時劃撥到貨款,以拜年費和回扣的名義送錢給馮大才,共計15.3萬元。從2006年起,潘某催收貨款就不是空手而來,大多時候他都會事先準備好一個信封裝入數(shù)千元至萬元不等的現(xiàn)金,來到馮大才的辦公室熱情恭敬寒喧幾句后說明來意,遞上信封后離開。2010年春節(jié)期間,潘某來到馮大才辦公室,以拜年名義送給馮大才8000元現(xiàn)金,并客氣地說:“感謝馮總對我們公司和我個人的關照!”收受了無數(shù)次好處費的馮大才對此早已習以為常,甚至麻木得連客氣話都懶得說。
與此類似,馮大才先后兩次收受華鎣市某公司業(yè)務員好處費12萬元;4次收受廣安某公司業(yè)務員好處費4萬元。
馮大才收受的都是幾千元至一萬元的“紅包”,這種細水長流式的方法不顯山露水,但終于積重難返。
馮大才很少一次性收受大額現(xiàn)金,上述幾個商家或許只是特例。更多的時候馮大才收受的都是幾千元至一萬元的“紅包”,這種細水長流式的方法不顯山露水,但終于積重難返。馮大才以這種方式收受回扣達140余萬元,其中70余萬元勉強能夠說上一些商家和業(yè)務人員姓氏,另外70余萬元根本就記不清楚送款單位和送款人。
在收受賄賂的同時,和公司下屬私分“紅油錢”是馮大才的另一斂財之道,所謂“紅油”就是盈余油料。
油庫保管的油料出現(xiàn)升溢,是管理中出現(xiàn)的正?,F(xiàn)象,按照財務管理制度,須將盈余物資作相應賬務處理。2006年8月的一天,負責管理油料物資的石化部主任桂以云來到馮大才的辦公室向其報告,公司油庫汽油、柴油、潤滑油(脂)等均有盈余,并請示如何處理。這其實是一個非常簡單和常識性的問題,財會制度有明確規(guī)定。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桂以云明知故問,其實是在試探馮大才的態(tài)度。
看到馮大才猶豫不決的樣子,桂以云適時建議將這些盈余油料“處理”了,弄點錢出來給大家考慮點“福利”,馮大才表示默認。在桂以云的安排下,油料采購員很快就虛開了一張2萬多元的發(fā)票回來,并通知油料管理員根據(jù)發(fā)票數(shù)量做虛假入庫登記,填寫假“入庫驗收單”,然后通過審批從財會上報賬套現(xiàn)。畢竟由油料采購員憑發(fā)票到財會部門領取現(xiàn)金違反財會規(guī)定,容易引起其他人的警覺和懷疑,第一筆款領出后桂以云放在手中很長時間都沒敢動。
兩個月過去并沒有任何風吹草動,桂以云等人又開始第二次行動。這次手法更隱秘一些,虛開3萬元發(fā)票、虛假入庫后,將款直接轉到業(yè)務單位賬上,再從業(yè)務單位將錢提出。感覺比較踏實的桂以云請示馮大才怎么處理套出來的錢。謹慎的馮大才要求本著“上山打鳥,見者有份”的原則,按知情面的大小確定分配方案。桂以云回到辦公室就按總金額除以人頭數(shù)得出平均數(shù),本著“部門負責人得平均數(shù),經(jīng)理比平均數(shù)多一點,下面的經(jīng)辦人員比平均數(shù)少一點”的原則,做好分配方案,馮大才審閱后表示滿意,桂以云隨即將錢分發(fā)給相關人員,首次馮大才分得13100元。按照這種模式操作,幾年下來他們一共從物資公司套取了50多萬元進行私分,馮大才分得128920元。
馮大才給人的印象衣著樸實,生活簡單,由于老婆孩子都在重慶,他幾乎把辦公室當成了家,辦公樓一間不起眼的小屋成了馮大才平時休息睡覺的地方;離物資公司不遠的一家小飯館是馮大才經(jīng)常光顧的“伙食團”,除了逢年過節(jié),他很少和有業(yè)務關系的商家一起共餐;娛樂方式也比較單一,經(jīng)常和單位幾個中層干部或業(yè)務人員打點小麻將,互有輸贏,馮大才還常把自己的輸贏情況做個記錄,不時小結一番,間或在同事中炫耀一下小有收獲的手氣。這樣一個領導,在下屬眼中顯得和藹可親,再加之體貼下屬發(fā)放福利較好,馮大才在單位深得民心,當檢察機關調查馮大才的問題時,很多職工為此惋惜和不相信。
不僅在生活上儉樸,馮大才還以上交禮金最多為班子成員做“表率”。從2006年起,馮大才時不時地向單位上交1000元至1萬元不等的禮金,到案發(fā)時共向單位上交“禮金”達17余萬元。害怕問題暴露,老謀深算的馮大才或許早就有先見之明,并不是什么錢都敢收,對于初次不認識的商家他都保持著足夠的警惕,一般會拒絕。收受了巨額錢財?shù)鸟T大才隔三差五地向單位上交一點禮金,給員工做廉潔奉公的“表率”,其實他內(nèi)心并不是想要表明自己有多廉潔,而有更深層次的考慮……(作者單位:省人民檢察院)(責編:賀貴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