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張岱年宇宙論思想與其人生哲學的關系

      2013-02-15 17:24:24李運昌杜運輝
      唐山師范學院學報 2013年1期
      關鍵詞:張岱年人生哲學歷程

      李運昌,杜運輝

      (1. 河北民族師范學院 社會科學教學部,河北 承德 067000;2. 河北師范大學 法政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24)

      張岱年是20世紀有獨特理論創(chuàng)造的著名哲學家之一,在中國現代哲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新唯物論”哲學內容豐贍,義理精湛,理應為人們所珍視和繼承。張岱年哲學是經由方法論、認識論而貫通到宇宙論、人生論的一個體系,其宇宙論以辯證唯物主義為基礎,吸取了現代自然科學的新成果,對中西哲學宇宙論思想進行了批判總結。

      從整體上而言,哲學的宇宙論可以大致概括為四個相互聯(lián)系的命題:“物統(tǒng)事理”“永恒兩一”“創(chuàng)造日新”與“一本多級”,下面分別對這四個命題作簡要分析。

      “歷程”是“新唯物論”的根本觀念之一,也是正確理解張岱年哲學中“物”和“宇宙”概念的關鍵所在。張岱年反對“以物體視宇宙”,反對把宇宙看作機械物或有機體。與機械唯物論及有機哲學根本不同的是,他認為客觀宇宙的本然狀態(tài)是“整個的歷程,發(fā)展的大流”,以整體言之,可謂“總全”;由中國傳統(tǒng)哲學的“生生之謂易”,又可名之為“易”。他又借用惠施的概念,稱之為“大一”,與此相對的宇宙的最小構成因素,即是“小一”。他對懷特海和羅素的“事”概念進行了唯物的改造,認為“小一”即“事”或“歷程素”,“事之相續(xù),謂之歷程”[1,p118]。最微小的事聯(lián)續(xù)即為最微小之物,最微小之物或“最究竟原子”結集為“次究竟原子”,如此經過數層以至“常物”。所謂“物”就是一個“相當持續(xù)的統(tǒng)一體”?!笆轮卸ㄐ偷倪B續(xù)為物,物之運動變化為事?!盵2,p369]物不再是什么堅硬的質料,而是流動性與結構性相統(tǒng)一的相對穩(wěn)定的實體,本質上也是一種客觀實在的歷程?!袄頌槭率孪嗬m(xù)中之恒常,亦為多事同有之共通?!盵1,p119]

      關于“事”“物”與“理”的關系,張岱年認為:“就統(tǒng)賅與表現而言,事理可謂主賓之分,兩者未嘗相離,并無先后,然事可統(tǒng)理,理不能統(tǒng)事,如必求一本,當以能統(tǒng)賅之事為所統(tǒng)賅之理之根本。”[1,p199-200]因此,宇宙就是一個“事理渾然俱在之永恒歷程,……事、理、物,俱為離心而獨立的實在”[1,p201]?!拔锝y(tǒng)事理”貫徹了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原則,吸取了現代物理學等自然科學的新成果,堅持了世界的物質統(tǒng)一性,批判了各種“理在事先”“理在事上”的唯心主義觀點,堅持了“理在事中”的唯物主義立場,是對中國傳統(tǒng)哲學中事理問題的正確總結。

      張岱年認為,宇宙是一個辯證的發(fā)展歷程,新事物異于舊事物,卻又含有舊事物某些成分于其中,“且不惟包含之,更提高之,于此乃得矛盾的融結,達到新的統(tǒng)一,乃是一種更高的統(tǒng)一”[2,p90]。那么,宇宙生生不已的動力之源是什么?這即在于歷程本身之“兩一”或對立統(tǒng)一的內在矛盾運動?!皟烧?,對待或對立;一者,合一或統(tǒng)一。”“兩一是宇宙的普遍的必然規(guī)律之一。”他指出:“內在矛盾乃發(fā)展之動因?!盵1,p376]他在《事理論》中明確指出:“對立之相互作用,矛盾雙方之相互爭勝,為事物變化之根源?!盵1,p192]他進一步認為,事物“對立之相互沖突謂之乖違,對立之聚合而得其平衡謂之和諧,亦簡稱曰和。事物變化之流,一乖一和”?!肮?、和”或“沖突、和諧”,是對立統(tǒng)一關系的具體表現形態(tài),而更鮮明地強調了“和”的重要性。他認為,“和諧是相異者或對立者之相成相濟的結聚,故有豐富內容而不雜亂”[1,p193]。一物之毀滅,出于內外之沖突;新物之生成,則以相對的和諧為條件?!胺参镏^續(xù)存在,皆在于其內外之沖突未能勝過其內部之和諧。如一物失其內在的和諧,必由于內部沖突而毀滅?!盵1,p194]他并以生命、人群、民族、國家為例說明。他還以具有鮮明民族風格的術語把對待原理概括為兩個方面:“物極必反”與“相反相成”?!拔飿O必反”即“由量變轉為性變”,而量變與性變又是相互轉化的?!胺础奔捶穸?,“否定之否定為合,為對立之綜合,而且是一個新事物之創(chuàng)成,中含新創(chuàng)的前所未有的性質。綜合是以前一切發(fā)展之積聚,亦為更高的發(fā)展之起始”[2,p377]。“宇宙演化,層出不窮。舊舊破滅不已,新新生成不已,是謂宇宙演變永恒之流。”[1,p194]

      宇宙“由粗而精,由簡而賾,由一而異”,就是一個不斷突變、“創(chuàng)造日新”的發(fā)展歷程。創(chuàng)造是突變的實質,“世界以往之成就,并非毀滅,而乃容納于新的成就之中。每一新的否定之否定,皆增加世界豐滿之程度”[2,p370-371]。創(chuàng)造是一個新事物與新層級不斷涌現的過程,“新類與新級由未有而為有,謂之創(chuàng)造,亦曰創(chuàng)辟,亦曰開辟。創(chuàng)造即前所未有者之出現”[1,p145]。新類與新級之出現,即是事物由量變到質變的飛躍,同時也是新規(guī)律的產生,與舊有事物和層級的規(guī)律屬于不同層次,因而不能簡單地解析、還原為下級之規(guī)律。

      “一本多級”說,是張岱年宇宙論中具有獨創(chuàng)性的貢獻,可視為其宇宙論乃至整個哲學體系一個核心命題,涵蓋其宇宙論主要內容,是正確理解張岱年哲學的一把鑰匙。他認為:“生、心以物為本,雖各有其特殊規(guī)律,而實以物之規(guī)律為基本。各級雖不同,而有其統(tǒng)一,故云一本;世界雖是統(tǒng)一的而實有層級之區(qū)別,故云多級。”[2,p379]宇宙在其內在矛盾推動下的演化過程,逐漸創(chuàng)造出“物”(一般物質)、“生”(生物)、“有心物”(人類,簡稱為“心”)三個基本層次,猶如根干、枝葉與花果的關系。物為生、心之本,即“一本”;生、心為物由低級向高級逐漸發(fā)展的產物,是為“多級”。因而“一本多級”實質上是一元與多元的統(tǒng)一,其中“心”又分為心知、社會、當然與理想三個方面?!吧薄靶摹奔茸裱拔铩敝疽?guī)律而又有其各自的特殊規(guī)律,既繼承物之屬性而又有其特殊性征,三者之間既有同而更有異,而統(tǒng)一于宇宙發(fā)展的歷程之中。

      張岱年進而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一本多級”基礎上的“本、至”論,從另一個嶄新的角度實現對中國傳統(tǒng)哲學的根本超越?!坝钪媸挛锬擞袃蓸O:一是本根,即最基本的;一是至精,即最精微的。本根最先而最粗,至精最后而最卓?!盵2,p268]在張岱年哲學中,“本至之辨”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心物問題與天人問題。在心物問題上,他認為心與物是明顯的“兩一”關系,物先心后,物本心至,物粗而心卓,心比物在發(fā)展程度上要圓滿、精卓;物制約心,而心又有對物的反作用,二者是對立統(tǒng)一的關系。在天人關系問題上,天是人之所本,人是天之所至,人不僅來自自然,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而且更是自然界長期發(fā)展的最高成就,天人關系也是一種“本、至”關系。

      總之,由“物統(tǒng)事理”“永恒兩一”“創(chuàng)造日新”而歸結為“一本多級”,四者實為一事,統(tǒng)一于宇宙演化的歷程之中,由此而建構了一個獨特的“新唯物論”的宇宙論。

      中國傳統(tǒng)哲學的一個特點,就是本體論與人生論往往有密切的聯(lián)系而又以人生論為中心議題。張岱年的宇宙論不是孤立的,它既以認識論為先導而避免了理論上的獨斷,又承繼中國哲學的傳統(tǒng)而下啟其人生哲學,為其人生論提供了有力的理論支持,為綜合唯物論與理想主義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在20世紀30年代,他一方面指出唯物與理想的結合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固有內涵,一方面又針對當時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發(fā)展的實際狀況,指出對人生理想的重視還不夠,“卻很少有人注意”。他在1937年初完稿的《中國哲學大綱》中以一半以上的篇幅論述了中國古代人生論的主要問題。20世紀40年代,他原計劃寫出一部“天人新論”,因種種原因未能如愿。1942年,他在《哲學思維論》中批評一部分新實在論者摒棄人生理想的主張,提出“然吾人亦正可為哲學立一界說,依此界說,人生與理想正是哲學之中心問題”[1,p6]。1948年,他作《天人簡論》,概述其“天人新論”的要旨,分宇宙論、認識論、人生論三部分而提出十個命題。除了人生論的四個命題(“天人本至”“群己一體”“人群三事”“擬議新德”)外,宇宙論中的“物源心流”“大化三極”與“永恒兩一”都與人生論有直接的關聯(lián);他在晚年的中國哲學史和哲學理論研究中,著重突出了對古代“人論”思想的研究,不但開拓了古代價值論研究的新領域,而且對天人關系、道德理想、人生境界等人生論問題都有深入持久的探索。從總體上看,張岱年哲學的主線是“人與世界”“客觀世界與人生理想”或天人關系問題,內容有法論、認識論、方宇宙論及人生論等方面,而其核心內容和理論歸宿在人生哲學。

      張岱年的宇宙論為其人生哲學提供了基本的方法論——唯物辯證法。他非常重視辯證法特別是對立統(tǒng)一原則在人生哲學中的運用,他指出:“把辯證法運用在生活上,其要諦在于:對生活中任何事,都要觀察其中的矛盾,觀察其與周圍事物的種種聯(lián)系?!盵2,p61]就個人而言,“運用辯證法便可得到一種解脫術。它能使人不憂、不惑、不懼。處處是活路,故不憂;能了解現實一切變化并能推測以后將出現的變化,故不惑;知目前之困難終有消滅之日,故無懼”[2,p61]。很顯然,這是以辯證法的觀點重新詮釋了孔子“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的真諦;辯證法還指出了個人與社會的內在聯(lián)系,“運用辯證法予生活,能提高我們的認識,不把自己看作一個孤立的人,而把自己看作一個社會中的人,且是某一時代的社會中的人”[2,p62]。因此,正確的人生哲學必然以社會為本位,“它在根本上是贊成滿足大眾之欲望,而反對少數人之窮奢極欲。它希望全體人的生活得到提高,尤其企求被壓迫群眾得到解放?!彼M一步指出:“辯證法的人生觀是革命的,它使我們認識到歷史是矛盾演進的歷程,理想之真正實現,必須通過革命?!薄皬霓q證法來看,生活是基于實際的理想而不斷地改變現實的歷程。”他的人生論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反復強調個人與社會的密切聯(lián)系,理想之實現不僅取決于個人,而必須變革社會制度?!皞€人生活之改善,由于社會組織之改善。要改造人生,先要改造社會制度;改變生活,先要改變經濟基礎?!薄傲己玫纳?,以合理的社會制度為條件?!盵2,p391]這非常顯豁地表明他的人生論及其整個理論系統(tǒng)的革命性的實質,要求面對中國社會現實進行積極斗爭,把崇高的革命理想變?yōu)楝F實的生活。這也充分表明他確實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同道,是黨外的馬克思主義者,是有著自己獨特理論風格的徹底的戰(zhàn)斗唯物主義者。

      張岱年認為,理想與現實是對立統(tǒng)一的,“然而承認物質實在為根本,卻并非甘受物質現實的限制,更須敢于變革現實,克服現實。一個偉大的有力的哲學,必能懸定偉大的理想”[2,p240]?!袄硐胧浅浆F實的,然理想亦須根據于現實。要使一個理想成為實際,必須在現實中本有其堅實之根據。”[1,p385]他融貫中國哲學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天與人之兩一”“群與己之兩一”“生與理之兩一”“義與命之兩一”“戰(zhàn)斗與諧和之兩一”這些富有民族特色的新命題,對中國哲學史上的天人、理欲、義命等命題作出了嶄新的回答。生活之意義在于追求圓滿,而這又在于“克服生之矛盾,乃得生之和諧?!比松椭C亦即“理生之統(tǒng)一”,或義利的統(tǒng)一?!袄砩恢?,即一方重生,注重生命力之發(fā)揮、生活之擴展;一方更重理,注重生命之和洽與調諧。……由生趨理,以理律生,發(fā)揮生命力,更克服生之矛盾以達到生之圓滿?!盵2,p384]克服乃外矛盾,即得人之自由?!叭说淖杂稍谟谀茏宰髦髟撞⒛芸朔馕铩!边@也就是實現人生的理想。而人生修養(yǎng)的最高境界,是“動的天人合一天人”及人與社會的辯證合一,明確反對把神秘主義的“萬物一體”的個人體驗作為人生的最高理想境界。

      張岱年的宇宙論為其人生哲學提供了基本的理論前提——“一本多級”基礎上的天人“本至之辨”。

      “一本多級”回答了人生意義或“人在宇宙之間的位置”的問題。人生意義問題是人生哲學的開端,他認為人生之意義,即是人生在宇宙歷程中的位置。人類形體甚是渺小,生命亦甚短暫,只是茫茫宇宙中有限的存在者,在肉體上確實無偉大可言。但“人之高貴在性之卓異,不在量之巨大”[2,p379]。人類是宇宙演化的最高成就,有其特殊優(yōu)異的性質,即“辨”與“當然”,或荀子所謂的“有義”,人即是宇宙中具有道德價值之物。尋求人生意義,亦即是尋求人之自覺,“能辨別應當與不應當,在生活行動上,有自覺的規(guī)律;能有理想,并能努力求理想之實現”[3,p201-202]。要實現有意義的人生,就要“擴充自覺,提高知識,實現理想”[2,p454]。他非常強調知識、理性在人生哲學中的重要地位,認為唯有實現人之自覺,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與社會的關系以及人自身中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的關系,遵循自然規(guī)律與道德規(guī)律,有意義的人生才能得到有效的保證。

      “一本多級”還辨明了宇宙本原、自然界普遍規(guī)律與人類道德理想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爸袊枷爰叶嗾J為人生的準則即是宇宙之本根,宇宙之本根便是道德之表準;關于宇宙的根本原理,也即是關于人生的根本原理?!盵3,p194]張岱年則認為,一方面,自然界是人類生存和發(fā)展的客觀基礎,人必須遵從自然的普遍規(guī)律,道德與理想應與自然規(guī)律相協(xié)調;另一方面,人類道德理想又有自身的特殊性,合于自然規(guī)律的不一定合于道德理想,因而二者不可渾同。這就從根本上扭轉了傳統(tǒng)哲學的一個基本致思傾向,“把道德之‘理’或‘心’從世界的本原還原為人類社會的特殊之理,這是中國哲學從泛道德論的傳統(tǒng)形態(tài)轉入現代形態(tài)的一個關鍵”[4]。正是在“本至之辨”的基礎上,他把人與自然緊密地聯(lián)系起來,確立了人在宇宙之中的卓越位置,肯定了人類道德的特殊地位,以人的內在優(yōu)異性征為人之價值所在;又強調了道德理想以客觀規(guī)律為基礎,徹底擺脫了傳統(tǒng)“泛道德主義”的影響,剔除了各種非理性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混亂。

      張岱年的宇宙論蘊涵了其人生哲學提的基本原則——“創(chuàng)造”與“剛健”。

      張岱年在“一本多級”學說中突出“創(chuàng)造”的重要意義。宇宙是一個由“物”到“生物”到“有心物”的創(chuàng)造歷程,因而創(chuàng)造是宇宙演化過程中一種固有屬性。人類作為宇宙一部分、“最卓者”,本來就已處于宇宙創(chuàng)造歷程之中,創(chuàng)造亦是人類的一種內在屬性。沒有創(chuàng)造即沒有人類,人類失其創(chuàng)造性亦不復為人類。他強調創(chuàng)造對人生意義的決定作用,“由自然而有人,是自然之趨于自覺?!酥饔迷谟谧杂X參加于宇宙創(chuàng)造大流中,而贊助自然的創(chuàng)造”[2,p379]。“人求生之意義,亦即求自覺。人生意義由創(chuàng)造出,且在創(chuàng)造中。”“人有其創(chuàng)造能力,人不惟能利用自然物,更能創(chuàng)制人造物,能改造物質使變易形態(tài)而成新物?!盵2,p380]他認為,人的優(yōu)異品質不是已經完成的既成的東西,人生意義就由創(chuàng)造而出,而且在不斷的創(chuàng)造發(fā)展之中,“人之所以為人,在于能有所創(chuàng)造。在于自覺而有理想,在于依理想而克服物質自然。人應發(fā)揮其創(chuàng)造力,而日進無疆”[2,p388]。人類應該保有并發(fā)展其創(chuàng)造性,日新不已,新而又新,不斷追求人生的更高境界。唯有創(chuàng)造并有所成就的生活才是有價值的生活,人類從事思想觀念的創(chuàng)造、器物或技藝的創(chuàng)造、制度的創(chuàng)造,被澤世人,即得人生之不朽。

      張岱年認為:“生之本性曰健,……健者勝物而不屈于物?!盵1,p209]人應效法天的健行不已,自覺培育自身的生命力,不屈于環(huán)境的壓力,不屈于各種誘惑。人生是艱辛的過程,選擇一種生活方式,就要不斷克服人與自然、人與人的各種矛盾,——這需要人們充分發(fā)揚剛健自強的精神,經過戰(zhàn)斗以達到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由此,對傳統(tǒng)哲學中以“萬物一體”的神秘境界的批評,是張岱年哲學中一貫的態(tài)度。他認為:“人生理想應是人的實際生活之趨于圓滿,應是生活與世界之可供改變,不應是主觀態(tài)度上的改變?!敝鲝垺霸谛袆由细脑焯焓购嫌谌说睦硐耄灾绿烊讼嗪蠠o間,歸于當然,達到天人的諧和,即動的天人合一?!盵2,p393]“動的天人合一是社會的,而非個人的;是實際的,而非心意的;是由戰(zhàn)斗而歸于合一,而非渾然一體?!薄翱朔匀?,變革社會,生活圓滿,三事只是一事。其極乃得天人調適,即是物、生、理之一致。”[2,p394]既尊重客觀規(guī)律,又發(fā)揮人的主觀能動作用,剛健進取,有所創(chuàng)造,有所貢獻。

      [1]張岱年.張岱年全集(第3卷)[C].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6.

      [2]張岱年.張岱年全集(第1卷)[C].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6.

      [3]張岱年.張岱年全集(第2卷)[C].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6.

      [4]李存山.“一心二門”與“一本多級”[J].中國哲學史,1993(3):78-85.

      猜你喜歡
      張岱年人生哲學歷程
      百年大黨壯闊歷程
      黨員文摘(2022年14期)2022-08-06 07:19:22
      百年大黨 壯闊歷程
      黨員文摘(2022年7期)2022-04-28 08:57:58
      百年大黨 壯闊歷程
      黨員文摘(2022年1期)2022-02-14 06:09:00
      百年大黨壯闊歷程 《百色起義》
      黨員文摘(2022年3期)2022-02-12 10:38:14
      哲人張岱年:其意心知
      《張岱年先生手跡選錄》之三封書信
      《張申府與張岱年研究》專欄特約主持人按語
      用灑脫之筆詮釋簡靜生命哲學——讀王蒙隨筆《不煩惱:我的人生哲學》
      華人時刊(2019年21期)2019-05-21 03:30:56
      賀麟人生哲學的精神向度
      小人物生活折射出的人生哲學
      人間(2015年19期)2016-01-04 12:46:42
      兰坪| 宜阳县| 灵丘县| 安仁县| 安丘市| 博爱县| 隆尧县| 准格尔旗| 黄骅市| 泾阳县| 盈江县| 万山特区| 长汀县| 桃园县| 明溪县| 盘锦市| 兴宁市| 黎平县| 玉树县| 黄浦区| 英吉沙县| 大余县| 沂水县| 仁布县| 区。| 霸州市| 西贡区| 祁阳县| 桃园县| 临桂县| 岳阳县| 万盛区| 克拉玛依市| 军事| 闻喜县| 玛曲县| 陵川县| 图们市| 濉溪县| 安达市| 方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