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雪松
(遼寧省水文水資源勘測局朝陽分局,遼寧朝陽122000)
選取流域內(nèi)干流及支流上的白塔子、大廟、瓦房、蒙古營子、九連洞5個雨量站1966—2012年共47年的降水數(shù)據(jù)作為基本資料,計算各站月、年及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按支流分布情況將流域分為上中下游,然后對相同時段的降水資料進行年際、年內(nèi)、流域降水的變化特性進行分析。
圖1 牛河流域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圖
在降水量累積距平曲線圖(圖2)中,上升表示水量偏豐,下降表示水量偏枯,曲線的強度反映水量的豐枯強度。從圖2中可以看出:降水量總體上呈多-少-多-少的變化趨勢。整個曲線可分為三大周期,1979年以前基本是為枯水期,僅在1979年出現(xiàn)一個較小的峰值,1979年以后連續(xù)多年都是枯水年,期間雖然出現(xiàn)兩次峰值但均不明顯,直到1994年降水量才開始逐年增加,到1998達到47年的最大值;峰值過后降水量又連續(xù)5年驟減,然后又呈現(xiàn)出緩慢下降趨勢。
圖2 牛河流域降水量累積距平曲線
根據(jù)實測資料繪制流域上中下游降水量對照圖(圖3)。從圖3中可以看出,由于所選3個雨量站在同一流域,分別位于流域上中下游,降水量的變化趨勢基本一致,從總體上看下游降水量大于上游,符合朝陽地區(qū)降水量由南向北遞減的規(guī)律。而多年降水量中的較大值和極小值均出現(xiàn)在下游,說明其雨量變化的幅度大于上中游。同時根據(jù)多年平均降水量分析,下游降水量比上游降水量大約2%。
圖3 牛河流域上、中、下游降水量對照圖
根據(jù)實測資料繪制流域多年平均年降雨量各月分布圖(圖4)。從圖4中可看出1—5月降水量69.6 mm,占全年降水量的15.2%;6—9月降水量為357.3 mm,占全年降水量的78.0%;10—12月降水量為31.3 mm,占全年降水量的6.8%。在6—9月的降水中,水量主要集中在6—8月,占到全年的69.1%。而1—5月的降水量是10—12月的2倍多,這是由于氣象部門在大田播種期間常常進行人工降雨所致。
圖4 牛河流域降水年內(nèi)分配圖
[1]王文.朝陽市近60年降水變化特征分析[J].吉林水利,2012(4).
[2]SL21-2006,降水量觀測規(guī)范[S].2006,10.
[3]朝陽市水資源.沈陽:遼寧大學出版社,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