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慶,孟 偉
(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技術(shù)研究院,河北 保定 071000)
能源危機和環(huán)境污染與日俱增,在能源消耗和環(huán)境污染方面,汽車的影響不容忽視。發(fā)展高效、節(jié)能、低噪聲、零排放的清潔型電動汽車已成為國內(nèi)外汽車工業(yè)發(fā)展的必然趨勢。為了改善電動汽車的動力性和能量利用率,動力蓄電池的電壓越來越高,由原來的幾十伏上升到現(xiàn)在的幾百伏,所以需要配備專門的系統(tǒng)來管理高壓系統(tǒng)的安全。在電動汽車上不但需要配備專門的車載高壓電安全管理系統(tǒng),而且還應該設計專門的安全測試系統(tǒng)來監(jiān)測車載高壓電安全管理系統(tǒng),以進行不定期的安全狀況監(jiān)測。
根據(jù)電動汽車和人體安全標準,在最大交流工作電壓小于660V,最大直流工作電壓小于1000V,以及整車質(zhì)量小于3500kg的條件下,電動汽車的高壓安全要求如下:①人體的安全電壓低于35V,觸電電流和持續(xù)時間乘積的最大值小于30mA·s;②絕緣電阻除以蓄電池的額定電壓至少應該大于1000Ω/V,最好是能夠確保大于500 Ω/V;③對于高于60 V的高壓系統(tǒng)的上電過程至少需要100ms,在上電過程中應該采用預充電過程來避免高壓沖擊;④在任何情況下,繼電器斷開時間應該小于20ms,當高壓系統(tǒng)斷開后1s,汽車的任何導電部分和可觸及部分搭鐵電壓的峰值應當小于42.4 V(交流)或60 V(直流),儲存的能量應該小于20J。
根據(jù)上述安全要求,預充電管理是新能源汽車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其中,電動汽車預充電的主要作用是給電機控制器 (即逆變器)的大電容進行充電,以減少接觸器接觸時火花拉弧,降低沖擊,增加安全性。某逆變器實物圖如圖1所示。
對于預充電完成的判斷,現(xiàn)有技術(shù)的預充電控制策略研究基本分為3種:①采集電機控制器直流母線電流,當直流母線電流接近0 A時,輸出預充完成信號;②分別采集車載動力蓄電池的電壓、電機控制器電壓,然后將2個電壓值進行比較,2處電壓趨于相等時,輸出預充完成信號,本文采用此種方式,當電壓值達到動力蓄電池電壓90%時,認為預充電完成;③采集電機控制器直流母線電壓,當直流母線電壓達到設定的欠壓保護點,經(jīng)過延時后,輸出預充完成信號。由于電流傳感器和電壓電流采樣精度偏差、車載動力電源管理系統(tǒng)一致性、器件穩(wěn)定性等問題,可能控制器輸出預充完成信號時實際預充電未完成,導致車載動力蓄電池與預充電容直流母線存在電壓差,未消除瞬時大電流沖擊風險,影響電機控制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或者輸出預充完成信號時實際預充電早已完成,導致降低控制率。故而,在預充過程中,監(jiān)測各參數(shù)變化用以判斷預充電完成、故障等尤為重要。
以某兩廂純電動汽車蓄電池、蓄電池管理系統(tǒng)、電機控制器、預充電系統(tǒng)為例,整車動力蓄電池系統(tǒng)由9并102串磷酸鐵鋰電芯串聯(lián)組成,電芯規(guī)格為36800MP(3.2V 6.5Ah),電容容量C=0000μF,簡化預充電結(jié)構(gòu)如圖2所示。
如圖2所示,蓄電池所帶的電機控制器負載前端都有較大的電容C,在冷態(tài)啟動時,C上無電荷或只有很低的殘留電壓。當無預充電時,主繼電器K+、K-直接與C接通,此時蓄電池電壓UB有326.4 V高壓,而負載電容C上電壓接近0,相當于瞬間短路,負載電阻僅僅是導線和繼電器觸點的電阻,一般遠小于20 mΩ。根據(jù)歐姆定律,回路電阻按20 mΩ計算,UB-UC壓差按326.4 V計算,瞬間電流I=326.4/0.02=16320A。繼電器K+及K-必損壞無疑。
圖3為預充電過程波形。加入預充電過程,K+先斷開,使擁有較大阻抗的KP和R構(gòu)成的預充電回路先接通,當預充電電路工作時,負載電容C上的電壓UC越來越高 (預充電電流IP=(UB-UC)/R越來越?。斀咏铍姵仉妷篣B時 (即圖3中的ΔU足夠小,一般小于UB的10%),切斷預充電繼電器KP,接通主繼電器K+,不再有大電流沖擊。因為此時UB-UC很小,所以電流小。
通常選擇預充電電阻范圍為20~100 Ω,此項目選用R=25Ω。UB與UC壓差仍然按326.4V計算,在接通一瞬間,流過預充電回路進入電容C的最大電流IP=326.4/25= 13.056A。此時,選擇預充繼電器容量15A,預充電回路安全,同時能保證K+閉合時沒有沖擊電流存在。
將上述電路做一階電路零狀態(tài)響應等效分析,可得到UC、IP如下
式中:τ——RC電路的時間常數(shù),τ=RC。
由理論公式知道,UC、IP在預充電過程中應符合一定的變化規(guī)律、特點,同時,預充電又由蓄電池及外部負載共同作用,兩者狀況會影響預充電進程,因此,通過監(jiān)測預充過程中UC、IP的變化檢測預充過程是否成功,是否有故障發(fā)生以及故障類型。
1)電壓UC增長速度慢于預期UC、IP增長速度大于預期I
故障1:絕緣故障。負載因故障有短路或較小阻性負載,如電容被擊穿等,會導致預充電過程中UC始終上不去 (電壓始終降在預充電電阻R上)。此時電流過大,預充電電阻放熱量增大,燒毀電阻,同時導致預充電過程失敗,主繼電器不能接通,后續(xù)無法工作。此時,預充回路電流會流入整車低壓電氣網(wǎng)絡,存在與乘員直接接觸的隱患,故而在已確定故障情況下,應迅速斷開預充電回路,并在專業(yè)人員維修檢測之前禁止整車上電行駛。
故障2:RC變大。在設計或安裝過程中,失誤會造成匹配不當;在使用中,因時間、環(huán)境等因素造成電容的電極腐蝕、電介質(zhì)電老化與熱老化、自愈效應等失效,影響C的參數(shù)變化;線與線及線與電極的接觸電阻增大會造成R值變化。
2)電壓增長速度快于預期、IP增長速度大于預期I或等于0
故障1:斷路、開路。負載開路導致假預充電完成,可能的原因有負載未接線或者電容因故障斷路,如引出線與電極接觸表面氧化、接觸不良,造成低電平開路;液體電解質(zhì)干涸或凍結(jié)等。此時,BMS通過輸出口檢測到的UC不是真正負載電容上的電壓,而是蓄電池組的開路電壓 (OCV),馬上得到虛假的UC=UB的信息,可能導致預充電結(jié)束,直接接通主繼電器,但因為輸出開路,并無危險。但是,如果此時負載突然加上,因為預充電已結(jié)束,沒有預充電路的電阻R限制電流,將會產(chǎn)生超大電流,損害線路或繼電器。因此,在一般的預充電策略中,一上電就完成的可以判為故障,后續(xù)禁止進行。此種情況下可通過查詢預充電回路導通情況確定問題。
故障2:RC變小。在設計或安裝過程中,失誤會造成匹配不當;電容在使用過程中隨著銀離子遷移、電介質(zhì)分子結(jié)構(gòu)改變、在高濕度或低氣壓環(huán)境中極間飛弧等原因造成C的參數(shù)值變小,影響預充結(jié)果。
為避免預充電失效情況發(fā)生,在各元件選取時,應首先選用汽車級產(chǎn)品,工業(yè)級產(chǎn)品不適用;某些易絕緣失效、易碰觸部位應在已有絕緣保護的前提下,添加額外保護措施,減少磨損以及人為原因?qū)﹄娐吩斐傻膿p害,降低故障發(fā)生率。
圖4為電壓檢測模塊電路。由圖4可以推導出以下公式
式中:U0——單片機采集到的電壓值;UZ——蓄電池包總電壓值,R20、R21、R22、R23、R24——分壓電阻——放大倍數(shù)。
在上述試驗車上做驗證,改變RC值和絕緣特性,試驗結(jié)果見表1。
表1 電氣測試結(jié)果
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的發(fā)展已是必然趨勢,但為了提高能源利用率、提升系統(tǒng)動力性,致使現(xiàn)階段動力蓄電池系統(tǒng)大部分為高壓,對駕駛員、乘客安全存在著隱患,因此,在高壓設計過程中,加入預充電管理是法規(guī)標準和安全設計的必然要求。在設計過程中,合理的檢測方式和策略不僅能判斷預充電過程是否成功,而且能在車輛起動前對充電失敗進行判斷,識別故障可能發(fā)生的類型及部位,降低了蓄電池管理系統(tǒng)及整車控制器的安全管理壓力,提升整車安全性,促進新能源汽車行業(yè)盡快推廣。
[1]羌嘉曦,楊林,朱建新.電動汽車動力電池高壓電測試系統(tǒng)的研究[J].電源技術(shù),2007(8):655-658.
[2]SAE(Society of automobile engineering).SAE J 2234:1998 Guide—lines for electric vehicle safety[S].US:SAE,1998.
[3]林德杰.電氣測試技術(shù)[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1996.
[4]宋炳雨,高松,郎華,等.純電動汽車高壓電故障診斷與安全策略研究[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2010(5):142-145,169.
[5]陳清泉,孫逢春.現(xiàn)代電動車技術(shù)[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2002.
[6]陳思忠,林程,謝強,等.電動汽車開發(fā)的關(guān)鍵技術(shù)及前景[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2.
[7]V H John,M D Zolot,A Apesaran.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aTemperature—dependentResistanee/Capaeitanee Battery Model for a DVISOR,In:D Naunin,H.Kahlen,Evsls[C].Berlin German:Electric Vehicle Association of the America,2001.
[8]潘磊,姜久春,李景新,等.電動汽車智能無源接地檢測裝置的研制[J].電氣傳動自動化,2003(4):47-48,50.
[9]黎林.純電動汽車用鋰電池管理系統(tǒng)的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學,2009.
[10]Qiang Jiaxi,Ao Guoqiang,Yang Lin.HIGH VOLTAGE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OF ELECTRIC VEHICLE[J].機械工程學報 (英文版),2008(6):6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