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春娟
《會走路的樹》是蘇教版小學(xué)第四冊第23課,這個童話故事講述了一只幼小而孤獨的鳥與一只鹿在一個春天的早晨相識,小鳥一直以為小鹿是一棵會走路的樹,并建立了深厚的情感。然而到了秋天,小鳥要飛往遠(yuǎn)方。來年春天,小鳥又飛回了樹林,遇到了“另一棵會走路的樹”,才知道“會走路的樹”是一只馴鹿,是她遇到的這只鹿的爸爸。故事的結(jié)尾是小馴鹿讓小鳥站在他的鹿角上,快步往家走去。這樣一個童話故事的內(nèi)容很簡單,孩子們讀兩遍就明白了。于是在設(shè)計教學(xué)時,我環(huán)環(huán)緊扣,通過多種形式引導(dǎo)學(xué)生體會鳥與鹿一家的情感,領(lǐng)著孩子進(jìn)行了一次美好的情感旅行!
一、觀察插圖,走近角色——體會孤獨與渴望
走進(jìn)故事去體會情感,我們首先需要去認(rèn)識人物。書本插圖中一只羽翼未豐的小鳥孤零零地呆在鳥窩中,它正熱切地看著那棵會走路的樹。于是我讓學(xué)生觀察“你覺得這是怎樣的一只小鳥呢?”生答:“這是一只可愛的小鳥?!薄斑@是一只美麗的小鳥?!?“這是一只孤單的小鳥?!蔽易穯枺骸澳銖哪睦镏溃俊鄙穑骸澳憧?,樹上就只有她一個,而且翅膀那么小,她還不會飛,她多孤單呀!”我驚訝之余也認(rèn)真觀察這幅插圖,是呀,這幅插圖畫得生動形象,一只羽翼未豐的小鳥孤零零地呆在鳥窩中, 她多么渴望朋友??!而這時會走路的樹出現(xiàn)了,這對小鳥來說是多大的驚喜呀!
二、展開想象,補充留白——感受快樂與不舍
在留白處展開想象,使得朋友之情在孩子眼中更加豐滿起來。自從相識,這棵樹天天來陪小鳥,小鳥跟著他去了許多地方,看見了許多有趣的東西。小鳥與這棵樹的快樂相處,課文就這樣簡單的兩句話,如何補充好此處留白,讓孩子深切體會到他們的快樂與深厚情誼呢?
我請孩子們閉上眼睛,聽著音樂,跟隨樹和小鳥一起去看看這個美麗的世界!我特意尋找了與課文內(nèi)容相契合的《苗族的早晨》,孩子們聽著歡快的音樂,臉上露出了笑容,他們走進(jìn)了故事,跟著樹和小鳥一起旅行。音樂停止,孩子們似乎還沉浸其中。這時我出示“小鳥跟著小樹來到了__________,看到了__________?!焙⒆觽兊幕卮鸪錆M童趣,孩子們的快樂溢滿整個課堂。
當(dāng)把這樣的快樂體驗推到高潮時,我低沉地說:“可再好的朋友,也有分開的一刻。終于有一天,小鳥長大了,她不得不與小樹告別?!闭两诳鞓分械暮⒆右幌伦有闹袚P起不舍之情,我再問:“小鳥與小樹告別時會說什么呢?”此時,孩子們動情的話語如泉而涌,角色表演真摯感人。小鳥說:好朋友,我要到南方去了,謝謝你陪伴我度過了一段快樂的時光。我真舍不得離開你呀?小樹說:我也舍不得你呀!一路上你要多加小心,明年春天早點回來,我還在這里等你。孩子們說著,緊緊抱在了一起。沒有編排,但孩子的表演卻感動了每一個人,這就是孩子們對這樣的快樂與不舍感同身受!
三、填提示語,動情朗讀——獲得多樣情感體驗
故事進(jìn)入高潮,朗讀成為孩子獲得情感體驗的重要手段。孩子們也如小鳥一樣更加期盼第二年春天的來臨,期盼這對好朋友再次相聚??墒钱?dāng)小鳥飛回來時,卻沒能在老地方遇到老朋友,她遇到了另一棵會走路的“樹”,居然是去年那棵“樹”的兒子,這樣的一波三折,情感變化之豐富,我決定讓孩子們自我體會。
如請學(xué)生回答:她見到去年的那棵樹了嗎?答:沒有,她見到了另一棵樹,出示小鳥與這棵樹的兩次對話。這時候,她的心情怎么樣?“你也是一棵會走路的樹嗎?出示題目:小鳥( )問。加括號讓孩子填上提示語來讀一讀。孩子們失望地讀、傷心地讀、疑惑地讀、甚至有孩子又驚又喜地讀,他認(rèn)為還有另一棵會走路的樹讓小鳥驚訝,也許這棵樹認(rèn)識去年的那棵樹,幫助她找到好朋友而高興。這樣的回答雖然出乎我的意料,但也讓我感到驚喜。此時,孩子們產(chǎn)生了身臨其境的感覺,激起感情的共鳴,他們自然而然地朗讀起來聲情并茂,極富感染力,獲得了多樣的情感體驗。
四、回歸插圖,續(xù)編故事——述說重聚之樂
再次回到課文插圖,感受重聚之樂,續(xù)編故事。孩子們甚至找到了馴鹿爸爸沒能赴約的理由——他每天在老地方等,有一天在等的時候被獵人打傷了腿無法走動,所以他派兒子代替他天天等候。在孩子們的述說中,那只每天在家翹首企盼的馴鹿爸爸感動了大家;那只從此天天來陪伴老朋友,給他講所見所聞的小鳥感動了大家;那只冒著生命危險為爸爸找到老朋友的小馴鹿感動了大家。孩子們?yōu)橐娮C了小鳥與馴鹿一家的深厚友情再次深深感動了!
觀察插圖,走近角色——體會孤獨與渴望展開想象;補充留白——感受快樂與不舍;填提示語,動情朗讀——獲得多樣情感體驗;回歸插圖,續(xù)編故事——述說重聚之樂……課文學(xué)完了,一次美好的情感旅行也結(jié)束了,而孩子們對于這樣美好情感的渴望才剛剛開始。
作者單位 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qū)通州小學(xué)
責(zé)任編輯 張曉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