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元輝
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式,已經滲入到了新課改后的小學數學課堂中,作為教師,自身如何定位,如何擺正自己的位置,往往成為合作學習成敗的關鍵。筆者認為,教師在數學課堂合作學習中應當好“三員”——組織員、激勵員、引導員。
一、組織員
小學數學課堂合作學習開展有兩個前提條件:第一,合作小組的科學劃分。一般的合作學習都以合作小組的形式展開,在劃分小組的過程中,總的原則是“組內異質、組間同質”,既要充分發(fā)揮每個學生的優(yōu)勢,又要使每個成員取長補短。比如在每個小組中配備一個比較活躍、能起到帶頭作用的同學,這樣在合作學習中會有人帶頭,比較活躍。第二,教學設計要符合合作學習的需求。教師備課時,要充分掌握合作學習的規(guī)律和方法,在此基礎上進行教學教案的設計,在選擇合作學習內容時,要認真選擇,精挑細選。在這兩個條件的實現(xiàn)過程中,教師必須充當好組織員的角色,對合作小組進行科學合理分配,同時組織好教學設計,讓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發(fā)揮好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保證合作學習的積極開展。
二、激勵員
合作學習能不能取得好的效果,激勵氛圍至關重要,這種氛圍的營造,要充分發(fā)揮老師激勵員的作用,重點要把握幾個環(huán)節(jié):
一是語言激勵。要充分運用激勵語言,營造必學趕超的氛圍,比如在課堂上對學生說“好極了!”、“看看哪個小組領先了?” 、“后面的小組要趕上了”等激勵語言,讓學生在內心深處有動力,從而提高合作效能。
二是競爭激勵。設置好游戲規(guī)則和排名規(guī)則,讓各個小組在競爭中形成壓力,從而促進每個小組成員全力以赴,爭奪集體榮譽。
三是獎勵激勵。購置一些小獎品,各個小組優(yōu)勝者獲獎,或者設置一些榮譽獎勵,比如獲勝者評為“優(yōu)勝者小組”,并進行積累統(tǒng)計,年底進行一次性獎勵。
四是傾聽激勵。老師對學生意見的認可是對學生最大的激勵,所以在合作學習中,要培養(yǎng)傾聽習慣,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在其發(fā)表意見時,要不打斷,要熱情傾聽,不然會打擊發(fā)言者的積極性。
三、 引導員
為提高合作學習的效率,老師的引導必不可少,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點:
一是引導思考。在進行合作時,要充分給予學生們思考的時間,教師可以先發(fā)表自己的意見,然后鼓勵各小組成員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在小組中進行交流;在合作進行時,教師要做好管理員,也可以當“顧問”,主動參與進去,一起進行討論;在合作結束后,教師要做好總結,對好的意見要進行歸納,同時在此基礎上激發(fā)各小組成員再次通過游戲體驗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從而更好地達到教學目的。
二是引導團結。在合作過程中,如果小組成員之間出現(xiàn)問題不統(tǒng)一或者持反對意見時,很容易導致合作學習進展不順利,這時候老師要主動積極協(xié)調各小組成員之間的意見,爭取達成一致,或者采取民主集中的方式,讓小組成員自行解決,保證教學活動的正常開展。
三是引導“弱勢學生”。合作學習是為了更好地實現(xiàn)教學目的,但在教學合作學習實踐中,一些“弱勢學生”往往得不到關注,出現(xiàn)優(yōu)等生主導或者一言堂等現(xiàn)象。所以,必須要引導“弱勢學生”積極參與討論,給予他們參與的機會。例如,教學《解決問題的策略——畫圖》,設計了以下3道依次遞進的問題:① 一個長寬不等的長方形,芳芳想把長增加2厘米。明明想把寬增加2厘米。芳芳認為她增加的面積大,明明不服氣:“我增加的面積才大呢!”學生自然想到用畫圖的方法來證明,在畫圖的過程中,不僅能得到答案,更重要的是能體會長和寬的增加。② 接下來設計減少長方形面積12平方厘米而體會長的減少、寬的減少。③ 出示書本的例題,小組合作根據題意畫圖,小組討論分析解題思路。這里設計“問題① 、②”就是為了給后進生補上一些必要的基礎知識而提出的,學生在小組中合作畫圖,增強了他們接下來學習的興趣和信心,為培養(yǎng)中后等生運用畫圖的策略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與能力提供機會。
小學數學課堂合作學習,教師要做好組織員、激勵員、引導員,只有扮演好這些角色,在課堂教學合作學習中不缺位、不越位,合作學習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作者單位 陜西省略陽縣城關鎮(zhèn)大壩小學
責任編輯 楊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