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向中國三大著名景區(qū)——湖南張家界、江西廬山和黑龍江五大連池給予“黃牌警告”,原因是“向公眾科普地球知識”等方面有所不足。
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提出的世界地質公園六條定義中有“可用來作為教育的工具,進行與地學各學科有關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教育、環(huán)境教育、培訓和研究”一條。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報在此將陸續(xù)介紹國外一些地質公園在教育科普方面好的經驗和做法,希望對我們有所啟發(fā)和幫助。
如夢似幻的碧藍湖泊宛如天眼,深潭之中波濤洶涌。間歇泉的沸騰水柱從地下噴涌而出。五色斑斕的風化火山巖在灼灼日光下閃爍著油彩般的光澤。
這是地處美國落基山脈的黃石國家公園。來到這里的游客總是先因其荒涼而驚詫,隨后為其壯美而嘆服。
黃石公園的管理機構是代表國家的國家公園管理局,資金來源由國會撥款和少量門票收入構成,且收支兩線與公園的管理機構無關。上級權威管理機構和基層業(yè)務管理機構擁有實質的財政和人才資源管理權。這種自上而下直屬的管理方式能令公園得到系統(tǒng)管理,而經濟上不過分依賴市場收入則有效保護了地質公園及其周邊環(huán)境的生態(tài)平衡。
其實,作為世界上第一個也是目前最大的國家公園,黃石公園建立的宗旨便是保護環(huán)境的原生態(tài)。美國著名畫家托馬斯?莫蘭于1860年隨科考隊進入黃石地區(qū),畫下了著名的《黃石大峽谷》。該畫最終促使格蘭特總統(tǒng)于1872年簽字通過建園議案,為了令“其所有的樹木,礦石的沉淀物,自然的奇觀和風景,以及其它景物都保持現有的自然狀態(tài)而免于被破壞?!?/p>
“以火管理”是黃石公園管理上注重生態(tài)的一大體現。根據美國60年代公布的《荒野保護法》,只要不是人為因素造成,且不危及人的生命及財產,公園內的山火都不進行干涉,由它自生自滅,有時甚至允許有限制地人工制造山火。因山火能燒去堆積的干燥物質,讓土地重返陽光懷抱,同時消除病蟲害和化學物質。
黃石公園的社會功能開發(fā)完善,公園管理處通過書面、導游、定期活動等多種方式向公眾進行科普教育。
從每年的五月底到九月初這段時間內,公園管理員及自然學家會帶領游客介紹公園多個景點的自然地理和歷史發(fā)展。除了當面講解,公園的游客中心也提供豐富的資訊及展覽,像位于猛瑪溫泉的歐布萊特游客中心主要提供公園的自然及人文歷史;麥迪遜博物館的考德拉藝術中心則展出文學、視覺及表演藝術等作品;老忠實游客中心所展出的是有關間歇泉的現象及其影響;而釣魚橋游客中心則主要展出園內自然生態(tài)及環(huán)境。
另外,在每年五月中至十月,黃石公園還提供語音導覽系統(tǒng),游客可自行選擇想要了解的公園景觀介紹,不過需在車內使用。在網上,還有對黃石公園景點的虛擬游覽和互動地圖活動,這將公園的服務范圍向更廣闊的公眾拓寬。
在兒童教育方面,黃石公園針對5至12歲的孩子開展了一項名為“初級守護者”的官方項目。只需為長達12夜的活動支付3美元,孩子們就能參觀公園的任何一個游覽中心,最后還會得“初級守護者”稱號。
摘自2013年3月16日《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