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重慶抗戰(zhàn)“四大家”舊居及其文化延伸探究*

      2013-03-31 16:20:25孫延俊郭致鳳王宏勝
      關鍵詞:舊居于右任白楊

      孫延俊,郭致鳳,孫 瑩,王宏勝

      (1.重慶郵電大學 傳媒藝術學院,重慶 400065;2.重慶郵電大學 財務處,重慶 400065; 3.英國威爾士大學,英國 加的夫CF10 3NS)

      重慶抗戰(zhàn)“四大家”舊居及其文化延伸探究*

      孫延俊1,郭致鳳2,孫 瑩3,王宏勝1

      (1.重慶郵電大學 傳媒藝術學院,重慶 400065;2.重慶郵電大學 財務處,重慶 400065; 3.英國威爾士大學,英國 加的夫CF10 3NS)

      八年抗戰(zhàn)時期,重慶成為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陪都成了當時中國的縮影。如今重慶在不可思議地高速變臉,成為西部的經(jīng)濟和金融中心,然而那些曾經(jīng)承載著全國人民抗戰(zhàn)信念的人和事也在逐步淡出人們的視線。在快餐文化方興未艾的現(xiàn)代,這些霧都名人的痕跡消失了,但是名人名居確實還存在空間中,有了這些遺跡史實資料,掌故得以展現(xiàn),這對后世藝術史學界研究以及提升重慶文化軟實力建設具有重要的文化延伸作用。重慶“遺址”就是留給我們最好的現(xiàn)存文化,是繼文獻之后最重要的現(xiàn)實依據(jù)。

      文化四大家;舊居現(xiàn)狀;文化延伸

      一、引 言

      抗日戰(zhàn)爭前期學派林立,在人文領域,隨著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形成,大師輩出。巴渝之地相對安定的創(chuàng)作環(huán)境吸引了文藝界的“泰山北斗”,他們的到來為后世留下了豐厚深湛的文化遺產(chǎn)。本文中所談到的“四大家”并非民國“四大家族”,而是抗戰(zhàn)時享譽文化界的“四大文化名家”,即于右任、郭沫若、白楊和徐悲鴻,他們是那個時期書法、文學、影視及美術界典型文化的縮影。巧的是,這“四大家”為了抗戰(zhàn)都在重慶生活過,他們的遺跡今天依然存在,即于右任舊居、郭沫若舊居、白楊舊居以及徐悲鴻舊居[1]。斑駁的舊居記錄了那段輝煌的歲月,我們以此為先導,管窺蠡測,試圖探究其名居存在的文化延伸,以育后人。

      二、抗戰(zhàn)“四大家”舊居概況

      (一)于右任故居

      1.于莊現(xiàn)狀

      于莊坐落于重慶南岸南山鐵路療養(yǎng)院(嵐苑度假村)內(nèi),昔日的國民黨元老(監(jiān)察院長),書法界的泰斗,復旦大學、上海大學的創(chuàng)始人于右任抗戰(zhàn)時期就住于此。“于莊”是蔣介石為其籌建的堡壘似建筑,該別墅兩樓一底,共有大小房屋18間,約800平方米,與自然山林渾然天成。別墅正門為中國古城門風格樣式,立于兩側崗樓之間,是中西建筑交融的結果,古典而雅致,巍然而堅固。其靜臥于群山綠野中,藤蔓纏繞,林木蔥蘢,若隱若現(xiàn),恍若出世入世間,與山體融為一色,有著天人合一的審美意境。

      而現(xiàn)在的于莊睡臥在雜草叢中,已經(jīng)分辨不出當年的容貌:四周的積年落葉,枯萎的藤蔓爬滿房梁,門窗破碎,鐵鎖銹跡斑斑,椽梁糟折,墻體斑駁泛黑,門房上簡單地掛了一塊“危房,請勿靠近”的提示牌。如果不是庭外豎起的“于莊”標牌及相關描述,很難想象昔日風光的于莊今朝如此孤兒般的慘狀。據(jù)南岸區(qū)黃桷埡文管部門透漏,于莊維修起來“工程量大,修復難度太大”,目前正在一步步走向衰敗。

      2.于右任的豐功偉績

      (1)當代草圣??箲?zhàn)時期,于右任曾任國民黨監(jiān)察院院長,卻未能掌控實權。于是,于右任常常寄情于山水之間,以筆墨涂畫心中之塊壘。于右任的書法雄邁清新、古樸典雅,引領著書畫流派的革新。于右任在中國書法藝術史上做出了巨大貢獻,尤其是其創(chuàng)立的標準草書,在中國書法界具有里程碑意義,先生其人亦被書壇奉為“當代草圣”,為后世瞻仰。林語堂曾說:“當代書法家中,當推監(jiān)察院長于右任的書品為最好模范?!?2)新聞自由觀[2]。在于右任創(chuàng)辦《民立報》時,國民沒有言論自由,報界沒有新聞自由,當時中國自由主義運動方興未艾,出于各種目的和動機的新聞自由呼聲喧囂一時,其中于右任的新聞思想是較徹底地強調(diào)自由意識,是較為理想化的。(3)致力于祖國和平統(tǒng)一事業(yè)。于右任作為國民黨內(nèi)的抗戰(zhàn)愛國人士,積極支持并參與重慶進步文化活動,為國共合作而長期奔走呼告,是中國近代文化史上著名的愛國詩人。于先生早在1924年1月,就提出了國共兩黨“合則兩益,離則兩損”的著明論斷,后來他一直致力于祖國的和平統(tǒng)一,至死不渝。其臨終詩《國殤》,懷鄉(xiāng)思國之情溢于言表,是一首觸動炎黃子孫靈魂深處隱痛的絕唱。

      (二)重慶郭沫若舊居

      1.舊居現(xiàn)狀

      在重慶市沙坪壩區(qū)西永鎮(zhèn)香蕉園村,首個記錄我國抗戰(zhàn)時期教育史的博物館——重慶抗戰(zhàn)教育博物館原四川省立教育學院舊址(今重慶28中學校)內(nèi),郭沫若于抗戰(zhàn)時期住了8年。 位于渝中區(qū)天官府8號的郭沫若辦公舊居(國民黨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三廳舊址),是目前最殘破的舊居,從渝中區(qū)涼亭子社區(qū)附近的道路拐進一條狹窄的小巷,一扇5米高的圓形拱門映入眼簾,這是一棟坐南朝北的老式三層洋樓,磚木結構,建筑頗具特色。與于莊不同的是,該建筑是“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

      現(xiàn)在舊居的情況不容樂觀,院壩雜草叢生,垃圾遍地,“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的牌子幾乎快被擁擠的電表和密密麻麻的電線遮蓋了,墻上掛著一幫打工者的衣物、鞋墊等雜物。樓梯腐舊不堪,搖搖欲墜。樓道被破爛的家具、生活用品所占據(jù)。樓道拐角處唯一寬敞的地勢也被搭建成廚房,土灶、鐵鍋、煤油爐都沾滿了灰塵和油跡。舊居的修復工作由渝中區(qū)南紀門房管所負責,但由于種種原因推遲至今尚未能進行。

      2.郭沫若在渝的活動

      郭沫若在渝期間,在國際反侵略大會中國分會、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xié)會以及所屬電影界、戲劇界、詩歌工作者、美術工作者等各界的抗敵協(xié)會、全國慰勞總會、中蘇文化協(xié)會、東方文化協(xié)會、重慶文化界精神總動員協(xié)會等社會團體中,都曾擔負重任。其歷史劇《屈原》、《虎符》、《高漸離》、《孔雀膽》等都是在渝期間所作,對于鼓舞抗戰(zhàn)起到了重要作用。郭沫若重慶舊居如今卻默默無聞,雖然富有深厚底蘊,但卻沒有開發(fā)。

      (三)白楊舊居

      1.舊居現(xiàn)狀

      白楊舊居位于南岸區(qū)玄壇廟黃家巷,是一條從南濱路到重慶第五人民醫(yī)院的石板路,兩旁青磚高墻森然,幾棟中西合璧的建筑分外引人注目,這就是一代影后白楊的居所和她工作8年的當時堪稱中國“好萊塢”的地方——中央電影攝影場。

      曾經(jīng)的攝影場原房頂上的瓦是琉璃瓦,里面裝飾豪華,有仿西洋式的壁爐、地毯、木地板、木窗、木梯子,用料非常講究,與周圍建筑相比,非常氣派和時尚?,F(xiàn)在的攝影場房蓋及部分墻體已倒塌,輝煌的“中央電影攝影場”曾被茶廠接收,現(xiàn)茶廠已經(jīng)倒塌,地面凹凸不平,部分土地已被附近居民開墾為菜地,異味刺鼻。所幸白楊所住的別墅仍保存完好,別墅四方大門由青磚砌成,門楣上書“嫣廬”二字,小樓上下兩層為柏木地板,現(xiàn)在被作為茶廠員工宿舍,如今住有6戶人家。隨著現(xiàn)代化的推進,加之房地產(chǎn)的開發(fā),這里即將變成真正的廢墟。

      2.白楊及電影制片廠為抗戰(zhàn)作出的貢獻

      白楊先后出演了《中華兒女》、《長空萬里》和《青年中國》等影片,并將部分收入捐獻抗日,而中央電影攝影場在重慶拍攝了十多部新聞紀錄片和多部宣傳抗日的故事影片。同時,電影制片廠培養(yǎng)了一批成就卓越的電影藝術家,如白楊、史東山、蔡楚生、張瑞芳、金山等。在1996年她去世以前,中央電影攝影場在重慶拍攝的內(nèi)容多以革命題材為主,而重慶作為陪都,解放之后大批反映共產(chǎn)黨員艱苦卓絕斗爭的影片都取材于重慶。至今,陪都文化與紅巖文化對現(xiàn)代文化的發(fā)展都具有巨大作用,是不該消失的記憶。

      (四)徐悲鴻舊居

      1.舊居概況

      徐悲鴻舊居位于重慶北石門盤溪河口東岸山頂(現(xiàn)江北大石壩九村 98 號)。原建筑為兩棟一樓一底磚木結構懸山式屋頂樓房,樓上樓下各有4間房屋,總建筑面積為226平方米,分居室和畫室兩部分。兩樓之間有一平壩,平壩中央原建有一穿斗式磚木結構四層佛塔,高約15米,底層面積約40平方米,每層六角檐牙高啄,塔頂為琉璃瓦,塔門額上書“忠烈永在”四字,故名忠烈祠(原名西天閣),供奉抗戰(zhàn)陣亡將士的靈位。

      現(xiàn)在見到的徐悲鴻宿舍,曾由石門派出所和原重慶江陵機器廠使用,后來經(jīng)相關部門協(xié)調(diào),石門派出所遷離,而原重慶江陵機器廠的10幾戶職工在此居住。現(xiàn)舊居臨嘉陵江那面的山墻上,有兩塊立于1992年和2001年的“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的牌子,也就是說,舊居已經(jīng)成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據(jù)了解,江北區(qū)政府曾于2007年起,對外宣傳將啟動徐悲鴻舊居修繕工程,并根據(jù)廖靜文當年的描述擬出一套詳盡的修復方案,但方案幾經(jīng)變遷,一直未動工。同時,由于派出所搬離,原屋子無人照料,破敗更快,如今垃圾遍地,花園假山上的佛像等文物也被人搬走,舊居院內(nèi)的八角亭已被損毀,徐悲鴻作畫的防空洞堆滿淤泥。

      2.矢志報國

      據(jù)徐悲鴻夫人廖靜文女士說,自1939年開始,日本對重慶實施了長達5年的大轟炸,徐悲鴻先生只好躲進石家花園石崖下,在黑暗、狹小的防空洞內(nèi)作畫,創(chuàng)作了《巴人汲水》、《月夜》、《庭院》、《自畫像》、《風雨雞鳴》、《貧婦》、《群馬》、《壯士圖》、《山鬼》、《飛鷹》、《孔子講學》、《墨竹》等大批名畫[3]。同時,徐悲鴻還將大部分作品拿到南洋募捐用于支持抗日。在條件極其惡劣的情況下,他仍然堅持自己的創(chuàng)作信念。這里不僅有愛情的相濡以沫,更有對中華民族興衰存亡的一種責任和使命。

      三、舊居存在價值

      (一)對于舊居的重視程度反映了對歷史的態(tài)度

      在上述文中我們所提到的“四大家”舊居,在中國其他地方基本上都得到了較好的保護和開發(fā),例如陜西省三原縣城西關斗口巷的于右任故居,四川省樂山市沙灣區(qū)的郭沫若故居,上海市長寧區(qū)華山路978號的白楊舊居,以及全國眾多地方的徐悲鴻舊居。下面以徐悲鴻舊居為例進行對比論述。

      徐悲鴻在北京、南京、陽朔、宜興等地的故居都得到了很好的保護,并成為當?shù)氐穆糜尉包c。陽朔的徐悲鴻故居分為陳列館、展覽室和庭院三個板塊。陳列館展示了徐悲鴻在當?shù)厣畹那闆r,陳列了反映其一生經(jīng)歷的圖片等。庭院內(nèi)一米多高的大理石座上有徐悲鴻半身的正面銅像,兩側是陽朔的奇石,篆刻著“陽朔天民”、“徐悲鴻印”等圖章。室內(nèi)大廳放著徐悲鴻的半身石膏像,兩邊耳房和展覽室陳列著徐悲鴻與夫人廖靜文的合影和生活照,以及《漓江春雨》等一批藝術作品。位于江蘇宜興的悲鴻故居保護修繕工程也于2010年11月8日在宜興市正式竣工,幾十幅徐悲鴻的書畫作品也同時在此亮相。

      對于名人舊居的重視程度在某種層面上反映了當?shù)厝藢Υ龤v史的一種態(tài)度??箲?zhàn)文藝運動作為抗戰(zhàn)的一種形式,在艱苦復雜的歷史條件下,形成了以進步作家、藝術家為骨干的文藝界統(tǒng)一戰(zhàn)線,文藝家們從各個角度表現(xiàn)了神圣的民族解放戰(zhàn)爭,揭露了侵略者的野蠻和殘暴,歌頌了人民頑強不屈的精神,抨擊了破壞抗戰(zhàn)的種種黑暗事物[4-5]。這些對于中國人民取得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這些名人舊居是抗戰(zhàn)精神的實體,又是藝術家們的情感觸媒,對其妥善保護,使得那段歷史得以重現(xiàn),這是我們對待歷史的一種最好態(tài)度。

      (二)名人舊居是見證抗戰(zhàn)歷史的活化石,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教科書

      如今的重慶解放碑游人如織,然而很少有人理解這碑后的意義。正如這些舊居一樣,它們承載著當時整個中國人民的抗戰(zhàn)信念,是見證抗戰(zhàn)歷史的活化石。

      八年輝煌而悲壯的抗戰(zhàn)史是中華民族的一部史詩,喧囂轉眼凋零,歷史留給我們的除了記載在史冊中的文史資料外,剩下的也只有這些名人舊居。它們記載和見證了那段悲愴的歷史,是重現(xiàn)歷史的活化石。矗立在“于莊”前,我們能夠感受到先生的拳拳愛國之心:“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大陸不可見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xiāng)。故鄉(xiāng)不可見兮,永不能忘。天蒼蒼,野茫茫,山之上,國有殤?!贬溽嘣诎讞钆f居,我們依稀能夠聽到白楊的義正言辭:“演戲就是打東洋。”這里沒有空洞的教條,只有發(fā)自內(nèi)心的愛國呼聲,名人舊居就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最好的教科書。

      (三)維系渝涉外關系的紐帶

      1937年底,國民政府遷都于中國西南部的重慶,這個被群山包圍了千年的城市成為眾所矚目的戰(zhàn)時首都,成為全國政治、軍事、經(jīng)濟、文化、信息中心,直至抗戰(zhàn)勝利。現(xiàn)如今重慶這個大都市對外交流密切,多達600多處的名人舊居應成為重慶的“外交大使”,在維系渝涉外關系中起著重要的紐帶作用[6]。

      (四)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的重要元素

      名人故居是城市獨特的人文積淀和文化基因的重要載體。名人故居的人文價值主要體現(xiàn)在它是城市文化厚重感的獨特標志,是地域文化情調(diào)的重要魅力之源以及用精神影響后人的無言教化者[7]。因此,對于這些名人舊居進行妥善保護,對于提升重慶文化軟實力和推進重慶城市人文建設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

      四、結 語

      和平年代,我們遠離了炮火連天的歲月,但不能讓承載著諸多歷史痕跡的名人舊居淡出我們的視線。名人舊居作為抗戰(zhàn)時期文化名人的縮影,向世人闡釋著一種愛國的情懷和抗戰(zhàn)救國的歷史文化。文化傳承是一種態(tài)度和責任,更是一種居安思危的表現(xiàn)。同時,將保護和修復名人舊居妥善提上日程,不僅能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還能增強重慶的歷史文化底蘊。

      [1] 楊筱.探尋陪都名人舊居[M].重慶:重慶出版社,2005:151,168,172.

      [2] 劉瑩,張筱筠.淺談于右任新聞自由觀[J].青年記者,2009(14):82-83.

      [3] 徐悲鴻在盤溪[N].重慶晨報,2008-03-10.

      [4] 趙冬菊,張慶剛.重慶旅游資源整合研究[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113-116.

      [5] 胡敬署,陳有進,王富仁.文學百科大辭典[M].北京:華齡出版社,1991:113,135.

      [6] 胡攀.重慶文化體制改革回顧與反思[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6):94-98.

      [7] 秦紅嶺.論名人故居的人文價值與保護原則——以北京名人故居為例[J].華中建筑,2011(7):186-191.

      (編輯:蔡秀娟)

      ChongqingFormerResidencesofFamousArtistsduringAnti-JapaneseWarandTheirCulturalExtension

      SUN Yanjun1, GUO Zhifeng2, SUN Ying3, WANG Hongsheng1

      (1.Media-ArtsCollege,ChongqingUniversityofPostsandTelecommunications,Chongqing400065,China; 2.FinancialDepartment,ChongqingUniversityofPostsandTelecommunications,Chongqing400065,China; 3.UniversityofWales,CardiffCF10 3NS,UK)

      During the eight years of war, Chongqing became the country’s political and cultural center, meanwhile Chongqing as the Alternate Capital became the epitome of China. Now Chongqing is changing at an incredibly high speed, which also has become the western economic and financial center. However, those people and things, which were used to strengthen the national people’s belief in Anti-Japanese War, are gradually faded out the line of sight of people. Contemporarily, while fast food culture is being in the ascendant, traces of those celebrities disappeared in the foggy city, but celebrity residences still exist in space. With these sites and historic remains, historical anecdotes are able to be shown. It is critical to have art history research, for the consideration of culture extent impact as well improving Chongqing’s culture soft power construction. Chongqing “site” is the best existing culture for us and the most important reality after documents.

      four famous artists; former residence; cultural extension

      10.3969/j.issn.1673-8268.2013.03.020

      2012-11-19

      重慶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抗戰(zhàn)時期重慶大后方美術研究(2010YBRW69)

      孫延俊(1958-),男,遼寧本溪人,教授,主要從事油畫風景語言研究及教學工作。

      D63

      A

      1673-8268(2013)03-0095-04

      猜你喜歡
      舊居于右任白楊
      白楊
      雨露風(2023年1期)2023-05-30 02:30:07
      印象·齊白石舊居紀念館
      白楊
      民國多面奇才:于右任
      藝術品鑒(2020年11期)2020-12-28 01:36:22
      望我大陸
      偉人舊居
      隨想?延安
      ——于毛澤東舊居前
      中華魂(2017年8期)2017-11-22 12:21:09
      參觀毛澤東舊居有感
      小主人報(2016年5期)2016-02-28 20:48:14
      我是一棵深秋的白楊
      中國火炬(2015年11期)2015-07-31 17:28:58
      于右任
      沐川县| 文山县| 商丘市| 越西县| 万年县| 长治县| 灵武市| 利辛县| 长白| 陵川县| 霞浦县| 从化市| 定日县| 巨鹿县| 海宁市| 霍山县| 象州县| 剑河县| 岚皋县| 鹿泉市| 抚顺县| 当涂县| 高安市| 彭泽县| 邵武市| 莲花县| 桐乡市| 邛崃市| 永德县| 景宁| 额敏县| 延长县| 阿图什市| 南丰县| 博爱县| 宜昌市| 郁南县| 新乐市| 介休市| 潢川县| 西乌珠穆沁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