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馬克思的異化勞動理論及對構建和諧社會的啟示*

      2013-04-01 13:08:56謝鴻昆
      關鍵詞:異化本質勞動者

      李 健,謝鴻昆

      (山東農業(yè)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山東 泰安271018)

      馬克思的異化勞動理論是研究資本主義社會、揭示人類社會和人本身發(fā)展規(guī)律的重要路徑,也是20世紀30年代后國內外學者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一個熱點問題。它旨在批判資本主義社會資本奴役勞動、物統(tǒng)治人等種種弊病,進而闡述揚棄異化和實現(xiàn)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的未來社會理想,對我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要啟示。

      一、異化勞動的理論淵源

      異化,作為一種社會現(xiàn)象,早在原始社會末期就已經出現(xiàn),但直到近代以來,異化問題才開始引起學者的關注。其中,成就比較大的、對馬克思異化勞動思想的形成有著重要影響的當屬盧梭、黑格爾和費爾巴哈的異化理論。

      (一)盧梭的異化理論

      18世紀法國思想家盧梭先于馬克思使用了“異化”,盧梭在《社會契約論》中指出,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卻處在枷鎖中。他認為私有制是社會產生各種不平等和苦難的真正現(xiàn)實基礎,而異化就是人的不自由的狀態(tài),即依附。依附的根源在于一個人的欲望、精神與物質上的需求。進一步說,人的需求與欲望在某種程度上使異化逐漸變成一種社會現(xiàn)象,也使私有制的存在變得合理合法。在《愛彌兒》中,他曾提到,文明使人腐敗,背離自然使人墮落,人變成了自己制造物的奴隸。此外,盧梭還從經濟、教育、藝術和倫理道德等方面使用了“異化”一詞,為馬克思的異化理論和人類解放思想提供了豐富材料。

      (二)黑格爾的精神異化說

      在19世紀德國古典哲學中,異化成為一種哲學范疇,被用來分析主客體關系,即主體創(chuàng)造的東西與主體本身相對立。黑格爾是哲學史上第一個系統(tǒng)闡述異化概念的人,他的異化思想可以說是一種“精神異化說”,這種異化主要表達的是自然實現(xiàn)的自在對象化與人類主體觀念本質的物化,但實質上都是精神異化。馬克思肯定了黑格爾異化思想中勞動在人類自我形成方面的作用:“黑格爾的《現(xiàn)象學》及其最后成果——作為推動原則和創(chuàng)造原則的否定性的辯證法——偉大之處首先在于,黑格爾把人的自我產生看作一個過程,把對象化看作非對象化,看作外化和這種外化的揚棄;因此,他抓住了勞動的本質,把對象性的人、現(xiàn)實的因而是真正的人理解為他自己的勞動的結果?!保?]116但不同的是,馬克思并不把異化看作是絕對精神的異化,而是走出精神世界進入現(xiàn)實經濟生活,把異化勞動放到現(xiàn)實生活中來考慮,認為異化的主體是資本主義經濟生活中具體的人,異化的揚棄也應在現(xiàn)實的經濟生活中。

      (三)費爾巴哈的人本主義異化觀

      費爾巴哈的人本主義異化思想,是馬克思異化理論的直接來源之一。費爾巴哈用人的類本質代替了黑格爾的絕對觀念,讓人類的歷史成了人本質的異化和復歸的歷史。在他看來,宗教是人本質的異化,上帝不過是人本質的外化。人們把自己的本質力量賦予上帝,又讓上帝來統(tǒng)治自己。人們奉獻給上帝的越多,留給自己的越少。然而,費爾巴哈只是通過宗教本質的異化來說明人本質的異化,他關于異化的論述還停留在純粹的精神領域中,而馬克思的異化勞動理論則是在沿用費爾巴哈關于“人是類存在物”的基礎上,把著眼點轉移到經濟分析上,把抽象的人過渡到現(xiàn)實的人即在一定社會生產關系中進行物質生產的勞動者上。

      二、馬克思的異化勞動理論及其規(guī)定

      馬克思在批判繼承前人異化理論的基礎上,拋棄了他們的唯心史觀,根據自己創(chuàng)立的唯物史觀,認為異化從根本上說是勞動的異化。他的異化勞動思想主要體現(xiàn)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以下簡稱《手稿》)中。馬克思在《手稿》中第一次科學地提出了異化勞動的概念,明確了其規(guī)定,為馬克思的經濟學說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使異化勞動思想成為馬克思主義社會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異化勞動的概念

      在《手稿》中,馬克思指出,勞動首先是維持人生存的手段,這是由人作為自然和社會的存在物所決定的,但在私有制條件下,“勞動所生產的對象,及勞動的產品,作為一種異己的存在物,作為不依賴于生產者的力量,同勞動相對立”[1]44。馬克思通過分析進一步發(fā)現(xiàn),形成這種“悖論”的原因是勞動本身具有異化屬性,因為“勞動不僅生產商品,它還生產作為商品的自己本身和勞動者,而且同它生產一般的商品成正比”[2]。這表明工人用勞動生產出來的產品應該是屬于勞動的,但它卻與勞動分離,同時也與工人分離,在資本主義私有制度下,工人為了生活,實質上為資本家勞動,工人已經在勞動中失去了自我,變成了資本家賺錢的機器。由于勞動本身導致了自我異化與物的異化,馬克思提出“異化勞動”的概念,所謂異化勞動,就是勞動產品和勞動對象不僅不歸勞動者所有,反而成為奴役和壓迫勞動者的異己力量。因此,出現(xiàn)異化的勞動失去了其本來意義上的價值,已經不再是單純滿足人的需要的工具,反而成為阻礙人生存與發(fā)展的異己力量。

      (二)異化勞動的規(guī)定

      第一,勞動產品的異化。從歷史角度看,勞動創(chuàng)造了人,勞動是人的內在本性,勞動主體應該在勞動產品中實現(xiàn)自己并理所當然地將其占有,但馬克思指出,在資本主義條件下,“勞動者同自己的勞動產品的關系就象同一個異己的對象關系……勞動者耗費在勞動中的力量越多,他親手創(chuàng)造的、與自身相對立的、異己的對象世界的力量便越大,他本身、他的內部世界便越貧乏,歸他所有的東西便越少”[1]45。由此表明,物世界的增值同人自身的貶值是成正比的,工人被物化的過程就是勞動產品異化的過程。

      第二,勞動本身的異化?!爱惢粌H表現(xiàn)在結果上,而且表現(xiàn)在生產行為中,表現(xiàn)在生產活動本身中?!保?]51在異化勞動中,勞動的性質發(fā)生了改變,它的勞動不是自愿的勞動,而是被迫的強制勞動,勞動不屬于勞動者自己,而屬于資本家。對工人來說,勞動變成了外在的東西。勞動者在“自己的勞動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發(fā)揮自己的體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體受折磨,精神遭摧殘”[3]。勞動本身成為勞動者的一種異己的力量,變成他自己創(chuàng)造的力量的犧牲品。

      第三,人的類本質的異化。所謂人的類本質就是指一切人所共同具有的本質。馬克思指出,生產勞動即“自由自覺的活動”是人的類本質。由于“異化勞動把自我活動、自由活動貶低為手段,也就把人的類生活變成維持人的肉體生存的手段”[1]55。于是,“人的類的本質——無論是自然界,還是他的精神的、類的能力——變成與人異類的本質,變成維持他的個人生存的手段”[1]51。這樣一來,在現(xiàn)行的形式中,勞動損害了人類的一切并取消了人的享受,對于勞動者而言,勞動變成了謀生的手段,由此所帶來的后果就是人在勞動中感覺不到自己的存在,只是為了生存而勞動。人的類本質異化的過程甚至扭曲了人類的自然屬性,這是勞動異化的深層次表現(xiàn)。

      第四,人與人的異化。在馬克思看來,當一個人分別同自己的勞動產品、勞動行為和類本質處于異化、對立狀態(tài)時,其直接后果必然是人與人相異化。在資本主義社會生產過程中,人與人的相互關系變?yōu)橐环N商品關系,社會關系被改造成“事物本身(商品)……的性質,并把生產關系本身改變成事物金錢的關系”[1]93,而這種關系只有通過市場的交換才能實現(xiàn)其自身的需要。

      三、從和諧社會的角度看馬克思的異化勞動理論

      從馬克思關于異化勞動理論的四個規(guī)定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結論:異化勞動實質上就是人的異化,人的異化在這里可以表達為人的活動——勞動的負面效應所造成的消極后果,所導致的人同自己活動的產品、活動本身,以及自身、他人的某種反對關系。馬克思批判私有制下的異化勞動,目的是為了揚棄異化勞動,實現(xiàn)人自由而全面的發(fā)展。同時,他指出克服異化的途徑就是實現(xiàn)共產主義。在共產主義社會里,由于異化被揚棄,勞動者與勞動產品、勞動本身、人的類本質以及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得到解決,達到了和諧統(tǒng)一的狀態(tài),這也是馬克思希望看到的和諧社會。雖然馬克思本人并沒有明確地把私有制社會看作是不和諧的社會,但他將魏特琳的著作《和諧與自由的保證》作為無產階級第一次獨立的理論運動,表明了馬克思對共產主義這個理想的和諧社會的肯定。

      (一)異化勞動加劇了社會的不和諧

      資本主義條件下的異化勞動不僅改變了人與勞動的本質關系,而且通過對人的類本質的異化造成了人與物、人與他人、人與社會以及人與自我之間的反常關系狀態(tài),加劇了社會的不和諧。

      1.異化勞動加劇了人與自然的不和諧

      根據馬克思的觀點,“人本身是自然界的產物,是在自己所處的環(huán)境中并且和這個環(huán)境一起發(fā)展起來的”[3]。人依賴于自然,從大自然中獲取自己維持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資料,創(chuàng)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人在自己的勞動和進化過程中也越來越改變了自身同自然的關系。“勞動者越是通過自己的勞動占有外部世界、感性自然界,他就越是在兩個方面失去生活資料:第一,感性的外部世界越來愈不成其為屬于他的勞動的對象,不成其為他的勞動的生活資料;第二,這個外部世界越來越不再為他提供直接意義的生活資料,即勞動者的肉體生存所需的資料(即維持工人的肉體生存的手段)?!保?]46這樣,自然不再受人的控制,相反,人越來越依賴自然,與自然的對抗性不斷增強。

      2.異化勞動加劇了社會的兩極分化

      “異化勞動為富人制造了珍品,但為工人生產了赤貧;勞動創(chuàng)造了宮殿,卻給工人造成了貧民窟;勞動生產了智慧,而給工人生產了愚蠢和癡呆?!保?]46社會分裂為無產階級和有產階級,并且“有產階級在這種異化中感到自己是被滿足和被鞏固的,它把這種異化看做是自身強大的證明,并在這種異化中獲得人的生存的外觀;而無產階級在這種異化中則感到自己是被毀滅的,并在其中看到自己的無力和非人的生存的現(xiàn)實”[4]22。這樣發(fā)展下去,無產階級會日益貧困化,而資本階級與無產階級的矛盾也會日益尖銳。因此,異化勞動使得社會兩級分化現(xiàn)象越來越嚴重。

      3.異化勞動加劇了社會關系的不和諧

      馬克思認為:“只要人不承認自己是人,因而不按照人的樣子來組織世界,這種社會聯(lián)系就以異化的形式出現(xiàn)。”[4]25因而,在現(xiàn)實的世界中,人與人的社會聯(lián)系就外在地表現(xiàn)為物與物的交換關系,并通過貨幣的形式得到體現(xiàn),“貨幣之所以擁有社會的屬性,只是因為各個人讓他們自己的社會關系作為對象同他們自己相異化”[5]。此時,人們即勞動者與資本家、勞動者之間、資本家之間已不再是單純的交往關系,而是異化了的貨幣關系,社會關系朝著不和諧的方向發(fā)展。

      4.異化勞動加劇了人自身的不和諧

      馬克思在《手稿》中指出:“人同自己的勞動產品,自己的生命活動,自己的類本質相異化這一事實所造成的直接結果就是人同人相異化。”[1]51其中,前后兩個“人”所代表的含義是不同的,“前一個‘人’,既包括工人,也包括資本家;后一個‘人’,是指合乎人的類本質的真正的‘人’。所以,人與人相異化,就是指在資本社會,工人、資本家與真正的人相異化”[6]。然而,在資本主義私有制條件下,異化勞動把人的自由活動貶低為手段,勞動這一創(chuàng)造性活動反而變成了非人的外在力量,成了脫離了人的本性的東西,“結果,人(勞動者)只是在執(zhí)行自己的動物機能時……才覺得自己是自由地活動的;而在執(zhí)行自己的人的機能時,卻覺得自己不過是動物”[1]48。因此,異化勞動意味著人的本質的喪失,加劇了人自身的不和諧。

      (二)我國構建和諧社會的一條必由之路是消除異化勞動

      構建和諧社會從根本上說是著眼于人,目的是實現(xiàn)人的和諧,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使整個社會呈現(xiàn)出融洽的和諧局面,而異化勞動所反映出的種種不和諧,也是我們今天構建和諧社會所要克服的。馬克思所追求的理想社會,也是我國構建和諧社會的奮斗目標,因此馬克思勞動異化理論無疑對當代中國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1.我國社會中存在勞動異化現(xiàn)象

      在我國現(xiàn)代化建設的進程中,由于市場經濟的存在、經濟體制的改革、社會結構的變動,當前我國社會存在勞動異化現(xiàn)象。勞動異化現(xiàn)象在現(xiàn)階段主要表現(xiàn)在:由于當前我國實行以公有制為基礎,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的基本經濟制度,這樣就在一定程度上允許非公有制經濟的存在,而在非公有制的企業(yè)中工人仍面對較為單一的勞動形式,面對不自由的分工,不能自由全面地發(fā)展自己,當然,這一點也體現(xiàn)在部分公有制企業(yè)中。而且,過分強調物質生活,社會上拜金主義盛行,很多人只知道追求財富和權勢,以致被物所統(tǒng)治,成了金錢和機器的奴隸。目前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發(fā)展的初級階段,經濟發(fā)展水平還不高,不可能立即擺脫異化現(xiàn)象,而異化現(xiàn)象作為歷史的產物,真正擺脫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因此,我們應該充分發(fā)揮馬克思異化勞動中關于人的和諧的導向作用,把它運用到我們現(xiàn)實的社會中,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異化現(xiàn)象。

      2.我國構建和諧社會需要消除異化勞動

      和諧社會,以人為主體的社會和諧發(fā)展的平衡狀態(tài),是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以及人自身和諧相處的社會。它既是社會關系穩(wěn)定和協(xié)調的理想狀態(tài),也是價值目標和社會歷史過程的統(tǒng)一。從本質上看,社會和諧是由生產關系所決定的,而勞動在其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既然異化勞動造成了社會不和諧,那么構建和諧社會,消除社會內部的對抗性、沖突性或兩極分化,就必須消除異化勞動。

      (1)消除異化勞動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和前提。馬克思指出:“異化和異化的揚棄是一種客觀的辨證發(fā)展過程。人類的歷史就是勞動對象化、異化和揚棄異化的歷史?!保?]首先,和諧社會是保存了以往全部成果的,實現(xiàn)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以及人自身的和諧的社會,“意味著存在和本質、個體和類、自由與必然之間斗爭的真正解決”[8]。然而,沒有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普遍異化,全面發(fā)展的和諧社會和個體就無從產生。其次,消除異化勞動的核心內容是勞動成為自主活動,自主的勞動既能夠帶來生產力的極大提高,也能夠促進社會向自由、平等、民主、和諧的方向發(fā)展。因此,消除異化勞動對于歷史的完成和社會的和諧來說,都是必要的。

      (2)消除異化勞動是構建和諧社會的現(xiàn)實要求。和諧社會包括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以及人自身之間的和諧,與之相對應,揚棄異化勞動充分反映了構建和諧社會的現(xiàn)實要求。因為,一是異化勞動的揚棄體現(xiàn)了勞動者與自然之間的統(tǒng)一,保持了人與自然之間的平衡與協(xié)調,從根本上促進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二是異化勞動的揚棄體現(xiàn)了勞動活動與勞動關系的統(tǒng)一,有利于促進人與社會之間的和諧;三是異化勞動的揚棄體現(xiàn)了勞動者與勞動產品的統(tǒng)一,能夠實現(xiàn)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四是異化勞動的揚棄體現(xiàn)了人的生命活動與人的本質活動的統(tǒng)一,促進了人自身的和諧。

      正是因為存在著人的本質即勞動被束縛被壓抑,而揚棄異化勞動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和現(xiàn)實要求,所以構建和諧社會的一條必由之路就是消除異化勞動。

      四、馬克思異化勞動理論對構建和諧社會的啟示

      當前我國社會多種所有制并存且共同發(fā)展,異化勞動還在一定程度、一定范圍存在,嚴重制約了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因此,要構建和諧社會就要克服勞動異化。對此,馬克思的異化勞動理論給予了重要啟示。

      (一)防止和消除勞動產品的異化是實現(xiàn)人與自然和諧的基本保障

      馬克思指出,勞動與人的關系亦即自然與人的關系。“勞動產品……——與其說來源于勞動本身,無寧說來源于自然。”[1]68它是工人加工、改造生產的對象即自然的產物,理應與工人保持一種和諧關系,但在實際勞動過程中,工人卻從自然中無節(jié)制地獲取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導致人與自然的對立。雖然社會的發(fā)展依賴于自然條件,但不能以破壞環(huán)境為代價來實現(xiàn)發(fā)展。因此,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過程中,我們要用可持續(xù)發(fā)展理念作指導,對自然界的改造要由征服自然轉變?yōu)槿伺c自然和諧共處。只有這樣,才會防止和消除勞動產品的異化,實現(xiàn)人與自然的和諧。

      (二)防止和消除勞動本身的異化是落實以人為本原則的重要條件

      勞動本身的目的不僅是要滿足人生存發(fā)展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實現(xiàn)人的社會價值,“這些個人是怎樣的,這種社會聯(lián)系就是怎樣的”[1]53。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工人的勞動是獨立于人之外的,不再屬于人本質的東西,不再具有自主性,而是作為人的對立物,在自己的勞動中否定自己,這樣,勞動本身就不能使人的社會價值得以實現(xiàn),反而束縛了人自身的發(fā)展。在我國社會生活的一些領域,也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勞動本身的異化現(xiàn)象,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影響到了社會不同階層的和諧相處。因此,我們要在落實以人為本,使社會成員各得其所、各得其利的基礎上,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防止甚至消除勞動本身的異化,形成社會和諧人人有責、和諧社會人人共享的生動局面。

      (三)防止和消除人的類本質的異化才能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

      “人同自己本身的關系只有通過他與其他人的關系,才對他說來成為對象性的、現(xiàn)實的關系?!保?]53人的類本質本來是人自由自覺的活動,但在異化勞動下卻表現(xiàn)為被他人(資本家)控制、支配的勞動,工人自身也不再是為自己勞動,而是為他人勞動,這體現(xiàn)了他人對人的壓抑與束縛,是人與人不和諧的表現(xiàn)。在社會主義條件下,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必須防止市場經濟條件下人的類本質的異化,堅持公平、平等的人際交往原則。因為和諧的人際關系是人和諧發(fā)展的重要保證,和諧的人際關系,可以增強社會的凝聚力,進而推動社會的進步,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

      (四)防止和消除人的異化才能實現(xiàn)人自身的和諧

      馬克思指出:“當人與自己本身相對立的時候,那么其他人也與他相對立。”[1]51因此,要防止和消除人的異化,必須把人還原為真正意義上的人,才能實現(xiàn)人自身的和諧。在我國現(xiàn)階段,防止和消除人的異化,促進社會的和諧發(fā)展,最重要、最緊迫的任務就是在不斷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生活需要的基礎上,不斷提高包括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以及身心健康素質等在內的綜合素質。正如鄧小平同志指出的:“我們的國家,國家的強弱,經濟發(fā)展后勁的大小,越來越取決于勞動者的素質,取決于知識分子的數量和質量?!保?]

      總之,在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我們應該積極主動地創(chuàng)造條件防止和消除異化勞動,即防止和消除勞動產品、勞動本身、人的類本質以及人自身的異化,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和促進人和自然、人和社會、人與人以及人本身的全面、和諧發(fā)展,實現(xiàn)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

      [1] 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M].單行本.劉丕坤,譯.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 高哲,溫元著,賈建梅.馬克思恩格斯要論精選[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0:75.

      [3] 馬克思.資本論: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966.

      [4]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5]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10.

      [6] 遲成勇.評析《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的異化勞動理論[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5):48-52.

      [7] 黃楠森.馬克思主義哲學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44.

      [8] 劉凱.馬克思的異化勞動理論及其當代啟示[J].學習與探索,2009(6):21-23.

      [9]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20.

      猜你喜歡
      異化本質勞動者
      勞動者
      農村聘禮的異化與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視角
      商品交換中的所有權正義及其異化
      勞動者的尊嚴不應被“扔”在地上
      回歸本質
      異化圖像的人文回歸
      童年的本質
      當前大眾文化審丑異化的批判性解讀
      對求極限本質的探討
      WUU——讓“物”回歸其使用本質
      化州市| 新乡市| 土默特右旗| 正安县| 辛集市| 白城市| 明溪县| 兴和县| 绥芬河市| 岳西县| 乐安县| 衡阳县| 黔江区| 来宾市| 西畴县| 温宿县| 罗定市| 随州市| 奉贤区| 仁布县| 枝江市| 庐江县| 呼伦贝尔市| 海兴县| 西贡区| 犍为县| 双峰县| 永丰县| 内丘县| 隆昌县| 澳门| 普格县| 伽师县| 兰考县| 大同县| 蒙山县| 伊金霍洛旗| 嘉鱼县| 汉沽区| 汶上县| 金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