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勝來 黃 新 瞿英程 王凱金
(中鋼集團馬鞍山礦山研究院有限公司)
某金礦床是以脆性變形的石英脈和變質(zhì)閃長巖為容礦巖石、白云母化綠泥石化為主要熱液蝕變、以黃鐵礦化為主要成礦蝕變的碎裂巖型含金礦床。原巖礦物部分被破碎并被白云母交代。含礦巖石中的主要礦物組合為碎裂石英、斜長石、綠泥石,局部可見輕微的碳酸鹽化。礦石中主要金礦物為自然金,共生金屬礦物有黃鐵礦、黃銅礦、方鉛礦;主要非金屬礦物有石英、斜長石,綠泥石等含量較少。自然金的賦存方式比較復(fù)雜,一部分為黃鐵礦中的包體銀金礦,一部分為成色相對比較高的裂隙金。
礦石礦物含量見表1,主要化學(xué)成分分析結(jié)果見表2,金物相分析結(jié)果見表3。
從表1可以看出,該礦石為低硫高硅型礦石。
從表2可以看出,礦石中金含量較高,達6.75 g/t,其他元素利用價值不高,有害元素As微量,對浮選影響甚微。
表1 礦石礦物組成 %
表2 礦石主要化學(xué)成分分析結(jié)果 %
從表3可以看出,礦石中金主要為裸露及半裸露金,占總金的89.43%,其次是硫化礦及碳酸鹽包裹金,分別占總金的3.37%和4.75%,硅酸鹽和磁鐵礦包裹金較少,且回收困難。
表3 礦石金物相分析結(jié)果 %
進一步的分析表明,金的載體礦物在礦石中的相對含量較高。黃銅礦、方鉛礦中的包體金原主要為黃鐵礦裂隙中的自然金,后被黃銅礦、方鉛礦的后期充填所包裹;裂隙金為黃鐵礦原裂隙中充填的裂隙金;黃鐵礦的包體金全部呈乳滴狀結(jié)構(gòu)封閉于黃鐵礦中。自然金的賦存特征雖然比較復(fù)雜,但是主要為黃鐵礦包體、裂隙中的充填金,黃鐵礦和充填于黃鐵礦裂隙的黃銅礦、方鉛礦也是自然金的主要賦存礦物。
按照圖1流程進行金粗選條件試驗。
圖1 條件試驗流程
2.1.1 磨礦細度試驗
磨礦細度試驗的碳酸鈉用量為300 g/t,丁銨黑藥+丁基黃藥為50+50 g/t,2#油為20 g/t,試驗結(jié)果見圖2。
圖2 磨礦細度試驗結(jié)果
從圖2可以看出,隨著磨礦細度的提高,金粗精礦金品位下降,金回收率波動較小。綜合考慮,確定磨礦細度為-200目65%。
2.1.2 礦漿pH調(diào)整劑種類試驗
探索性試驗結(jié)果表明,該礦石易磨,且有部分礦石易泥化,因此,在選擇礦漿pH調(diào)整劑時需考慮選用對礦泥有分散作用的調(diào)整劑。礦漿pH調(diào)整劑選擇試驗的磨礦細度為-200目65%,丁銨黑藥+丁基黃藥用量為50+50 g/t,2#油為20 g/t,試驗結(jié)果見表4。
表4 礦漿pH調(diào)整劑種類試驗結(jié)果
從表4可以看出,用碳酸鈉將礦漿pH調(diào)至10.0時,金粗精礦金品位和金回收率均有所提高;用硫酸將礦漿pH調(diào)至7.0時,金粗精礦金品位上升,但金回收率小幅下降;用石灰將礦漿pH調(diào)至9.5時,金粗精礦金品位和金回收率雙雙下降。因此,選用碳酸鈉作為后續(xù)試驗的pH調(diào)整劑。
2.1.3 碳酸鈉用量試驗
碳酸鈉用量試驗的磨礦細度為-200目65%,丁銨黑藥+丁基黃藥用量為50+50 g/t,2#油為20 g/t,試驗結(jié)果見圖3。
圖3 碳酸鈉用量試驗結(jié)果
從圖3可以看出,隨著碳酸鈉用量的增加,金粗精礦金品位下降,金回收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綜合考慮,確定碳酸鈉用量為500 g/t。
2.1.4 捕收劑種類試驗
捕收劑種類試驗的磨礦細度為-200目65%,碳酸鈉用量為500 g/t,2#油為20 g/t,試驗結(jié)果見表5。
表5 捕收劑種類試驗結(jié)果
從表5可以看出,使用組合捕收劑可以取得較高的分選指標(biāo)。因此,選用丁銨黑藥與丁基黃藥組合為后續(xù)試驗的捕收劑。
2.1.5 捕收劑用量試驗
捕收劑用量試驗的磨礦細度為-200目65%,碳酸鈉用量為500 g/t,2#油為20 g/t,試驗結(jié)果見表6。
表6 捕收劑用量試驗結(jié)果
從表6可以看出,隨著捕收劑總量的增加,金粗精礦金回收率小幅上升,金品位呈先升后降的趨勢。綜合考慮,確定金粗選丁銨黑藥+丁基黃藥用量為50+50 g/t。
綜合以上試驗結(jié)果,確定金粗選適宜的工藝條件為磨礦細度-200目65%,碳酸鈉用量500 g/t,丁銨黑藥+丁基黃藥用量為50+50 g/t,2#油用量20 g/t。
從上述試驗結(jié)果看,金粗選尾礦金品位均在0.4 g/t以上。因此,在進行閉路試驗前先按圖4流程進行了金粗浮選尾礦再磨必要性試驗,試驗的一段磨礦細度和粗掃選藥劑用量均相同,試驗結(jié)果見表7。
圖4 再磨必要性試驗流程
表7 再磨必要性試驗結(jié)果
從表7可以看出,粗尾再磨后掃選精礦指標(biāo)與直接掃選精礦指標(biāo)基本相當(dāng),再磨后的掃選精礦金品位僅提高了5 g/t,回收率僅提高了0.82個百分點。因此,在掃選前增加再磨作業(yè)意義不大,閉路試驗將直接對粗尾進行掃選。
根據(jù)條件試驗及開路試驗結(jié)果確定了圖5所示的閉路試驗流程,試驗結(jié)果見表8。
圖5 閉路試驗流程
表8 閉路試驗結(jié)果
從表8可以看出,采用圖5所示的閉路試驗流程處理金品位為7.02 g/t、銀品位為8.77 g/t的某金礦石,最終獲得了金品位為72.19 g/t、銀品位為67.64 g/t、金回收率為 96.00%、銀回收率為72.07%的金精礦。
(1)某金礦石礦物組成較簡單,主要金屬礦物為黃鐵礦,主要非金屬礦物有石英、斜長石等;主要有用成分為金,銀有綜合回收價值。
(2)礦石中的金以裸露及半裸露金為主,占總金的89.43%,硫化物包裹金占總金的3.37%,屬可浮性較好的金礦石。
(3)礦石中金礦物嵌布粒度較粗,在磨礦細度為-200目占65%的情況下,經(jīng)1粗2精2掃、中礦順序返回流程處理,最終獲得了金品位為72.19 g/t、銀品位為67.64 g/t、金回收率為96.00%、銀回收率為72.07%的金精礦。
[1] 張成強,李洪潮,張紅新,等.某低品位原生金礦選礦試驗研究[J].中國礦業(yè),2010,19(11):89-91.
[2] 劉 豹,董慶國,梁國海.梅山金礦低品位金銀礦石選礦工藝試驗研究[J].黃金,2008,29(5):39-40.
[3] 孫秀蘭,馬少健,闕紹娟,等.廣西某金礦石氰化浸出試驗研究[J].礦業(yè)工程,2010,8(3):34-35.
[4] 朱玉霜,朱建光.浮選藥劑的化學(xué)原理[M].長沙:中南工業(yè)大學(xué)出版社,1987.
[5] 《黃金生產(chǎn)工藝指南》編委會.黃金生產(chǎn)工藝指南[M].北京:中國科學(xué)院出版社,2000.
[6] 朱 軍,祁 棟,王永海.某難處理金礦的浸金實驗研究[J].礦物工程,2010,8(3):32-33.
[7] 毛益林,陳曉青,楊進忠,等.某低品位氧化型金礦可選性試驗研究[J].礦產(chǎn)綜合利用,2010(4):8-11.
[8] 黎鼎鑫,王永祿.貴金屬冶金[M].長沙:中南工業(yè)大學(xué)出版社,1991.
[9] 李福壽,孟宇群,宿少玲.吉林大線溝含金尾礦中金的浸出回收[J].黃金,2008,29(3):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