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以人口為本:古代帝王“以人為本”思想的解讀

      2013-04-06 08:14:14
      唯實 2013年7期
      關鍵詞:帝王劉備曹操

      王 健

      以人口為本:古代帝王“以人為本”思想的解讀

      王 健

      中國文化中有很多基因古今一脈相承,現(xiàn)代的很多語言詞匯都可以通過辨章學術、考鏡源流,找到源頭,厘清脈絡。近幾年最流行的社會政治語“以人為本”,其詞源出典考證、內涵外延解讀,早有權威性著述,認為“人”與“民”可以互訓,“以人為本”就是“以民為本”,或者兩者意思相同,似乎毋庸再表。其實不然,“以人為本”一詞古今基因曾經發(fā)生過很大變異,迄今注意不夠。古代講“以民為本”的多,明確講“以人為本”的少。論家多以為兩者講的都是“民本”思想,作為治人者的帝王及官吏能夠關愛生命,重視治于人者(百姓)的民生,體恤民情,珍惜民力,親民仁愛。的確,從字面意思看,“以人為本”和“以民為本”盡管兩者有些許差別,但源自中國古代文化傳統(tǒng),包含“民本”思想自無問題,今天要弘揚的正是這種思想。但這只是古代“以人為本”內涵的一個方面,或者是流變后的主旨。

      現(xiàn)在學者指出,最早出現(xiàn)“以人為本”的文本是《管子·霸言》,所謂“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為本”?!豆茏印ぐ匝浴吠ㄆv的是天無二日,國無二主,家無二父,只有保持人與人之間的“合理”的關系,國家才有得到治理,霸業(yè)才能建立。顯然,《管子》所謂的“以人為本”,講的是以治理教化國人為本,并無民本思想的含義。

      又有說成于春秋后期的《孫子兵法》最早提出了“以人為本”(以民為本)的思想。《孫子兵法·地形篇》:“故進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于主,國之寶也。”這里已經包含“進退處置只求保全民眾”的意思,接近現(xiàn)在流行的政治語“以人為本”。但這種解釋已經有點曲折迂回,不可據。保全民眾和今天所說的“以人為本”或“以民為本”有本質差異。先看原文:“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敵制勝,計險隘遠近,上將之道也。知此而用戰(zhàn)者必勝,不知此而用戰(zhàn)者必敗。故戰(zhàn)道必勝,主曰無戰(zhàn),必戰(zhàn)可也;戰(zhàn)道不勝,主曰必戰(zhàn),無戰(zhàn)可也。故進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民)是保,而利于主,國之寶也。”這里講的是地理環(huán)境對戰(zhàn)爭勝敗具有重要價值,將帥精通地形,取勝之道也。地形有利,戰(zhàn)爭必勝,即便主(諸侯)不允許開戰(zhàn),將帥也可一戰(zhàn)。反之,地形不利,戰(zhàn)爭必敗(戰(zhàn)道不勝),這種情況下,即便是主(諸侯)強求一戰(zhàn),將帥也不可盲從,寧可承擔責任,也要保全士卒(民眾)的生命,因為這樣做于主有利,士卒是國家的寶貴財富。就算是“以人為本”,其保全民眾有重視人的生命的意義,也并非現(xiàn)在所說的“以民為本”。《孫子兵法》的“唯人(民)是保,利于主,國之寶”的思想,正是本文要揭示的“以人為本”的另一種含義,甚至是最初的本義:以人口為本。今人較少注意甚至忽略這一本質含義而將其與“以民為本”的民本思想相混淆。

      唐朝貞觀二年(628),唐太宗對侍臣言:“凡事皆須務本。國以人為本,人以衣食為本,凡營衣食,以不失時為本。”(《貞觀政要·務農》)唐太宗希望簡靜無為,社會安寧,不違農時,這是歷史的進步,也是“以人為本”思想的一次本質飛躍。“國以人為本”和不違農時一樣重要,以人為本就是與民休養(yǎng)生息,恢復民力,“君無為則人樂,君多欲則人苦”。君主要“抑情損欲,克己自勵節(jié)欲”。在《貞觀政要·君道》中,唐太宗提出:“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贝姘傩?,即保全百姓的生命,不要損害他們的利益以滿足自己的嗜欲。結合唐太宗與魏征討論的“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貞觀政要·論政體》)之類傳統(tǒng)政治理念,說明唐統(tǒng)治者吸取隋亡教訓,繼承了傳統(tǒng)的保民安民思想,又增加了不損害百姓利益以滿足自身欲望的內容。這與通常講的“以民為本”的民本、親民思想相當,比早期的以“人口”為本思想有了明顯進步??傊?,從保全人口的“以人口為本”,到親民愛民的“以人為本”,應該是古代民本思想的一個歷史發(fā)展過程,反映了統(tǒng)治者治理天下思想的進步。但即便如此,無論在太宗之前,還是在太宗之后,古代帝王以人為本中隱含的以人口為本的思想都是始終揮之不去的,因為人口始終是帝王的命根子,能否控制人口是國家強盛的基礎。

      先舉唐朝之前“以人口為本”的史例。《三國志·蜀書·先主傳》有所謂“夫濟大事必以人為本”的記載,語出仁義之君劉備之口。話說建安十三年(208),曹操打敗袁紹后南征荊州,割據荊州的劉表病重,在內外交困中憂憤而死。裴松之注引《魏書》說劉表死前曾托荊州于劉備,所謂“讓荊州”,但裴氏本人以為此事為虛。劉表的兒子劉琮嗣代父職,無力與曹操大軍對抗,又不愿受制于劉備,便“遣使請降”。這算是識時務者為俊杰。當時,劉備屯樊(襄陽東北),渾然不知曹操南征大軍已經出發(fā),等曹軍到達南陽時方才知曉,趕緊撤退。路過襄陽,諸葛亮勸說劉備攻打劉琮,奪取荊州。但劉備于心不忍,陣前呼琮相見,琮懼怕不起。劉琮左右及荊州人多不愿降曹,紛紛投奔劉備。劉備率歸順者退往當陽(湖北當陽東)。此時,“眾十余萬,輜重數千兩,日行十余里”,行軍速度極度緩慢,眼看就要被曹操大軍追上。屬下萬分焦慮,勸劉備甩掉拖累,輕裝溜之大吉。劉備卻回答:“夫濟大事必以人為本,今人歸吾,吾何忍棄去!”硬是不肯棄民而走。

      再說曹操追至襄陽,發(fā)現(xiàn)劉備已遁,“曹公將精騎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及于當陽之長坂”,很快追上這支拖家?guī)Э诘氖嗳f軍民,殺得劉備丟盔棄甲,落荒而逃?!跋戎鳁壠拮?,與諸葛亮、張飛、趙云等數十騎走,曹公大獲其人眾輜重”。曹操不費吹灰之力,盡獲荊州十余萬眾,可憐劉備只能跑到夏口(今武漢漢口)依靠劉表次子劉琦,趕緊派遣諸葛亮往江東求孫權結盟抗曹。

      劉備荊州民眾得而復失,教訓深刻,有人說劉備迂腐,實不盡然。我以為劉備深諳人口之寶貴,得人者得天下,此次人口未得,卻大得荊州人心。所以,裴松之注引習齒鑿的話:“先主雖顛沛險艱而信義愈明,勢偪事危而言不失道?!浣K濟大業(yè),不亦宜乎!”最終劉備奪得荊州,又進軍蜀中,擁有自己的地盤和人口,成就三國鼎立局面。

      古代帝王都知道“以人為本”,即“以人口為本”的道理,得人口者得天下,關鍵在于控制多少人丁口男,用現(xiàn)在的話說就是擁有多少人力資源。古代人口編戶,按人頭計稅派役征兵,人口(丁)是賦稅的主要來源,也是勞役、兵役的征發(fā)對象。人丁的來源,自然出自地盤,地盤越大,人口越多,財富資源也就越多。一句話,人口就是政權統(tǒng)治的基本資源,是帝王的命根子。劉邦攻入咸陽后,“諸將皆爭走金帛財物之府分之”,唯蕭何“獨先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圖書藏之”。后來項羽焚毀咸陽城,秦代檔案圖書全部銷毀,只有劉邦具知天下關隘、戶口多少、強弱之處、民所疾苦者,全虧了蕭何搶救的戶籍檔案資料。由此控制天下人口戶籍,為劉邦奪取天下立下首功。

      劉備能夠提出以人為本的口號,與他的慘痛經歷有關。他不忍棄荊州歸順之眾,實在是不愿意放棄這么多歸順他的人口,他太缺乏人力資源了。身為今河北保定涿州(涿郡涿縣)人氏的劉備,自稱漢景帝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后代,但早就衰敗。劉備的爺爺只當過東郡范令(大概在今河南范縣),父親去世早。備“少孤,與母販履織席為業(yè)”。“中山大商人張世平、蘇雙等貲累千金,販馬周旋于涿郡,見而異之,乃多與之金財”。劉備從打黃巾軍起便混跡江湖,時間不算短,跑到中原后沒有根基,缺乏穩(wěn)定的根據地,一直未擺脫只有“十幾個人、七八條槍”的凄涼處境,帶著桃園結義的關、張二員兄弟投東靠西,居無定處,飄流在外。前后換了好些個東家,鄒靖、公孫瓚、田楷、陶謙、袁紹、呂布、曹操、劉表等,都是他的主。有奶便是娘,曾為了陶謙撥給他的四千丹楊兵,“遂去楷歸謙”。當陶謙欲讓徐州時,開始時還仁義為尚,客氣一番,死活不忍接受病篤陶謙奉送的厚禮:“彼州殷富,戶口百萬。”甚至欲讓徐州給出身名門、四世五公的袁術,略顯迂腐,幸虧后聽人勸,勉強接受。幾次挫敗后,當過小商小販的劉備終于開竅,算計過來,明白了人口資源實為帝王成家立業(yè)命根子的真理。這次在荊州,猛然間得到十余萬人口,自然不能輕言放棄。于無聲處聽驚雷,萬分危機時刻劉備激動地喊出了“以人為本”這一時代的強音!

      由上可知,劉備的“以人為本”就是以人口、人丁為本,合乎《孫子兵法·地形篇》“以人為本”的語境,卻和唐太宗“以人為本”意思不盡相同,更與當下的“以人為本”主旨相去甚遠。

      那么,古代帝王的“以人口為本”是否普惠于天下所有的民眾(人口)呢?非也。古代帝王“以人口為本”,實際上是以帝王自己控制的人口為本,而非普天之下蕓蕓眾生。所謂“我的人(口)我作主”,否則,趕盡殺絕,毫不手軟。戰(zhàn)國時秦國自商鞅變法,建立了完備的二十級軍功爵制,按戰(zhàn)爭中斬殺敵方人數論功行賞。據筆者對《史記》、《戰(zhàn)國策》等文獻統(tǒng)計,到秦統(tǒng)一時止,秦軍所殺六國人數超過200萬。與劉備同時代的大政治家、大軍事家、大文學家曹操對待人口的態(tài)度亦然?!度龂尽の簳の涞奂o》記載,漢獻帝初平四年(193),曹操征兗州,鎮(zhèn)壓黃巾余部后,“受降卒三十余萬,男女百余萬口,收其精銳者,號為青州兵”。這支軍隊后來成為曹魏南征北戰(zhàn),統(tǒng)一北方的基本力量。曹操收編黃巾軍余部的做法完全符合“以人口為本”的帝王之道,因而取得成功。然而,我們還看到另一個為在戰(zhàn)爭中大肆屠殺對手人民,甚至為報私仇斬盡殺絕無辜人民的瘋狂曹操。據《三國志》等文獻統(tǒng)計,曹操制造的屠城、屠殺事件十余次,《后漢書·陶謙列傳》記載,初平四年,為報殺徐州刺史陶謙部將貪財擅殺其父曹嵩的家仇,“曹操擊謙,破彭城傅陽。謙退保郯,操攻之不能克,乃還。過拔取慮、睢陵、夏丘,皆屠之。凡殺男女數十萬人,雞犬無余,泗水為之不流”。曹軍攻破彭城(今徐州),一時攻不下郯城,抓不到陶謙,沿泗水、睢水退回,在皖北豫東(今蘇皖淮北及河南商丘一帶)大肆屠殺平民百姓數十萬,雞犬無余,泗水堵塞。這種視民為草芥,揮舞屠刀趕盡殺絕的殘忍行徑,與同時收編降卒,壯大隊伍的方式形成鮮明對照,正表現(xiàn)了古代帝王“以人口為本”的功利性和“以人為本”的虛偽性。這也與四年前,曹操作為一員討伐董卓的將領時對人民的態(tài)度截然不同。漢獻帝初平元年(190),曹操參加了以袁紹為盟主的聯(lián)軍,討伐叛亂嗜殺的董卓。在向關中進軍途中,目睹黃河流域因軍閥混戰(zhàn),生靈涂炭,遂觸景生情,作了千古名詩《蒿里行》,對“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這樣的人間悲慘景象充滿悲憤,寄予深切憐憫和同情。鞭撻“千里無雞鳴”和制造“雞犬無余”發(fā)生在同一個人身上,歷史驚人地重演。從有情到無情,由此一事,便可見歷代對曹操品性的詬病并非沒有道理。

      古代儒家經典中也不乏有大家耳熟能詳的提倡高尚德性的價值觀和愛民的“以民為本”言論。唐太宗后,“以民為本”思想的新內涵進一步豐富,但帝王們踐行“以人為本”,前提都是以服從自身利益和秩序,建立和維護專制集權家天下為原則的,本質上仍然保留了“以人口為本”的治民屬性。

      這里再舉一個唐太宗之后“以人口為本”而非民本的典型史實予以證明,事主是清高宗乾隆。清朝前期出現(xiàn)了長達120多年的“康乾盛世”??滴跤小扒Ч乓坏邸敝雷u,乾隆更標榜是“十全老人”,兩人都堪稱內圣外王,賢君明主的典范。根據人口史學者研究,乾隆四十七年(1776),全國人口就超過3.11億;嘉慶二十五年(1820)超過3.83億。估計乾隆末人口應當在3.5億左右。大清一統(tǒng)江山空前繁榮。現(xiàn)在連西方也有人認為當時中國經濟實力堪稱世界第一,1750年時中國在世界制造業(yè)產值中所占份額達到32.8%,西方世界僅為18.2%。為了打開中國的市場,乾隆末年的1793年,以祝賀乾隆皇帝80大壽為名,英國派出一個以馬戛爾尼為特使的陣容龐大的外交使團,乘坐最先進的軍艦來到中國,在歷時兩年的訪華期間,搜集了豐富的資料,副使斯當東“綜合這些資料后的合成之作,以西方人的目光,對大清帝國盛世時代的中國社會,作了面面俱到具體入微的觀察,出版后轟動世界,從此成為西方漢學家論述18世紀中國社會的最權威的資源和依據”(《英使謁見乾隆紀實》重印版譯者序言)。斯當東作為副使攜子小斯當東同來中國,回國后撰寫了《英使謁見乾隆紀實》。在書中,被清人詬病為紅毛蠻夷、鄙俗野蠻的英國人是如何描述乾隆對待他流落到海外謀生的子民的呢?馬戛爾尼在避暑山莊朝見乾隆皇帝,他小心翼翼,準備就不久前發(fā)生在印尼等地的大批華人遭英國殖民者屠殺事件,代表英王向尊貴的皇帝道歉。特使覺得中國皇帝肯定會很生氣,可誰知道歉的話還未出口,皇帝反而安慰特使說沒有關系,這是好事!誰讓他們跑到國外想發(fā)財,殺了好。英國使節(jié)覺得這簡直不可思議,一個自稱天之子、民之主,愛民如子的堂堂天子,怎么可以這樣對待自己的臣民?皇帝的話讓這位英國使節(jié)難以理解,但乾隆這位十全老人卻認為理所當然:我的子民,好好的日子不過,偷偷跑到海外,就等于脫離了我的統(tǒng)治,不再是我控制的丁口,這是對天朝的背叛,我怎么會保護他們呢。顯然,在乾隆的心目中,“以人為本”的前提是作為人口之人,必須老老實實呆在我的疆域內,服從我的統(tǒng)治。這個史實詮釋了即便是圣賢明君,視自己的臣民(人口)為命根子的乾隆爺,對脫離自己控制的子民的生命價值漠然無視,與古帝王如出一轍。

      古籍記載,古代屢有從海外擄掠人口的記錄,但極不愿意沿海人民跑到海外謀生,因為控制人口就是控制財富。明清閉關自守措施之一的海禁,就有嚴格禁止東南沿海民眾擅自前往海外謀生,造成人口流失的背景。換言之,大量人口流失海外是古代海禁的一個重要原因。

      好在歷史在進步,今天黨中央所倡導的“以人為本”思想,目的是既摒棄古代帝王以人口為本的思想,也要超越古代傳統(tǒng)的民本境界,體現(xiàn)了實現(xiàn)國家強盛、社會安定、人民富裕目標的同時,努力追求公平正義的價值觀。建立民主政治,使人民成為名副其實的主人;構建法治社會,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成為保護人民利益的公器。這些都是建設和諧社會所必須做到的基本要求。然而,在現(xiàn)實中,有些官員和學者的思想并沒有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至高無上的權力意識和神圣不可侵犯的“官本位”使他們腦海中的“以人為本”仍然保留以人口為本的傳統(tǒng)孑遺。君不見近年來“民工荒”四起,引起最低工資不斷攀升,勞動力成本增加,便有官員或學者憂患意識強烈,大呼人口紅利將盡,中國制造比較優(yōu)勢喪失,未來經濟發(fā)展競爭堪憂。顯然,這些官員、學者腦海中的以人為本,并沒有與時俱進,真正跳出劉備、乾隆“以人為本”的語境,以治人者自居,忘卻了當今提倡的“以人為本”的本質,而在事實上仍然將民工看成人口之人、治于人之人、廉價勞力之人,而非國家主人之人。中國社會要進步,民主法治要發(fā)展,中國制造要向中國創(chuàng)造邁進,實現(xiàn)科學發(fā)展的理想路徑,首先要求我們的官員、學者實現(xiàn)從“以人口為本”向以人民大眾為主人之本觀念的根本轉變。

      (作者系江蘇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責任編輯:彭安玉

      猜你喜歡
      帝王劉備曹操
      走,去抓帝王蟹
      軍事文摘(2022年16期)2022-08-24 01:53:00
      讀懂劉備
      海峽姐妹(2020年11期)2021-01-18 06:16:24
      1800年后讀懂曹操
      藝術品鑒(2019年8期)2019-09-18 01:22:36
      曹操:一個熟悉的陌生人
      藝術品鑒(2019年8期)2019-09-18 01:22:36
      她與帝王為鄰
      帝王蝶的瘋狂遷徙
      劉備與徐州
      四歲讓梨的孔融,為何被曹操殺了
      海峽姐妹(2015年4期)2015-02-27 15:10:28
      劉備的愛
      小說月刊(2014年2期)2014-04-18 14:06:43
      帝王之巔
      平武县| 桂林市| 中阳县| 五峰| 顺昌县| 大宁县| 额济纳旗| 郧西县| 连江县| 阳新县| 娱乐| 富阳市| 汉阴县| 华宁县| 郧西县| 乌恰县| 克什克腾旗| 太仆寺旗| 平邑县| 大邑县| 永顺县| 岐山县| 清远市| 修武县| 天津市| 西安市| 古交市| 白河县| 昭通市| 满城县| 芒康县| 儋州市| 西峡县| 嘉善县| 宁城县| 缙云县| 旌德县| 莱州市| 龙海市| 额敏县| 外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