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映嫻,廖行忠,張 銳,師九平,黃澤林
(1.成都中醫(yī)藥大學2011級碩士研究生,四川 成都610075;2.成都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四川 成都610075)
鄧某,男,36歲,因“痔術后肛門腫痛、便血6天”入院。6天前因便血,便時肛門腫物脫出、疼痛在當?shù)卦\所就診,先后兩次用石碳酸、枯痔散行注射療法等治療(具體不詳),術后肛門腫突疼痛劇烈,脫出不能還納,便血、量多、色鮮紅。雙葉肛門鏡擴張?zhí)讲橐娋喔鼐?cm以下直腸黏膜及肛管皮膚瘀紫發(fā)黑,局部有血栓及潰瘍形成,廣泛壞死,與肛緣外腫突物連為一體,輕微觸碰見明顯出血。入院診斷為痔注射術后感染。術前各項輔助檢查大致正常。①手術治療:骶麻下行外痔切除術。鉗夾9點位外痔頂端,從肛緣向內作一梭形切口,剝離外痔切口邊緣下炎性組織,清除血栓,切除外痔及部分壞死組織,縫合外痔切口1針。同法處理3、11點位炎性外痔。術畢肛外置凡士林油紗,紗布覆蓋,寬膠布固定。病檢示肛管混合痔,廣泛出血、壞死。②預防術后出血:臥床休息,進流食、控制大便4天,白眉蛇毒血凝酶2U、靜脈滴注、1日1次,3天后改口服甲柰氫醌片8mg、1日3次,15天后停藥。③抗感染治療:頭孢硫脒1.5g、靜脈滴注、1日2次,5天后改口服頭孢克肟分散片100mg、1日2次,7天后停藥。④尿潴留治療:保留導尿24h,后口服鹽酸特拉唑嗪片1mg、1日2次。盒灸神闕、氣海、中極、關元30min,早晚各1次。⑤肛門部傷口處理:每日便后予聚維酮碘溶液稀釋后清洗傷口,膚痔清軟膏與熊珍栓換藥。術后11天,疼痛、肛緣水腫明顯減輕,無便血,肛鏡下見壞死組織已脫落,創(chuàng)面部分愈合。之后予以擴肛治療,先手指擴肛、2日1次、每次15min,根據(jù)耐受程度改為肛門鏡擴肛、1周1次、每次20min。術后40天后肛門部傷口完全愈合,大便控制良好。
痔注射術后感染為肛腸病術后的少見并發(fā)癥。致病原因多為注射部位不當、消毒不嚴格以及注射藥物濃度或劑量過大等?;颊咭蛑套⑸鋲乃绖┖笾赂毓芷つw及直腸黏膜中下段局部嚴重感染,廣泛壞死,有潰瘍形成,實屬罕見。
注射療法按其藥物所起的作用不同,主要有硬化萎縮和壞死枯脫兩種方法。由于壞死枯脫療法在術后常有大出血、感染、肛腸直腸狹窄等并發(fā)癥,故目前普遍采用的是內痔硬化劑注射療法??葜躺⒑懈g、收斂的成分,涂于內痔表面,使痔核壞死、脫落。但因其含砒、汞等有毒成分,可能對機體產(chǎn)生嚴重的損害,改良的無砒枯痔散療效又不確切,已淘汰不用。現(xiàn)常用的藥物有消痔靈注射液、5%~10%石炭酸甘油、5%魚肝油酸鈉、4%~6%明礬液等。內痔的注射療法在臨床上應用廣泛,操作簡單,療效明顯,但需嚴格掌握其適應癥,臨床上只適用于內痔注射及直腸黏膜定點注射,其機制是硬化劑注射到黏膜下層后造成局部無菌性炎癥,導致黏膜下組織纖維化,將脫出的肛墊黏附在肌面上,從而達到痔萎縮的目的,改善癥狀。藥物不能過濃、過量,過于集中在一個地方,嚴格掌握藥物注射部位。內痔注射時必須在每次進針前進行消毒。
由于患者創(chuàng)面大,局部感染較重,隨著創(chuàng)面愈合,瘢痕勢必攣縮,極可能會造成術后肛門狹窄。醫(yī)源性肛門狹窄是術中操作不當或術后繼發(fā)感染未能及時處理所致。據(jù)統(tǒng)計,醫(yī)源性肛門狹窄占全部肛門直腸狹窄的44%[1]。為避免術后肛門狹窄,選擇擴肛法。原理是擴肛后肛門括約肌鈍性擴張,經(jīng)過一段時間恢復原狀,使括約肌痙攣解除。擴肛法是預防和治療手術后肛門狹窄的基本方法,具有損傷小、痛苦少、方法簡便易行、患者易接受的優(yōu)點,同時也是治療肛門直腸輕度狹窄最有效的方法。擴肛一般有手指擴肛和肛門擴張器擴肛。根據(jù)患者的耐受程度,應遵循間隔時間由短到長,由局部到整周肛管,手法由輕到重,直徑由小到大的漸進性原則。
[1]張有生.肛腸科醫(yī)源性疾病[J].中國肛腸病雜志,2001,21(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