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建軍,任慧英
(1.西安航空學院思想政治教研部,陜西西安710077;2.西安工業(yè)大學學生處,陜西 西安710032)
海南古稱瓊州,隸屬廣東省。其地東瞰菲律賓,西連北部灣,南眺越南,北倚雷州半島。就自然地理而言,海南乃“南洋之門戶”,本是中國海防重地;物產豐饒,也應屬經濟發(fā)達區(qū)域,但由于各種主客觀原因,直至民國初年,該地并未得到政府有效重視,“有形勢之險而不知固守,有天然之富源而不知利用?!盵1]孫中山在從事民主革命過程中,非常關心海南建設和發(fā)展。在1912年的《瓊州改設行省理由書》和1919年的《建國方略·實業(yè)計劃》中,孫中山集中闡述了關于發(fā)展海南經濟的構想。概括起來,孫中山的構想主要有:
在古代歷史上,由于科學技術落后,農業(yè)發(fā)展主要依靠手工和人力,勞動力多少與強弱直接決定著農業(yè)的興衰,故歷代賢明統治者都實行獎勵人口,招撫流亡政策,想方設法把農民安置在土地上,使其從事耕作生產。孫中山早年在《上李鴻章書》中,就曾提出“地盡其利”主張,感嘆當時“地有遺利,民有余力,生谷之土未盡墾,山澤之利未盡出也,如此而欲致富不亦難乎!”[2]由于中國幅員遼闊,各地人地不均,呈現內地人多地少、邊疆人少地多不平衡分布,所以孫中山在《建國方略·實業(yè)計劃》中曾提出“移民于東三省、蒙古、新疆、青海、西藏”[3]計劃。落實到廣東本省如何實現人地均衡問題上,考慮到蒙古、東三省“其地苦寒,與粵人體質不相宜。瓊本廣東九府之一,粵人移此,必能結合”[1],孫中山遂提議將廣東部分居民移民海南,以開墾海南荒地。
海南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多雨濕潤,氣候溫和,物產豐饒,“農田歲數熟,”[1]發(fā)展農業(yè)有著巨大潛力。但因人口稀少,勞動力嚴重不足,大量荒地未能得到開發(fā),以致優(yōu)越的自然地理潛能未能得到充分發(fā)揮,農業(yè)生產和人民生活水平都很低。據《海南省志》記述,海南島人口自古以來就極為稀少,“到清朝乾隆時期才突破100萬人口大關,民國時期保持200余萬人?!盵4]“全瓊糧食一向產不足消,需靠島外輸入接濟。”“民國時期前20年,年均進口大米、面粉、豆類、雜糧等達1170萬公斤”[5]。海南經濟之落后,由此可見一斑。
為改變海南落后面貌,孫中山建議遷移廣東內地居民充實海南,以開墾荒地,發(fā)展農業(yè)。1912年9月11日,孫中山在與廣東旅京同鄉(xiāng)談話中首次提出:“其五指山內黎峒所未辟之地,則移廣東八府之人以實之,則瓊州或可自守矣?!盵1]接著在《瓊州改設行省理由書》中,孫中山再次強調:“瓊州人口甚稀,而廣州等處人口過劇,因生計困難,故近來移往海外者,實繁有徒?!盵1]這些外出謀生的華僑受盡了各國苛待,慘不堪言,而我國徒有地利卻無人耕種,任其荒蕪,這絕非良策。所以,“吾國今日現狀,國內移民、殖民為尤必要。倘改瓊州為行省,則人口過多之地,必源源而來,資本亦因之而流入,不久必變?yōu)楦皇畢^(qū)。”[1]其后孫中山在《建國方略·實業(yè)計劃》中又說:“海南固又甚富而未開發(fā)之地也?!薄耙迅髡邇H有沿海一帶地方?!盵3]因此,必須移民海南開墾荒地,發(fā)展農業(yè)生產。由此可見,移民海南開墾荒地,是孫中山發(fā)展海南經濟的一貫主張。
瓊州四面環(huán)海,港口星羅棋布,有利于發(fā)展水路交通。在《實業(yè)計劃》中,孫中山提議全國“沿海岸建種種之商業(yè)港及漁業(yè)港,”且“于通航河流沿岸建商場船埠”[3]。就海南而言,孫中山計劃重點建設海口港和榆林港。其中??诟奂仁沁B接海南島和廣東內地的水路通道,又是海南重要的商品集散地,“清末民初,海口商業(yè)貿易漸具規(guī)模。舉凡島外輸入商品,島內輸出商品,絕大部分經由海口集散。”[5]但現實困難是,“??诟勖鏄O淺,即行小船,猶須下錨于數英里外之泊船地,此于載客、載貨均大不便。所以??诟郾仨毟牧??!盵3]孫中山預言,由于海南島森林茂密,礦藏豐富,土地肥沃,倘使全島悉數開發(fā),“則海口一港,將為出入口貨輻輳之區(qū)。”[3]至于榆林港,孫中山最初看重的是其在軍事上的重要用途。他在與廣東旅京同鄉(xiāng)的談話中說:“瓊州有一榆林港,極合軍港之用。此港為歐亞航路所經,如立為軍港以守之,則不特可以固中國之門戶,且可以控制南洋一帶?!盵1]事實上榆林港不僅有其軍事價值,也具有重要經濟價值。后來孫中山在《實業(yè)計劃》中進一步指出:“榆林港,海南島南端之一良好天然港面也。”[3]為便于漁民南海作業(yè),發(fā)展瓊南經濟,此港亦須重點建設。因“瓊州四面濱海,海物甚豐?!盵1]所以孫中山特別強調,海口港和榆林港建設“均須兼為便利適合漁業(yè)之設備”,“同時為漁業(yè)港?!盵3]供漁民捕魚撈蝦,改善生活。
在鐵路建設方面,鑒于海南島有瓊州海峽與大陸相隔,筑路不便,故孫中山沒有修筑連接海南島與其他各省鐵路干線構想,但他計劃以后在海南島內建筑鐵路支線。他說:建筑??诟鄣哪康闹?,就是“以供異日本陸(廣東)及此島鐵路完成之后,兩地往來接駁貨儎之聯絡船碼頭之用也?!盵3]在《建國方略·實業(yè)計劃》中,孫中山計劃建筑廣州——欽州鐵路線,該鐵路線起自廣州,最終達于海安,于海安再以渡船與瓊州島聯系。這樣通過瓊州海峽的渡船,就將廣東與海南鐵路線連接起來。在公路建設方面,孫中山在《實業(yè)計劃》中有修筑“碎石路一百萬英里”宏偉計劃,自然也包括海南公路建設,惜乎語焉未詳,這里暫付闕如。
海南地處亞熱帶,自然資源極為豐富。明代海南名人丘浚曾自豪地說,海南“凡夫天下所常有者茲無不有,而又有其所無者”,實“兼中外之所產,備南北之所有?!盵4]作為廣東老鄉(xiāng),孫中山對海南物產自然也比較熟悉。孫中山認為,瓊州天然富源居于各地之冠。論礦產資源,“是地富于礦產,有金、銀、銅、鐵、鉛、錫、煤炭、煤油諸礦”[1],可供人們開采利用。論植物資源,島內“甘蔗、蕃茂取汁可以制糖,森林陰翳,伐木可以為舟,釣魚之絲,魚埕之場,膠樹、蠶桑、檳榔、椰子、婆蘿、龍眼、荔枝、芝麻、番薯、橄欖、茄楠、沉香、橙柑、黃皮、芭蕉諸植物,不能勝舉?!盵1]以膠樹而言,“現在樹膠之用極廣,每樹膠一磅,值銀數元,一棵樹能出十余磅?!盵1]僅此一項,就可以為海南帶來豐厚利潤。論動物資源,這里地廣草茂,植物叢生,可以牧畜;麋鹿、猿、豺、兔、貍、獺、山豬等棲息叢林,可以狩獵。孫中山認為,瓊州本來動植物、礦產資源均極豐富,只因交通不便,運費高昂,人不樂為,以致“任其天然物產自生自滅而不顧?!奔右哉贫热毕?,保護不周,外來投資者亦視為畏途?!笆且栽搷u富裕,至今未啟發(fā)耳?!盵1]這是很可惜的。孫中山說,現在民國已經成立,振興實業(yè)是政府首要任務。因此他建議瓊州改省,以發(fā)達該地實業(yè)。
孫中山建議瓊州改省,初始動機是為了鞏固海防、防御外敵。他在《瓊州改設行省理由書》中陳述道:海南本是中國“海疆之要區(qū),南方之屏障”,但現在“法國垂涎是島,歷有年所。”“頻年以來,各國政府皆注意此土?!敝袊挥信_灣及海南兩大島,臺灣已于甲午戰(zhàn)敗后割讓給日本?!敖衽_灣既去,海南之勢甚孤,倘一旦為外國所占領,微特該島人民受蹂躪之禍,恐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即神州大陸亦必受其影響?!盵1]為了鞏固海疆,必須在海南島設立省級建制,并大力建設“能容巨艦”的榆林、三亞“天然之海軍根據地”,認為這才是“國家永久之大計,鞏固邊防之政策也?!盵1]
如果說,基于海防著想是孫中山建議瓊州改省的動因,那么,發(fā)展瓊州經濟,改變海南落后面貌無疑是其根本目的?!董傊莞脑O行省理由書》列舉五項改省理由,其中四項是關于海南開發(fā)和建設的,對此前已述及。從實際運作情況看,孫中山也曾將其開發(fā)海南的構想付諸實踐。20年代初,孫中山委任魏邦平為瓊崖實業(yè)督辦,并稱贊“該督辦對于瓊崖實業(yè),籌畫有素,今為事擇人,特授斯職。尚冀極力經營,本所夙抱,見諸實際,以浚發(fā)瓊海全島之富源,而副本大元帥振興實業(yè)之至意?!钡虍敃r粵省戰(zhàn)亂不息,人們對投資開發(fā)瓊崖多存觀望。魏邦平難以施展其能,遂以“瓊崖實業(yè)尚難籌備,請予收回督辦成命?!睂O中山批示:“所請收回督辦成命之處,應毋庸議。”[6]作為偉大的資產階級革命家,孫中山歷來關注中國的民生問題。海南地處偏遠,政府歷來漠視,孫中山獨能重視其開發(fā)建設,并提出了諸多有價值的見解,這在當時是難能可貴的。
必須說明的是,一個地區(qū)經濟的發(fā)展是各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不僅需要人、財、物的配合,也需要科學技術和國家政策的支持。時至近代,中國的科學技術仍極端落后,財力物力嚴重不足,經濟發(fā)展受到極大制約。特別是當時中國正處在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地方上軍閥混戰(zhàn),民不聊生,政府內部勾心斗角,齷齪不堪。政府領導人根本無暇顧及也不愿思考國家經濟建設問題。至于像瓊州這樣一個遠離全國經濟中心的海中孤島,由于人口稀少、經濟落后,交通不便、金融缺位,對于那些樂于擴張地盤,爭權奪利的各派軍閥來說,瓊州沒有任何油水可撈,不要說發(fā)展海南經濟,改善人民生活,就是孫中山提出的海南建省這項事涉國家安危的計劃,那些官僚軍閥也會棄之不理的。這就注定了孫中山海南建省、發(fā)展經濟的設想必定付諸東流。
新中國成立后,在海南人民辛勤努力下,海南經濟建設取得了長足進步。1988年,國務院決定設立海南省并建立海南經濟特區(qū)。自此,海南經濟發(fā)展開始步入快車道。特別是1996年,海南省委、省政府在制定“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時,正式提出了“一省兩地”產業(yè)發(fā)展戰(zhàn)略,即努力把海南建設成為我國新興工業(yè)省、熱帶高效農業(yè)基地和海島休閑度假旅游勝地。從那時起,海南歷屆政府真抓實干發(fā)展經濟,并不斷賦予“一省兩地”戰(zhàn)略新內涵。時至今日,海南省在引進外資、技術和人才方面已然走在全國前列,在發(fā)展農工商業(yè)、出口貿易和旅游事業(yè)方面也取得了重大成效。據《海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二個五年規(guī)劃綱要》,2010年,全省生產總值2052億元,人均生產總值23644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71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331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24億元;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81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5275 元;三大產業(yè)比重 26.3:27.6:46.1;接待旅游過夜人數2587萬人次,旅游收入258億元[7]。對于只有800多萬人口的小省來說,這樣的成績堪稱彌足珍貴。
海南自近代以來就是中國國防重地,其管轄的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含黃巖島)、南沙群島更是維護國權的海防前哨,如今卻成了某些東盟國家的覬覦之地。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越南就不斷侵占南沙群島和西沙群島,近年來菲律賓也頻頻挑釁,屢次侵犯黃巖島,中國南海局勢由此驟然緊張。為此,2012年6月,國務院決定在海南省設立地級三沙市,以加強對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島行政管理和開發(fā)建設。這一舉措既表達了中國政府應對菲、越等國挑釁,維護南海主權的堅強決心,也提高了海南省戰(zhàn)略地位并對其捍衛(wèi)海疆寄予厚望。至此,孫中山當年提出的瓊州改省鞏固國防并藉此發(fā)展海南經濟的構想才真正成為現實。我們堅信,在黨中央英明領導下,海南省必將在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中取得更大成就。
[1]孫中山.孫中山全集,第2卷[M].北京:中華書局,1985.
[2]孫中山.孫中山全集,第1卷[M].北京:中華書局,1981.
[3]孫中山.孫中山全集,第6卷[M].北京:中華書局,1986.
[4]海南省地方史志辦公室.海南省志·農墾志[M].???海南攝影美術出版社,1996.
[5]海南省史志工作辦公室.海南省志·糧食志[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
[6]孫中山.孫中山全集,第8卷[M].北京:中華書局,1986.
[7]海南省人民政府.海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二個五年規(guī)劃綱要[N].海南日報,2011-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