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 禮
進入夏天,烈日高照,熱情似火,整個大地像是置于一個巨大的火爐之中。這樣的天氣,盡管炎熱,但卻是晾曬東西的最好時節(jié)。兒時在農村,每逢伏天,母親便會將柜子里的衣物和棉被取出來晾曬。在南方,梅雨時節(jié),雨水很多,空氣比較濕潤,東西也極容易受潮。待梅雨走遠,就得及時將這些東西拿出來晾曬晾曬,這樣不僅可以防止發(fā)霉,還能使衣物中擁有陽光的味道。
我曬書的習慣,可能是小時候受母親的影響。每年農歷六月,我都會擇一個晴好的日子,將書柜里的書統(tǒng)統(tǒng)翻出來晾曬一下。如果說我這一生有什么值得炫耀的東西,那就唯有家中一箱箱的書籍。我從小就喜歡讀書,也喜歡藏書,盡管家境不算富有,但日積月累也達到了上千冊的藏書。諸如《史記》、《資治通鑒》、《中國通史》、《古文觀止》、《詩經》、《唐詩宋詞》、《四大名著》、《三言二拍》,《晚清四譴》、《魯迅文集》、《張愛玲文集》、《賈平凹文集》等。在書柜的一側,還堆放著許多選本和報刊雜志,那是自己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獲得的樣書及樣刊。
曬書這天,我們全家出動,取書的取書,抱書的抱書,擺書的擺書,場面好不熱鬧,心情好不快活。不一會兒,陽臺上就擺滿了各種花花綠綠的書籍。望著那一本本藏書,我不禁心潮澎湃。每一本書都有一個故事,每一本書都烙刻著一個時期的痕跡,每一本書都蘊含了作者多年的心血和汗水。輕輕地撫摸一下,隨意翻開一頁,便有一次靈魂的對話。望著自己從天南地北“淘”來的書籍,猶如一個豐收的農戶注視著滿倉的糧食,心里不由自主地生發(fā)出一種成就感和自豪感。
說起曬書,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相傳,在康熙年間,有一位名叫朱彝的大學者,他學富五車,滿腹經綸,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有一年六月初六,朱彝袒胸露肚于烈日下暴曬,碰巧被微服出巡的康熙帝看見。康熙好奇地問:“先生這是干什么?”朱彝指著白生生的肚皮,笑而答曰:“曬書?!苯涍^交談和面試,康熙覺得朱彝確有真才實學,就封他為翰林院檢討,負責撰修明史。此后,這一習俗便流傳開來,每年農歷六月初六,讀書人都要曬詩書,曬字畫,謂之“曬書節(jié)”。
“腹有詩書氣自華”,如今曬書又有了新的內涵?!皶瘛睘橛⒄Z單詞“share”的音譯,意為“分享”,即將個人的圖書、學說和思想,通過“曬”這種形式,與他人交流與分享。由此,曬書,不再是一種單純的愛書、惜書行為,也是一種才學的展示,更是一種文化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