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藍穎春
中國科學院院士李廷棟
地質公園是以地質科學意義、珍奇秀麗和獨特的地質景觀為主,融合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自然公園。我國是世界上建立地質公園最早的國家之一。上世紀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創(chuàng)建世界地質公園網(wǎng)絡”的號召。2000年,國土資源部開始在全國組織實施國家地質公園計劃,目前我國共有27個世界地質公園,上百個國家地質公園。地質公園在中國從無到有,從默默無聞到被大家廣泛認可,實現(xiàn)了令人矚目的發(fā)展。
近日,《地球》雜志記者圍繞我國地質公園的建設的相關問題,采訪了著名地質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李廷棟。
《地球》: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由政府部門組織建設國家地質公園的國家。為什么要建設國家地質公園?
李廷棟:建設地質公園有多方面意義。首先,可以起到保護珍貴地質遺跡的作用。地質遺跡也是一種不可再生的地質資源,很多的地質遺跡包括古生物化石,特殊地貌、很多地質構造現(xiàn)象等等都是不可再生的,破壞了就沒有了。因此建立地質公園包括國家地質公園、世界地質公園,主要起到保護珍貴地質遺跡的作用。另外國家地質公園還可以優(yōu)化生態(tài)環(huán)境,共建美麗中國。美麗中國首先是環(huán)境優(yōu)美、生態(tài)環(huán)境優(yōu)良。建立過地質公園,也就是成立了一個自然保護區(qū),不允許人為開發(fā),保護公園里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美麗的地表景觀不能破壞。國家地質公園還可以做為發(fā)展地質科研教學的基地,提高教學科研水平。地質公園可以長期對珍貴地質遺跡的形成過程、形成原因、以及科學價值等進行研究,同時也可以做為教學基地,提高人們對地質現(xiàn)象的認知的水平。
同時,國家地質公園可以普及地質科學知識,提高全民的科學文化素質。對整個社會來說,地質公園是科學家成長的搖籃和進行科學探索的基地。對廣大青少年朋友、對民眾,地質公園是普及地質科學知識,進行啟智教育的最好課堂。國家地質公園還有助于發(fā)展地方經濟,幫助地方脫貧致富。河南省云臺山世界地質公園就是一個例子。云臺山在沒有建立國家地質公園之前,一年門票收入只有一二百萬左右,而在建立世界地質公園以后,僅門票收入就有幾個億,帶動了當?shù)氐慕洕l(fā)展。國家地質公園還可以推動高品質旅游業(yè)的發(fā)展,地質公園不再是一般性的旅游,而是被賦予了更多的科學內容。在地質公園里不光是看風景,還能學習到很多科學知識,同時可以傳播科學精神。通過地質公園建設可以豐富地質文化,促進社會和諧。
此外,國家地質公園建設可以加強國際的科學交流合作,增強我國在地質科學界的話語權。最近三十年我國在國際地質科學界的話語權大大提高,地質公園建設功不可沒。國家地質公園還有助于宣傳地質工作,提高地質事業(yè)的公民認知度。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老百姓不知道地質是怎么回事。二三十年前我到桂林,人們介紹桂林山水時,講的都是神話故事,但問他們溶洞里的地下河是如何形成的,沒有人能回答得上來。如今通過地質公園建設,讓人們知道地質工作除了找礦外還有保護地質環(huán)境、保護地質現(xiàn)象、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防災減災、地質科學研究等等。國家地質公園還可以密切地礦部門和地方政府以及群眾之間的聯(lián)系,得到他們對地質工作的了解、認識和支持。
浙江雁蕩山世界地質公園
廣東丹霞世界地質公園
黑龍江鏡泊湖世界地質公園
張家界世界地質公園
云南石林世界地質公園
《地球》:成為國家地質公園乃至世界地質公園,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李廷棟:首先,在自然條件方面,地質公園的地質現(xiàn)象必須有特色,有較高的科學價值。例如,湖南張家界世界地質公園,它的砂巖石柱是在特定的地質構造部位、特定的新構造運動和外力作用條件下形成的罕見地貌。一方面,沙巖石柱很漂亮、很美麗,另一方面,沙巖石柱形成本身有其特殊的地質條件。其次,特殊地質、地貌的科學意義也比較大,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價值。再次,地質公園很重要的一個作用是保護地質遺跡。例如,黑龍江省五大連池世界地質公園,沒建立地質公園之前,它的地形、地貌破壞得很嚴重。建設成為世界地質公園后,其獨特的地質、地貌得到了很好的保護。此外,對珍貴地質遺跡管理的水平如何,以及科普工作做得怎么樣,是否利用地質公園進行科普工作,等等,都是國家地質公園評審的基礎。
世界地質公園除了以上幾個條件外,對申報的地質公園,還要派國際專家進行現(xiàn)場考察。另外世界地質公園還有淘汰制度,規(guī)定每隔幾年要評估一次,不符合規(guī)范的地質公園就會亮黃牌,兩次評估不達標,就要取消世界地質公園的資格。去年和前年我國就有兩個世界地質公園亮了黃牌,一個是黑龍江五大連池世界地質公園,一個是湖南張家界世界地質公園。這兩個公園主要是科普工作做得不夠。
《地球》:我國的地質公園需要改進的地方有哪些?
李廷棟:現(xiàn)在看來,有的公園管理得不好,像黑龍江某世界地質公園,那里的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不夠,冷冷清清很少有人去,也沒有什么人在管理,需要改進。
在普及科學知識方面,我認為很多地質公園都做得不夠??破赵O施建設不足。福建寧德世界地質公園在科普建設方面就做得很好。公園里不僅有介紹地質知識的地質博物館,還在極具特色的地質現(xiàn)象附近,豎立了很多的地質標牌,注明地質現(xiàn)象的成因、發(fā)展歷史等科學知識,讓大家在欣賞美麗的地質現(xiàn)象同時,增加了科學知識。
另外,有的地方過分講究現(xiàn)代化,而有的東西卻不宜現(xiàn)代化。地質公園也是如此,公園里不應當有不符合周邊優(yōu)美地質、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現(xiàn)代化建設。從前九寨溝要現(xiàn)代化,把老的寨子去掉,在九寨溝里蓋樓房。我就說,如果把九個寨子去掉就不是九寨溝了。景區(qū)要的就是古香古色,小村莊只能適當改造,基本保持原貌。所以,當時我就建議九寨溝里的九個寨子一定不能破壞,要保存下來,不要在那里建高樓大廈。
最后,我覺得地質公園應該發(fā)揮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的作用。要傳承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明傳統(tǒng)。通過地質公園各方面的教育,讓大家文明旅游。不要再發(fā)生像前不久南京學生在埃及神廟的浮雕上刻“到此一游”這樣的不文明行為。臺灣就很注意這方面。我在臺灣的公園里經常能看見貼有文明小幅標語,提醒游客要留就留下腳印,要走就帶走美好的印象。我們的地質公園也應該如此。
鏈接
“地質公園”簡史
《地球》:眾所周知,我國有非常廣闊的海洋國土,海洋地質也應該是我們關注的重要部分,我國是否可以建設海洋地質公園?
李廷棟:我國目前還沒有海洋地質公園,這與我國海洋大國的地位以及海洋資源的現(xiàn)狀極不相稱。如果要建海洋地質公園,我認為最好和海上的島嶼結合起來。我國南海附近的海洋地質景觀豐富奇特,并且有豐富多彩的海洋動植物景觀、大量的珍貴文物等。像西沙群島就有美麗的海底珊瑚,如果在西沙群島附近建立海洋地質公園,將會對保護海洋資源和生態(tài)、提高海洋權屬意識、宣示國家主權、開展海洋科考科普、普及海洋知識、增強海洋意識等方面,具有積極重大的意義。
1989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地科聯(lián)、國際地質對比計劃及國際自然保護聯(lián)盟,在華盛頓成立了“全球地質及古生物遺址名錄”計劃,目的是選擇適當?shù)牡刭|遺址作為納入世界遺產的候選名錄。1996年改名為“地質景點計劃”。1997年聯(lián)合國大會通過了教科文組織提出的“促使各地具有特殊地質現(xiàn)象的景點形成全球性網(wǎng)絡”計劃,即從各國(地區(qū))推薦的地質遺產地中遴選出具有代表性、特殊性的地區(qū)納入地質公園,其目的是使這些地區(qū)的社會、經濟得到永續(xù)發(fā)展。1999年4月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第156次常務委員會議中提出了建立地質公園計劃,目標是在全球建立500個世界地質公園,其中每年擬建20個;并確定中國為建立世界地質公園計劃試點國之一。
2004年2月13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專家評審會在法國巴黎宣布,中國8處地質公園首批入選世界地質公園名單。這8處第一批世界地質公園是:安徽黃山地質公園、江西廬山地質公園、河南云臺山地質公園、云南石林地質公園、廣東丹霞地質公園、湖南張家界地質公園、黑龍江五大連池 地質公園和河南嵩山地質公園。
到2013年5月,全球已經建立了92個世界地質公園,其中中國有27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地質公園,由中國行政管理部門組織專家審定,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國土資源部正式批準授牌的地質公園。中國國家地質公園是以具有國家級特殊地質科學意義,較高的美學觀賞價值的地質遺跡為主體,并融合其它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而構成的一種獨特的自然區(qū)域。
地質遺跡是國家的寶貴財富,每個國家公民均有保護的權利及義務,國土資源部(原地質礦產部)負責對其實施監(jiān)督管理。1985年11月,原地礦部在長沙召開了“首屆地質自然保護區(qū)區(qū)劃和科學考察工作會議”,與會代表考察了武陵源風景區(qū),鑒于武陵源砂巖峰林地質地貌景觀獨特優(yōu)美,提出建立“武陵源國家地質公園”的建議,在國內形成一定影響。1987年7月,原地礦部以“地發(fā)[1987]311號”文下發(fā)的《關于建立地質自然保護區(qū)規(guī)定的通知(試行)》中,把地質公園作為保護區(qū)的一種方式提了出來。1995年5月,原地礦部頒布了《地質遺跡保護管理規(guī)定》,進一步以條文形式把地質公園作為地質遺跡保護區(qū)的一種方式列入其中,但是由于種種原因,1999年以前建立的86處地質自然保護區(qū)(其中國家級12處),都不是以地質公園命名。
為配合世界地質公園的建立,國土資源部于2000年8月成立了國家地質遺跡保護(地質公園)領導小組,及國家地質遺跡(地質公園)評審委員會,制定了有關申報、評選辦法。截至2011年11月,國土資源部一共公布六批共218家國家地質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