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原昭
今天的人喜歡“穿越”小說,雖說只是片刻的“紙上富貴”,卻可以隨心所欲上演一本“屌絲逆襲”的經(jīng)典劇目,無論是淪落山野或成為乞丐,都可以憑著從現(xiàn)代文明中獲得的知識,把古人玩得團團轉(zhuǎn),最后封侯拜相,甚或王霸一方。那么,如果時光真的逆流,現(xiàn)代人回到了古代,真的那么好混嗎?今天,我們不妨也“穿越”一回,不做別的,只去痛痛快快地參加一次考試,體驗一下古代科舉的門門道道,看看是否真的那么容易。
你有資格報考么
科舉考試雖然創(chuàng)始于隋,但那時還很不完善,初具規(guī)模則到了唐朝,所以我們開動時光機器,先到唐朝去看看。如果不巧,你偏偏出生在工商之家,那么對不起,你是沒有資格報名參加考試的。如果你曾經(jīng)觸犯過大唐的法律,或者已經(jīng)在州縣的衙門里做了小吏,那么對不起,也同樣沒有資格參加考試了。
在這個年代,有資格報考的有兩類人,一類就是在校的學(xué)生,學(xué)名“生徒”,包括中央和地方的官學(xué),他們只要在學(xué)校里考合格了,就可以參加“國考”。還有一類就是社會青年,稱為“鄉(xiāng)貢”,他們沒有在校生這么好的待遇,需要自己帶著身份材料、履歷證明等去州縣報名,州縣逐級對他們考試,合格了再由地方上送到尚書省參加考試。
考生被送上去之后,還需要填寫姓名、履歷和擔(dān)保人,由戶部審查過之后,再由吏部的考功員外郎進行考試??脊T外郎從六品上,大約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的副司局級,主持這么大規(guī)模的國考,感覺不太夠分量,所以后來就移交到了禮部,由禮部侍郎(副部級)來主持。
這樣的考試一年一次,報考的時間大約在農(nóng)歷十一月,來年三月槐花飄香的季節(jié)正式考試,所以古人常說“槐花黃,舉子忙”。這是“省試”,省試完畢放榜之后,合格的人再到吏部復(fù)試,復(fù)試合格,就可以授官了。
整個過程中,對考生資格的審查很嚴格。如果考生身份在禁止的范圍內(nèi)卻參加考試的,或者有資格考試而不讓參加的,學(xué)校的祭酒和地方長官都要受罰,考試中徇私舞弊,以及授官時“走后門”的,也會面臨嚴懲。
如果你想回古代參加考試,最好來唐朝,因為這時的報考就程序而言是最簡單的,而唐朝以后,考試的程序逐漸變復(fù)雜了。
宋代在原來的州、省兩級考試基礎(chǔ)上,增加了殿試,由天子直接主持,成績出來后宣布名次要舉行儀式,儀式之后再賜瓊林宴。參加過殿試的考生就不需要吏部再考,直接可以授官了。
考試的時間也逐漸固定為三年一次,每年的秋天由州縣舉行考試,稱“秋闈”,第二年春天禮部進行省試,稱“春闈”,省試當(dāng)年進行殿試。
明清又有所變化。社會青年不能直接報考了,所有考生都來自于學(xué)校。在中央是國子監(jiān),地方是府州縣學(xué)。國子監(jiān)的監(jiān)生在明初可以直接做官,后來這樣的機會少了,但是可以直接參加鄉(xiāng)試。
鄉(xiāng)試雖然是國家正式三級考試的第一級,但也并非是每個學(xué)生都有機會參加的。是否有資格參加,國子監(jiān)外的學(xué)生需要進行預(yù)備考試—童試。童試由各省專門負責(zé)教育的“提調(diào)學(xué)校官”來主持,因這個官也稱“學(xué)院”,所以考試也稱“院試”。考過的稱“生員”,俗稱“秀才”。秀才又分成三等,成績最好的由國家給伙食補助,稱廩生;其次不給伙食費,稱增生;初進學(xué)的稱為附生。
童試過后,秀才們被分到府州縣學(xué)進行學(xué)習(xí),這是他們功名的起點。學(xué)習(xí)成績優(yōu)秀的,由各府州縣選拔出貢生,直接送到國子監(jiān)為監(jiān)生;其余由各省的提學(xué)官進行歲考、科考兩級考試,考試中如果你可以列到一二等,那么就可以正式參加鄉(xiāng)試了。
程序增多了,機會其實也增大了,但仍有很多人反復(fù)考試卻沒有通過的。清朝就有這樣一位老頭,50多歲了,考了30多回都沒有過,于是有一次考試回來就寫了首詩:“縣試歸來日已西,老妻扶杖下樓梯。牽衣附耳高聲問,未冠今朝出甚題?”
初試關(guān)難過,到了殿試也有很多人難過關(guān),甚至十好幾次地考,仍不能考中。為了安慰這些“屢落第”們,宋朝開始設(shè)立了“恩科”,皇帝就從這些人里選一部分,賜個出身,算是“安慰獎”。北宋元豐年間,有位老人考到70多歲了,終于“恩”了個殿試機會。這么大的歲數(shù),寫字都費勁,更別說做文章了,于是他就在卷子上說,自己寫不了了,只希望皇上能夠萬歲萬歲萬萬歲。結(jié)果最后皇上也專門給了他個初品官,讓其終身有俸祿養(yǎng)老。
考的不僅是智力
經(jīng)歷了這樣復(fù)雜的報名程序之后,你就可以正式準備參加考試了。那么就讓我們到考場里去看看吧。
唐朝的考試主考官相對比較固定,由御史來監(jiān)考。宋朝就嚴格了許多,主考官每年由皇帝來指定,年年輪換,同時配備幾名副主考,大家互相監(jiān)督。到了考試期間,主考官們就要和外界隔離,如果有考官的親屬或者子弟來參加考試,那么就要另換考官,以避免作弊。
對考生的要求也很嚴格??紙鲈O(shè)在貢院,貢院的大門、中門上都有人把守,考生進門時需要搜身。宋初的時候還允許帶《切韻》《玉篇》這樣的工具書,后來除了書案之外,吃喝蠟燭等都不允許帶了??紙隼镞叾Z的,立刻會被趕出去,并可能面臨一年不準考試的處罰。后來更增加了檢舉制度,如果能舉報夾小抄、給人傳答案、冒名頂替的,都可以領(lǐng)到一筆賞金。
為防止作弊,所有考卷都要密封姓名、重新謄錄。蘇軾門下有六位著名弟子,他非常賞識其中的李廌,但只有這個弟子還沒有功名。李廌參加省試,正好蘇軾主考,考后閱卷,蘇軾看到一個卷子答得洋洋灑灑,興奮地對黃庭堅說,這肯定是李廌寫的,結(jié)果拆封后大失所望,李廌最終也落選了。蘇軾想幫忙也沒幫成,李母聽說后竟自縊身亡。
當(dāng)然也有把壞事變成好事的。宋仁宗時國子監(jiān)有個監(jiān)生叫鄭獬,有名氣也有才氣,但是主管的官員在報送優(yōu)秀生參加考試的名單時,只把他列到了第五名,這讓他很生氣,破口大罵。那位官員懷恨在心,一心想報復(fù)。于是,這位官員在閱卷的時候就找啊找,終于看到一份口氣和鄭獬非常像的,立刻就判了個“不通”。他覺得鄭獬肯定落選了,孰料拆封后,鄭獬以第一名被錄取了。
明清更加變態(tài)。貢院里有二層小樓,可以居高臨下查看整個考場情況??忌咳艘婚g號房,高六尺、深四尺、寬三尺,離地一尺多到兩尺多之間砌兩道磚縫,然后放幾塊木板,木板是活動的,白天上下兩塊就是凳子和桌子,晚上把上面的拿下來和下面的拼到一塊兒就是床了??荚嚻陂g,考生被搜過身,攜帶筆墨、鋪蓋、蠟燭和吃喝半夜里被鎖進號房,每場考試,都是第一天進場第二天出場,吃喝拉撒睡都在號房解決。
里面沒條件生火,所以只能吃冷的,加上大小便也是在里邊解決,所以身體不好的人很容易生病。更要命的是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明英宗年間有次考試,天太冷,士兵燒火取暖,結(jié)果風(fēng)一刮,把號房燒著了,90余名考生逃不出來葬身火海。這樣的考試,不僅是考智力,更是考體力,所以有人就感嘆“三場辛苦磨成鬼,兩字功名誤煞人”。
考場之外的門道
考完了試,就需要等結(jié)果了。
唐朝科舉的卷子不密封,最后取士除了要看試卷成績,還要參考平日的作品和聲譽,有一點薦舉遺風(fēng)。為了讓名人“吹捧”自己,很多青年學(xué)子便到處拜公卿、獻文章,行話叫“投卷”,向禮部獻叫“公卷”,向達官顯貴獻叫“行卷”。比如白居易剛到長安的時候,曾經(jīng)投卷給顧況,顧況看到白居易的名字曾開玩笑說,京城米價貴,要居住可是大不易。然而當(dāng)他讀完第一篇“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fēng)吹又生”之后,大為贊嘆,白居易的名聲也從此大振。
考生朱慶余考前感覺緊張,不知道自己的文筆能否得到考官的賞識,便給水部員外郎張籍投詩一首相問,內(nèi)容很含蓄:“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眉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他把自己比作了一個要見公婆而心情忐忑的小媳婦,復(fù)雜的心情躍然字里行間。張籍則馬上回復(fù)了一首:“越女新妝出鏡心,自知明艷更沉吟。齊紈未足人間貴,一曲菱歌抵萬金?!备嬖V他,你就放心吧,必能夠金榜題名。兩人的酬唱也成為科舉史上的經(jīng)典篇章。
當(dāng)然也不是人人都有白居易和朱慶余這樣的運氣,杜甫、孟浩然、杜荀鶴都因為無人投書,所以雖然詩名高,卻終身未能中進士。為此,杜荀鶴曾經(jīng)感慨道:“閉戶十年專筆硯,仰天無處認梯媒?!?/p>
中了進士的,自然揚眉吐氣。孟郊得了功名之后便寫下了“昔日齷齪不足夸,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fēng)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的詩句,欣喜之情溢于言表。那時中舉被稱為“登龍門”,一同上榜的大家互稱“同年”,主考官被稱為“座師”,被錄取的也就成了主考官的“門生”。登上龍門的同年自然要將激昂的情緒宣泄一番,于是他們便到杏園舉行“探花宴”,而后再到曲江池舉行“曲江會”。那個時候不僅天子會在高樓上觀看,而且王公大臣們也都來圍觀,更有乘機為女兒擇婿的,可以說榮盛之至。
到了宋朝,試卷密封,又增加了殿試,考生們不用再去認“座師”,轉(zhuǎn)而成為了“天子門生”??剂T就能脫去賤服,穿上天子賜給的袍、靴,手持笏板,享用天子在瓊林苑里擺下的“瓊林宴”,顯貴更甚于唐朝。明清鄉(xiāng)試中舉,會有報子送來喜報條貼在門上,考生也隨即升格為“舉人老爺”。殿試后,皇帝要欽賜進士宴,公布榜單的時候要舉行隆重的唱名典禮,規(guī)格也非常高,“分道紅旗來謁廟,滿街爭看狀元郎”。這樣龐大的陣勢,難怪范進要瘋了。
從歷盡艱辛去報名,到一朝成名天下聞,為了享受這鑼鼓喧天的榮耀一刻,搭上的可能是一輩子的光陰。而當(dāng)我們“穿越”回去,和古人一起經(jīng)歷考試的種種,我們會發(fā)現(xiàn),其實那看起來過癮的“紙上富貴”,浸滿的不僅有狂喜,更有汗與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