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月前,辦公室里的女同事劉葉和老公鬧了別扭,到辦公室里一說,幾個熱心的大姐就開始了口誅筆伐。有的說,咱劉葉長得這么漂亮,工作又體面,他家娶了這樣的媳婦是幾輩子修來的福分啊,不說捧在手心呵護著,倒找起咱的別扭來了,惹急了,咱就給他來點厲害的,休了他,讓他坐在地上哭去吧;還有的說,跟他吵,這夫妻吵架絕不能服軟,你要是一軟啊,以后他就把你看作好捏的軟柿子了……大家七嘴八舌,說得劉葉攢了一肚子的氣,回家就跟老公又吵了一架,繼而冷戰(zhàn)了好多天。
后來,劉葉在辦公室里說,她準備和老公離婚了,兩人已經(jīng)協(xié)商好,就等著去民政局領離婚證了。幾個大姐又驚訝起來,紛紛說,干嗎要離啊?誰家夫妻還能不吵個架呀?給他點顏色看看就行了,見好就收,別把自己整得沒了家。劉葉迷惘地看著這些熱心出主意的大姐,不知道該說什么才好。
幸而劉葉在大姐們前后矛盾的勸解中找回了清醒,她仔細審視了自己的婚姻,覺得并不是什么原則性的問題,還可以挽救,就心平氣和地跟老公談了幾次。兩人又改變了離婚的想法,努力去修復感情,現(xiàn)在夫妻倆生活得很幸福。
婚姻這座城里,男人女人都想爭做城主,你爭我搶中,總會有各種各樣的矛盾發(fā)生。從雞毛蒜皮的小事到性別因素造成的思維差異,夫妻之間總會有不愉快的事情發(fā)生。但在這矛盾之中,在一次次的爭吵之中,兩個人也是在增加了解,從而理解對方,這其實也是每一樁婚姻所要經(jīng)歷的夫妻磨合階段。這個階段的長短因人而異,它需要夫妻雙方的耐心與寬容。當愛情和親情融合在一起時,婚姻也就升華到了最和諧的境界。
婚姻就像一出戲,夫妻就是這出戲的男女主角,至于雙方的親友和同事等人,只能算是婚姻的圍觀者。作為觀眾,他們可以在觀看表演的時候隨意發(fā)表議論,他們的話不必經(jīng)過大腦的縝密驗證,也不必考慮可能造成的后果。因為他們只是評論演員演得怎么樣,甚至會懷有私心地偏袒某一方,所說的話大多是應景兒的。但演戲的主角就不同了,作為男女主角的夫妻二人,要想擁有溫馨的家庭,必須練好“基本功”,要把自己置身于角色中去。結婚前,是人家嬌生慣養(yǎng)的兒子、女兒,結婚后就是別人的丈夫和妻子,雙方應盡的義務和責任,不僅不能推卸,而且要力爭做到最好。戲演好了,觀眾的評價自然也就高了。戲演砸了,也不能因為觀眾的“冷場”甚至“砸場”就輕易放棄。找準癥結,努力提高演技,家庭這出溫情戲,你依然能夠演得很好。
其實,婚姻的圍觀者并不是最了解婚姻的那個人,他們或許是好心地為你抱不平敲警鐘,但他們畢竟只是觀眾。他們看到的也只是表面,本質(zhì)的東西只有當事人最清楚。所以,一樁婚姻要不要繼續(xù),絕對不要去輕信婚姻圍觀者的評論。很多時候,婚姻的圍觀者是懷著好心辦了壞事,不知不覺間迷惑了某一方的判斷,反而影響了婚姻的質(zhì)量。為了婚姻更美滿,我們應多點冷靜的分析,少點盲目的聽從。不輕信婚姻圍觀者,多找找自己的問題,婚姻這座城才會更加牢固。
(摘自《百姓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