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言是人類互相表達情感、開展社會活動的必需工具。幼兒正值學習語言、發(fā)展語言交際能力的最佳時期。幼兒園教師應努力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語言習慣,讓幼兒在讀、背詩詞中感悟語言魅力,在聽、編故事中學會認真聽、說,在游戲活動中逐步懂得交流方法。
[關鍵詞]幼兒;聽說能力;策略
幼兒教師應創(chuàng)設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悉心指導,給幼兒提供多聽、多說的機會,他們的聽說能力一定會大大提高。
一、從讀、背詩詞中感悟語言魅力
詩詞中的語言,是經過錘煉的經典語言。教師在指導幼兒朗讀和背誦的過程中,可增長幼兒的見識,加深幼兒對語言的理解和應用,促進幼兒語言交際能力的發(fā)展。讀、背詩詞活動應有針對性,根據不同的年齡段,提出適宜的要求。2至4周歲以五言絕句為主,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步加長篇幅,提高難度,并從聲音、表情、動作、語氣等各方面加強指導,使幼兒在潛移默化中欣賞祖國語言文字的美,感悟經典作品的魅力,從而積累聽、說的素材,提高綜合人文素養(yǎng)。
二、從聽、編故事中學會認真聽、說
培養(yǎng)幼兒認真聽、說的良好習慣,是發(fā)展幼兒表達能力的先決條件。幼兒學習語言,首先要學會聽,聽得懂,才能正確地說。聽故事是培養(yǎng)幼兒學會認真聽的基本方法。幼兒不識字,只能讓他們認真地傾聽,從而達到教育的目的。教師應為幼兒創(chuàng)設聽故事的良好氛圍,給他們聽錄音故事、聽大人講故事,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傾聽習慣。幼兒剛開始聽時,由于年齡較小,注意力很難集中,不能堅持靜心聽故事,難免有意無意地發(fā)出聲音。此時,教師應循循善誘,不斷鼓勵表揚表現(xiàn)好的幼兒,或把故事分段講播放,縮短聽故事的時間,慢慢地就養(yǎng)成了良好的聽的習慣。待形成了良好的傾聽習慣后,才逐步引導幼兒自己講故事、編故事,或者根據以前熟悉的故事續(xù)講,充分給他們想象的空間,最大限度發(fā)掘想象潛能,激發(fā)說話的積極性,提高說的能力。曾經有一位教師給幼兒講《鐵杵磨成針》的故事,可能這個故事很多幼兒都聽過,有一定的領悟,教師讓他們續(xù)講故事,幼兒紛紛舉起小手,爭先恐后地把自己續(xù)編的故事講出來,都很有創(chuàng)意,語言組織能力也較強,收到了預期的效果。
三、從游戲活動中逐步懂得交流方法
做游戲是幼兒的天性,“游戲為兒童的心理維生素”,“孩子以游戲為生命”,幼兒教育應以游戲為主,不斷提高他們聽、說的能力。教師可設計多種游戲模式,讓孩子們積極參與并從中懂得如何與人交往、交流。
1.開展模仿社會式游戲??勺層變涸谟螒蛑新?lián)系生活實際,扮演外公外婆、爸爸媽媽、醫(yī)生老師等生活中的角色,讓他們用自己理解的方式與他人交流,設法解決活動中的矛盾。在游戲中,要讓孩子們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自己組織語言交流。這樣既玩了游戲,又鍛煉了語言組織和運用能力。
2.開展語言接龍游戲,老師說一句,幼兒學一句或接一句。這種游戲形式主要是幫助語言發(fā)育較遲緩的幼兒,老師既可以及時發(fā)現(xiàn)并糾正幼兒語言交流中的缺點,又可豐富他們聽、說的知識。有一個叫李平的孩子,由于在家嬌生慣養(yǎng),說話發(fā)音很不準,而且有點嬌聲嬌氣。老師經常有目的地引導他多說,在游戲中矯正他的發(fā)音,收到了理想的教育效果。
3.開展互動式游戲。教師可指導幼兒觀察身邊的事物,展開描述,想說什么就說什么,想怎么說就怎么說,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氣氛活躍,踴躍交流。班上有個女孩子叫柳江,因家庭變故,以前性格內向,不愛說話,筆者發(fā)現(xiàn)了總是有意給她提供說的機會,并一直鼓勵她,讓她與小朋友多交流,現(xiàn)在變的愛說愛笑,人見人愛。
責任編輯 沁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