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各種能源的利用我們都不陌生,雖然科學家一直希望能夠研發(fā)出一種可以實用的無污染可再生新能源來供給我們日益緊張的能源需求,但是到目前為止人類最大的底牌依然還是“核能源”,核技術的發(fā)展給人類科技和社會前進增加了爆炸性的新動力。然而,這確是一柄雙刃劍,多年前蘇聯(lián)人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泄漏將附近的普里皮亞季等城市變成鬼城荒棄至今。去年日本福島核電站泄露又再一次將這種能源危險的一面展示在我們面前。
核污染是怎么個意思?
核污染主要指核物質泄露后的遺留物對環(huán)境的破壞,包括核輻射、原子塵埃等本身引起的污染,還有這些物質對環(huán)境的污染后帶來的次生污染,比如被核物質污染的水源對人畜的傷害。核污染分為兩種途徑,一種是產生放射性氣溶膠等放射性污染物,對呼吸系統(tǒng)及人體體表產生危害;另一種是隨風向擴散產生的污染。但無論哪種,其污染程度都要視核泄漏嚴重程度而定。例如在切爾諾貝利事故中,核燃料在爆炸中形成煙塵飄揚空中,危害面積非常廣泛。
怎么能核污染了呢?
最簡單的就是爆發(fā)核戰(zhàn)爭,原子彈打過來就污染了,不過這種情況下多半也不用等什么核污染的效果咱們就已經飛升去也,而且在現(xiàn)實中人類將核武器投入實戰(zhàn)也僅僅只有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美國人仍在廣島和長崎的兩顆原子彈。但另外一種情況是核電站泄露、核試驗或核物質遺失以及各種其他核事故造成的核污染則已屢見不鮮了,在這里情況中又以核電站泄露最為我們所熟知。
核污染的危害
核污染中最大的危害來自核輻射對人體產生的傷害,當一定量放射性物質進入人體后,既具有生物化學毒性,又能以它的輻射作用造成人體損傷,這種作用稱為內照射;同時,體外的電離輻射照射人體也會造成損傷,這種作用稱為外照射。輻射損傷是各種電離輻射作用于人體所引起的各種生物效應的總稱。這是由于各種電離輻射(如X或γ射線、β射線、α射線和中子束等)引起電離、激發(fā)等作用而把能量傳遞給機體,造成各組織器官的病理變化。放射性核素可以對周圍產生很強的輻射,形成核污染。放射性沉降物還可以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在體內達到一定劑量時就會產生有害作用。人會出現(xiàn)頭暈、頭疼、食欲不振等癥狀,發(fā)展下去會出現(xiàn)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等癥狀。如果超劑量的放射性物質長期作用于人體,就能使人患上腫瘤、白血病及遺傳障礙。當年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的受害者們在此后的多年中一直受到這些病癥的困擾,他們中的許多人都在疾病的痛苦中死去。甚至連他們的下一代人都出現(xiàn)了先天的殘疾和遺傳疾病,核污染的威力由此可見。
核污染與游戲
繼續(xù)回到游戲中來,就像現(xiàn)實中我們知道切爾諾貝利和福島兩處核電站活生生的例子一樣,游戲中的核電廠雖然產能巨大,但同樣充滿污染,無論是廢氣還是廢水都對周圍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具有嚴重的破壞性。就好象現(xiàn)在日本福島核電站的污染廢水無處處理一樣,這些為核發(fā)電而產生的廢棄物如何處理是每個核能國家都面臨的頭疼問題。一般來說這類廢棄物將經過處理后被密封起來存放在地下深處封存,但一旦發(fā)生核廢料泄露同樣會引發(fā)一場生態(tài)災難。也正由于核廢料的破壞性,因此很多核廢料成了別有用心者的目標,在DOW公司出品的游戲《黑貨船》(Cargo Noir)中就將核廢料設計為幾大走私品內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