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p>
老實說,我對老家只有一個很模糊的印象。我不曾在那里居住,也不記得多少有關老家的事情,我只記得老家門前有兩棵樹,一棵是梔子樹,一棵是外形奇異的香樟樹。還有每年清明時節(jié)從河邊的墳墓上冒出的縷縷青煙。
對老家那幾間殘破的舊房子,爺爺是很有感情的。每當他站在屋前,眼中便會出現(xiàn)一絲令人難以捉摸的神情。他是在回憶過去吧,回憶以往的點點滴滴,又或是感慨時光荏苒。爺爺不善于表達感情,對于以往艱難生活的復雜情感也許只有他自己可以體會。每年清明節(jié),我們都會舉家回鄉(xiāng)祭祖,爺爺也會趁這個機會把老家的庭院好好打掃一番。每年過年前,無論天氣多么寒冷,他總會堅持回一趟老家,在老屋的門上貼上一副春聯(lián)。那殘破的木門與鮮紅的春聯(lián)形成了強烈的反差。我知道,老屋對于爺爺來說具有特別的意義,這位飽經(jīng)風霜的老人在新時代里過上了安樂的生活,卻無法忘記在舊時代遭受過的苦難。
相比爺爺,爸爸對老屋的感情就淡多了,但他對老屋的記憶是很清晰的。那棵梔子樹就是爸爸指給我看的。奶奶喜歡梔子花,在那個連溫飽都成問題的年代里,在衣襟上別上一朵梔子花就如同灑了香水,香氣撲鼻, 所以奶奶對這潔白的花朵有著特殊的感情。坐在樹旁,我想:這些梔子花每年都重復著盛開與凋零的過程,從來都不曾改變,而那位喜愛她的姑娘早已衰老,那個她曾生活的家早已遷走,那些她熟悉的人也已改變了模樣。如果花兒也有感情,它是會感嘆時光飛逝,還是會慶幸自己青春常駐?我這樣問爸爸,爸爸感嘆地說:“是啊,人變了,這里卻從來也沒有改變?!?/p>
相比梔子樹,我對老屋院子里的另一棵香樟樹更感興趣,它長得很奇特:從同一個樹樁上長出了兩根粗細相同的枝丫,如同兩棵樹長在同一個根上,而且異常的高大,幾里之外便可以清楚地看到。我總認為它是老家的象征,或許真有那么一股奇異的力量促使它生長得如此不同一般,我也愿意相信我們的家庭會像它一樣永遠生機勃勃。
也許在未來,我會離老家越來越遠,也許在很久以后的某一天,當我翻看這篇日記的時候,我又會感嘆時光的飛逝。
……
望著搖椅上爺爺那蒼老而又安詳?shù)哪橗?,我真正感到了生活的美好?/p>
(指導老師:耿小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