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 鳴,趙同民,劉延菊,吳文華
銀屑病是一種常見、易反復發(fā)作、病因復雜的慢性炎癥性皮膚病,全世界范圍內其患病率為1%~3%,由于病情頑固,患者常需終身治療[1]。目前,銀屑病的主要治療方法有藥物治療(分為外用藥和內用藥)、物理治療、生物制劑治療、心理治療及中醫(yī)藥治療等。長期以來,中醫(yī)藥治療銀屑病積累了豐富的治療經驗,在銀屑病的治療中占有重要地位,辨證論治可緩解癥狀、延緩病情進展、減少復發(fā),提高患者生存質量,且中藥不良反應小、可長期使用[2]。本研究旨在探討穴位埋入藥線聯合李可“烏蛇榮皮湯”治療尋常型銀屑病的臨床療效及其對CD4+和CD8+T細胞的影響。
1.1病例納入標準(1)尋常型銀屑病西醫(yī)診斷標準:起初為粟粒至綠豆大小炎性紅丘疹,以后可逐漸擴大或融合成斑片,基底浸潤明顯,表面覆有多層銀白色鱗屑,輕刮可出現亮膜,再刮除薄膜有點狀出血現象;銀白色鱗屑、發(fā)亮的薄膜及點狀出血為其典型臨床特征[3]。(2)尋常型銀屑病中醫(yī)診斷標準:屬風熱血燥型白疕,皮損鮮紅,皮疹不斷出現,紅斑增多,刮去鱗屑可見發(fā)亮薄膜,點狀出血,有同形反應;患者常伴心煩口渴、大便干、尿黃,舌質紅、舌苔黃或膩,脈弦滑或數[4]。(3)無心、腦、肝、腎等內科疾病及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4)發(fā)病期間未服用激素類、免疫抑制劑及維A酸類藥物。
1.2一般資料根據病例納入標準,選擇2004年9月—2011年12月筆者收治的尋常型銀屑病(風熱血燥型白疕)患者共106例,根據患者性別構成、年齡、病程、病情及治療前銀屑病面積和嚴重程度指數(PASI)[5]等采用分層隨機分組方法分為對照組30例和試驗組76例。對照組中男19例,女11例;年齡18~68歲,平均38.2歲;病程5個月~24年,平均6.2年。試驗組中男44例,女32例;年齡16~66歲,平均37.6歲;病程4個月~25年,平均6.5年;兩組患者性別構成、年齡、病程具有均衡性。同時選取與試驗組患者性別、年齡相匹配的健康人30例為健康對照組。
1.3治療方法
1.3.1對照組口服復方氨肽素片(重慶華邦制藥股份有限公司),5片/次,2次/d,連續(xù)治療8周。
1.3.2試驗組穴位埋入藥線聯合李可“烏蛇榮皮湯”治療。
1.3.2.1穴位埋入藥線(1)制備藥線:選取優(yōu)質丹皮、丹參、赤芍、生地、當歸、白鮮皮各20 g,高壓蒸汽滅菌10 min,75%乙醇250 ml浸泡至少1周,過濾藥物乙醇溶液備用;將醫(yī)用可吸收羊腸線剪成1~2 cm小段,浸泡于藥物乙醇溶液中至少1周,待羊腸線顏色與藥液顏色相近即可。(2)取穴:膈俞、血海、曲池、三陰交、足三里、風市等,單側取穴,左右交替。(3)操作方法:穴位局部0.5%碘伏常規(guī)消毒,根據穴位進針深度將羊腸線從針管前端放入埋線針管內,快速進針透皮,緩慢進針,待患者產生明顯針感后緩推針芯、退針管,將羊腸線留在穴位所在肌肉層,出針時以消毒干棉球按壓針孔片刻以防出血,外用創(chuàng)可貼保護針孔。穴位埋入藥線1次/2周,連續(xù)治療4次,共8周。
1.3.2.2李可“烏蛇榮皮湯”由生地、當歸各30 g、桂枝10 g,赤芍15 g,川芎、桃仁、紅花各10 g,丹皮、紫草各15 g,(炙)何首烏、白蒺藜各15 g,白鮮皮30 g,烏梢蛇15 g,(炙)甘草10 g組成,1劑/d,早晚飯后0.5 h口服,連續(xù)服用8周。
1.4觀察指標(1)PASI:包括皮損面積評分和皮損嚴重程度評分;(2)臨床療效:以治療后PASI下降>90%為基本痊愈,下降60%~89%為顯效,下降20%~59%為有效,下降<20%為無效,計算總有效率,總有效=基本痊愈+顯效;(3)外周血CD4+和CD8+T細胞水平:采用美國BD公司生產的FACSCalibur型流式細胞儀檢測試驗組治療前后CD4+和CD8+T細胞水平,CD4和CD8單克隆抗體購自蘇州基因公司,為Immunotech 產品。
2.1PASI治療前對照組PASI為(17.79±7.36),試驗組為(18.46±7.28),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43,P>0.05);治療后對照組PASI為(7.46±2.63),試驗組為(4.82±2.78),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4.47,P<0.001)。
2.2臨床療效對照組基本痊愈13例、顯效6例、有效6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為63.3%;試驗組基本痊愈46例、顯效21例、有效6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88.2%。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8.66,P<0.01)。
2.3CD4+和CD8+T細胞水平試驗組治療前CD4+和CD8+T細胞水平與健康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t值分別為4.00和5.73,P<0.01);試驗組治療后CD4+T細胞水平與健康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1.47,P>0.05),CD8+T細胞水平與健康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5.45,P<0.01,見表1)。
Table1Comparison of the CD4+T and CD8+T cell levels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and the healthy group
組別例數CD4+T細胞CD8+T細胞健康對照組304072±3482686±464試驗組 治療前763496±7563445±663 治療后763884±6623234±467
臨床工作中所收治的尋常型銀屑病患者中,中醫(yī)辨證以風熱血燥型居多,約占80%以上,因此,本研究將尋常型銀屑病中醫(yī)辨證為風熱血燥型白疕患者作為觀察對象,采用穴位埋入藥線聯合李可“烏蛇榮皮湯”進行治療,從宏觀角度觀察PASI變化及臨床療效,微觀角度觀察外周血CD4+和CD8+T細胞水平變化,國內外同類研究較為少見。
穴位埋入藥線治療尋常型銀屑病符合中醫(yī)學簡、便、廉、驗的特點,是針刺、埋針和中藥作用的有機結合,對機體有綜合調節(jié)作用。穴位埋入藥線時的針刺效應可使患者產生強烈針感,具有比毫針更強的刺激作用,而藥線埋于穴位內2周才會被完全吸收,具有持久的穴位刺激作用:膈俞穴散熱化血,血海穴調理血分,曲池穴清熱祛風,三陰交滋陰養(yǎng)血潤燥,足三里扶正祛邪,風市穴疏散風邪,6穴配合具有清熱涼血祛風的作用。藥線中所含中藥成分對機體具有調節(jié)作用,丹皮、丹參、赤芍、生地清熱涼血活血,生地、當歸養(yǎng)血潤燥,白鮮皮清熱解毒燥濕、祛風止癢,6藥合用亦具有清熱涼血祛風的作用。
李可“烏蛇榮皮湯”為我國著名老中醫(yī)李可所創(chuàng),方以桃紅四物湯合桂枝湯養(yǎng)血潤燥,活血祛瘀,通調營衛(wèi)。(炙)何首烏配白蒺藜可滋養(yǎng)肝腎,養(yǎng)血祛風止癢;丹皮、紫草涼血解毒;白鮮皮清濕熱而療死肌,為風熱瘡毒、皮膚癢疹特效藥,烏蛇祛風、通絡、止痙,亦是皮膚頑癥特效藥。諸藥相合,可調和營衛(wèi)、養(yǎng)血潤燥、清熱涼血、活血祛瘀。本方與埋入藥線的取穴、藥線所含中藥成分都直接契合風熱血燥型尋常型銀屑病的病機,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治療后PASI明顯低于對照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
PASI是Fredriksson等[6]于1978年為評價維A酸治療銀屑病的療效而根據銀屑病患者的臨床表現設計的,主要用于評價藥物的臨床療效,之后廣泛應用于皮膚科領域。Berth-Jones等[7]的研究比較了3種評價銀屑病嚴重程度的方法,結果表明PASI可靠性是最高的。本研究中試驗組總有效率與陳仲等[8]采用穴位埋入藥線聯合復方甘草酸苷治療銀屑病的總有效率相近,但本研究中試驗組療程僅為8周,明顯短于其報道90 d;而陳仲等[8]的穴位埋入藥線治療頻率為1次/5 d,本研究1次/2周,減少了患者就診次數和針刺痛苦。
既往研究表明,銀屑病患者CD4+T細胞水平低于健康人,CD8+T細胞水平高于健康人,本研究結果與之一致。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治療后CD4+T細胞水平與健康對照組無明顯差異,但CD8+T細胞水平仍高于健康對照組,表明穴位埋入藥線聯合李可“烏蛇榮皮湯”可改善尋常型銀屑病患者免疫功能,但限于本研究樣本量較小、觀察時間較短,未觀察到其對CD8+T細胞水平的影響,有待于在今后的研究中進一步深入觀察和驗證。
1劉曉明,欒莉.銀屑病的長期治療和管理[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13,27(1):1-4.
2閆玉紅,盧傳堅.具有中醫(yī)特色的銀屑病慢病管理模式初探[J].遼寧中醫(yī)雜志,2013,40(1):43.
3王光超.皮膚病及性病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538.
4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277.
5程龍,劉炳林,韓玲.中藥新藥治療銀屑病臨床評價關注點探討[J].中國藥物評價,2012,29(1):93-94.
6Fredriksson T,Pettersson U.Severe psoriasis-oral therapy with a new retinoid[J].Dermatologica,1978,157(4):238-244.
7Berth-Jones J,Grotzinger K,Rainville C,et al.A study examining inter-and intrarater reliability of three scales for measuring severity of psoriasis: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hysician′s global assessment and lattice system physician′s global assessment[J].Br J Dermatol,2006,155(4):707.
8陳仲,洪文彬.穴位埋線聯合復方甘草酸苷治療銀屑病的臨床應用[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2,19(33):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