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玲
(浙江橫店影視職業(yè)學院 浙江東陽 322118)
2005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lián)合印發(fā)《關于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yè)生面向基層就業(yè)的意見》,之后全國開始推行大學生村官計劃。2008年,中組部、教育部等部門聯(lián)合下發(fā)了《關于選聘高校畢業(yè)生到村任職工作的意見》,決定從2008年開始,連續(xù)5年一共選聘10萬名大學生到農村任職。截至2012年,五年之期已滿,大學生“村官”計劃也取得了階段性建設成果,在促進新農村建設、解決大學生就業(yè)等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但是同時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如大學生村官的高流失率。究其原因,除制度因素外,不乏有大學生村官自身原因。大學生村官在個人發(fā)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如果不能得到及時解決,那么就會影響他們在實際工作中應發(fā)揮的主觀能動性,從而被動地接受工作安排,待當初的新鮮感消磨殆盡,便會萌生離職之念。探析并解決大學生村官個人發(fā)展狀況中遇到的問題,有利于促進大學生村官個人的發(fā)展,健全大學生村官長效機制,減少大學生村官的流失。
義烏市從2006年開始選聘高校畢業(yè)生到農村社區(qū)工作,截至2012年11月底,累計選聘了695名大學生村官,分別擔任村黨支部副書記、村支部書記助理或村委會主任助理。
為實現(xiàn)大學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動”的良性循環(huán),義烏市委組織部鼓勵表現(xiàn)優(yōu)秀、群眾認可、有志于長期扎根的大學生村官擔任村兩委負責人,定向招考大學生村官,對報考公務員的優(yōu)先錄取,對參加事業(yè)單位的考試的給予加分,也向報考研究生的村官提供優(yōu)惠政策,并且鼓勵在崗大學生村官自主創(chuàng)業(yè),最高可獲5萬元補助。除此之外,義烏還開展“百名大學生村官進百企”活動,旨在培養(yǎng)鍛煉大學生村官多崗位適應性,有助于拓寬大學生村官的出路。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法,以義烏市在崗大學生村官為調查對象,考察影響大學生村官個人發(fā)展中的一些問題,例如自我認同度、任職疑慮與期滿求職意向等,并對調查問卷統(tǒng)計結果進行了認真分析,力求真實展現(xiàn)大學生“村官”個人發(fā)展中遇到的問題,為今后進一步促進大學生“村官”個人的發(fā)展,健全大學生“村官”長效機制提供有益的參考。
此次調查共發(fā)放問卷300份,收回有效問卷229份,有效回收率為76.3%。
表1 主要特征Table 1 Main Characteristics
從性別比例上來看,男性大學生村官比女性占要多出21.2%,說明男性是大學生村官中的主力軍。政治面貌方面,大學生村官中中共黨員占了大多數(shù),其次是共青團員,在一定程度上說明黨員和共青團員能積極響應國家大學生村官政策的號召,并起到了很好的先鋒模范作用。任職年限方面,67%的大學生村官任職1年以上。經過1年的歷練,他們對大學生村官崗位和工作都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這對于深入研究大學生村官個人發(fā)展狀況增加了可參考性。
1.求職動機。根據圖1,在求職動機上,41.8%的大學生村官選擇的是因為響應國家號召,排在后面的是就業(yè)壓力大,再次是國家提供的優(yōu)惠政策,其余的主要是想在農村干一番事業(yè)和隨大流。這說明大學生選擇當村官是一方面主要是響應國家號召,想在農村有所作為,干一番事業(yè),另一方面是因為形勢所迫,就業(yè)壓力大,而大學生村官希望享受國家的優(yōu)惠政策,主要是考公務員優(yōu)先錄取、考事業(yè)單位和考研加分等。
2.薪資滿意度。目前,義烏到農村與社區(qū)工作的大學生年收入為2-3萬,每個月1000多的經濟收入需要承擔伙食、交通、通訊和應酬等費用的支出。在物價上漲,貨幣貶值的今天,這點薪資根本無法保障。大部分村官成了“月光族”,甚至需要向家人朋友借錢周轉。從圖2數(shù)據可知,只有7.4%的大學生村官對自己的工作收入是較滿意的。這說明目前的薪資水平無法滿足大學生村官的需求。
3.自我認同度。自我認同度與大學生村官的價值感有著密切的關系。從圖3可知,大學生村官的自我認同度不高。第一是因為部分人選擇村官“動機不存”,或是為了緩解就業(yè)壓力,或是沖著國家的優(yōu)惠政策。從一開始他們就對村官這份職業(yè)沒興趣。而那些躊躇滿志的大學生村官因為在基層受挫,自我認同感降低。24.5%的大學生村官不清楚自我認同度。說明大學生村官比較迷茫。
4.大學生村官前景展望。大學生村官對于村官發(fā)展前景的展望并不樂觀,根據圖4,認為很有發(fā)展前景的大學生村官只占17.7%。這種不樂觀的心態(tài)促使大學生村官在聘任期內就開始為自己三年聘用期滿后做各種打算。
5.大學生村官任職期滿后求職意向。由圖6可知,對于任職期滿后的打算,只有13.2%的大學生村官選擇了續(xù)聘。65.6%的大學生村官選擇了考公務員或事業(yè)單位,這與圖1中有19.1%的沖著國家的優(yōu)惠政策報考的大學生村官相比,比例有較大幅提升。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說明大學生村官為個人發(fā)展另謀出路。有16.2%的大學生村官選擇了自主創(chuàng)業(yè),另外,分別有3.0%和2.0%大學生村官選擇了人才市場再就業(yè)和考研。從以上數(shù)據可以看出,義烏市大學生村官任職期滿后的意向,首選是考公務員或事業(yè)單位,其次是自主創(chuàng)業(yè),第三是續(xù)聘,再就業(yè)與考研位列第四、五位。
從調查結果來看,部分大學生選擇當村官是響應國家號召,想在農村干一番事業(yè),但是也有部分大學生村官的求職動機上存在著功利性,將選擇到農村社區(qū)任職作為前站職業(yè),先選擇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職業(yè),暫時解決就業(yè)問題,然后以此為跳板選擇更好的就業(yè)崗位。由于理想與現(xiàn)實的差距,任職期間大部分大學生村官自我認同度低,存在各種顧慮,主要是3年合同期滿后出路問題。就出路問題而言,只有極少部分村官選擇續(xù)聘,大部分選擇考公務員或事業(yè)單位。從中可以看出,經過一段時間村官體驗之后,更多的大學生村官加入“跳槽”隊伍。
1.搭建大學生村官成長平臺。第一,崗前思想教育與培訓,穩(wěn)定心態(tài)。部分大學生村官沒有從思想上樹立扎根農村的觀念,把擔任村官看做是事業(yè)的“跳板”。雖然在農村社區(qū)工作,首先想的是有機會就考公務員和事業(yè)單位。因此要對即將任職的大學生村官加強崗前思想培訓,教育他們當村官不是只是“跳板”,應一心一意投身新農村建設。大學生村官的出路實際上掌握在自己手里。任職期滿后,無論走哪一條路,都需要豐富的社會經驗。農村中也可以學到很多東西。因此,對于大學生村官來說,只要切實把村官當好了,任何出路都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把握人生目標,切不可隨大流。第二,提升大學生村官的自我認同感。大學生村官應充分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宣傳科學文化知識,引導農民按市場需求發(fā)展產業(yè),幫助農民增加收入。同時,大學生村官需學習農村的政策法規(guī),學習農村實用技能;要扎根農村,深入群眾,了解群眾所思所想,耐心聽取村名的訴求,有針對性地化解鄰里矛盾。第三,農村社區(qū)的幫扶。大學生剛剛走出校園,還保留著學生的思維模式和大學的生活習慣。面對農村社區(qū)復雜的人際關系和群眾矛盾,部分帶著遠大的抱負勵志投身農村建設的大學生村官在初期的新鮮感喪失后,容易產生挫敗感和失落感。村社區(qū)干部應積極幫助他們及時進行心態(tài)調整,針對在工作中產生的為畏難情緒做耐心細致的指導。
2.建立大學生村官的長效機制。大學生村官的流失除村官自身原因外,體制原因也不能忽視。據部分大學生村官反映,他們缺乏保障,身份非官非民,身份尷尬,不能融入原有的村干部體系,不能參與重要問題決策,只能干事務性工作。再加上,大學生村官薪資待遇低,社會保障機制不健全,大學生扎根農村還存在后顧之憂。所有這些都導致大學生村官對其自身的人生和職業(yè)規(guī)劃形成確信的預期,從而導致大學生村官的大量流失。因此有必要探索建立大學生村官的長效機制,解決大學生村官身份問題,提高工資福利待遇。
[1]關于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yè)生面向基層就業(yè)的意見[EB/OL].http://www.offcn.com/zhaokao/zcfg/2011/01/13/26835.html.2005-07-13.
[2]中組部就《關于建立選聘高校畢業(yè)生到村任職工作長效機制的意見》答記者問[EB/OL]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9-05/05/content_11318123_1.htm.2009-05-05.
[3]浙江義烏“百名大學生村官進百企”[EB/OL].http://www.people.com.cn/h/2012/0810/c25408-743886500.h,2012-08-10.
[4]大學生村官“卸任”之后路在何方?[EB/OL].http://www.ywnews.cn/content/201005/22/ywnews_94404.htm.2009-10-26.
[5]盧芳霞.論大學生村官之出路——基于浙江紹興市的調研 [J].中共浙江省委黨校學報,2010,(02):11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