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漢振在7月15日的《廣州日報》上撰文指出:近日,韓亞航空在中國20多家報紙刊登廣告,就空難事件向中國人致歉。此舉符合韓國人重視形象塑造的一貫做法與傳統(tǒng)。近幾年來,韓國在各國主流媒體與國際都市的核心地帶策劃了一系列形象廣告,凸顯了他們大力包裝、推銷、提升國家形象的努力。類似廣告既宣傳韓國語言、飲食文化,更宣傳其旅游資源。比如2010年2月,韓國一家電影公司隆重推出泡菜廣告,目的在于“糾正外國人對泡菜的錯誤認識”;2012年年底。紐約時報廣場連續(xù)幾天播出宣傳韓國拌飯的廣告片。韓國人的一系列國家形象“包裝工程”,還涉及敏感的政治議題。2008年7月,《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先后刊登韓國擁有對獨島(日本稱竹島)領土主權的整版廣告。2010年3月1日,紐約時報廣場的“CNN新聞廣告板”開始播放“獨島是韓國的”主題廣告。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兩則廣告看似是“政治公關、主權行為、國家意志”,實則卻均由韓國民間人士策劃。如此種種,都深刻反映了韓國人一貫具有強烈的自尊心意識、維護形象的公關意識。盡管過分注重“表面功夫”行為,可能導致社會精神文明的膚淺化,但韓國社會“政府+企業(yè)+民眾”三位一體式呵護韓國國家形象的“苦心經營”,的確也有值得我們借鑒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