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
要讓孩子心理的滿足感來自自己的努力,而不是來自無謂的夸贊。
事實上,孩子更像是成人世界的一面鏡子,你的贊美會令他形成心理定勢,產(chǎn)生刻意討好的心理。
孩子的“成人化”不代表聰明
有一次去一家幼兒園參觀,一件小事令我印象深刻。
我們來到一個中班,班里有十幾個孩子,當時可能是自由活動時間,小朋友們有的看書,有的聊天,有的在玩玩具……班主任老師看見我們進來,便招呼孩子們說,有阿姨來看你們了,大家過來打個招呼。一個眼睛圓圓的小女孩飛快跑過來,拉著朋友的衣服甜甜地喊:阿姨好!
朋友很是感動,蹲下身子摸著女孩的頭說,這孩子真聰明。老師在一旁說,是啊,她很懂事,像個小大人。
我看見玩具柜前坐著一個小男孩,我們的到來并沒有引起他的注意,我走過去,他手上正擺弄著一塊積木,我蹲下來問他,你在做什么?能告訴阿姨嗎?他抬頭茫然地看了我一眼,好像沒聽懂的樣子,自顧自忙去了。
老師過來,想要對他說什么,我連忙擺了擺手。
相信大部分人的感受都跟我那個朋友一樣,都喜歡那個聰明的女孩,這樣的孩子回到家,家長也會覺得老師教導有方,這樣的孩子帶出去,家長是很有面子的。
在我們小區(qū),便常??吹竭@樣的畫面,兩個媽媽帶著孩子碰見了,媽媽都會讓自己的孩子向?qū)Ψ絾柡?,一個小朋友問好了,那個沒問好的小朋友的媽媽便說,你看XX多乖,多有禮貌。然后對自己的孩子說,你以后要向他(她)學習,知不知道?于是一個孩子帶著驕傲的神情,另一個不服氣地走開。
我們往往把孩子的一些成人化行為視為聰明。
比如孩子主動跟客人打招呼,客人會夸他,真聰明!
孩子夸老師美麗,老師也會夸他,你真聰明!
孩子在你生氣的時候不出聲,甚至扮鬼臉逗你,你會破涕為笑,夸他聰明。
孩子把一首流行歌曲學得惟妙惟肖,大人們也會開心地說,真是個聰明的孩子!
…………
事實上,孩子更像是成人世界的一面鏡子,你的贊美會令他形成心理定勢,產(chǎn)生刻意討好的心理。
如果他跟你喜歡的人打招呼,得到你的夸獎,那么下次他看到你恭維某人,他也會跟著討好;
如果他把你夸獎別人的話拿去夸獎老師得到贊美,那么為了讓老師喜歡他,他會多次使用這個辦法;
如果你每次生氣都因他的妥協(xié)而消氣,那么他將學會對你察言觀色,掌握一套對付你的辦法,而不是真正懂得錯在哪里;
如果一切流行的東西都令大人感興趣,那么,他會自然而然變得關(guān)注這一切,以成人的愛好為自己的愛好。
專注的孩子真“聰明”
聽幼兒教育學家孫瑞雪的講座,她指出,一個人的智慧所能達到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的專注力。
大科學家愛因斯坦便是最典型的例子。眾所周知,童年的他是個遲鈍的,被認為有點弱智的孩子。在一次手工課上,他拿出了一把制作拙劣的小椅子。
我們想想吧,第一,他為什么沒有像某些小朋友一樣,讓家長幫其制作一件相對精美的手工制品?第二,當老師說再沒有比這更拙劣的小椅子時,他為什么毫不猶豫地拿出書包里的那個?告訴老師,他第一次做的比第二次更差。
我得到的結(jié)論是,他有一位偉大的,深諳教育之道的母親,她沒有讓孩子聰明到請大人幫他完成作業(yè),同時,她培養(yǎng)了孩子坦然的心態(tài),事實是怎樣便怎樣。然后,她教會孩子正確的榮辱觀,第二次比第一次進步了,那便是值得驕傲的事情,如果不滿意,那么還有第三、第四次。
據(jù)說愛因斯坦退學后,是她自己在家教育他完成學校的課程。而正是童年這份誠實而不退縮的精神為愛因斯坦打下未來發(fā)現(xiàn)相對論的基礎(chǔ)。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臺梭利博士認為,孩子最偉大的天性是他的專注力,成人的教育應(yīng)致力于以兒童為中心,自由地發(fā)展他們與生俱來的美好天性,教育應(yīng)成為孩子天性的催化劑而不是成為奴役它的工具。
所以,我更喜歡文章開頭幼兒園里那個不理我的孩子,專注力,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對自己智力的一種完善方式,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默默完善著自己,很多大科學家之所以有兒時愚鈍的記錄,也許就因為心無旁騖吧?
那個冷漠的男孩,在成長過程中,他的專注力如果不被打擾,一直堅持下來,一定會在將來的某天引領(lǐng)他走向成功,成為他的獨特個性。
所以呢,下次,請你在孩子努力完成某項工作時夸他聰明,而不是在他刻意模仿成人的時候。
個性的充分發(fā)揮是聰明
那么具體在什么時候應(yīng)該夸孩子聰明呢?
如果一個四五歲的孩子很努力地從一數(shù)到了一百,他自己感覺很興奮,你可以夸他聰明,這是項有益的腦力過程;
如果孩子埋頭苦干,搭起一座積木或模型,你也可夸他聰明,他的成果來自于堅持不懈的動腦動手;
如果大一點的孩子獨立完成習題或作業(yè),那么,無疑,這也是聰明的表現(xiàn)。
基督有句名言,每個嬰兒來到人間,都帶來一個信息,那便是上帝對人類仍未失望。
孩子天生具有許多美德,只是他們并不懂得,在他們刻意模仿成人的時候,許多美德會失去,而成人之所以迷戀童真世界,也是因著自身的失落。
家長的正確夸贊有利于孩子正確的智慧方向,令他發(fā)揮他天生的專注性,令他對純粹的腦力勞動感興趣,令他因勞而獲,心理的滿足感來自自己的努力,而不是來自無謂的夸贊。
無原則地夸贊或許會令孩子一時喜悅,但形成習慣,便會令孩子世故,人云亦云。所以呢,下次,請你在孩子努力完成某項工作時夸他聰明,而不是在他刻意模仿成人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