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媛 才正 馮建超
【摘要】歇后語是漢語中的一種特殊現(xiàn)象,是我們傳統(tǒng)文化的一部分。它產(chǎn)生于人們的生活實踐,蘊涵了豐富的思想性,而且貼近生活、形象又詼諧。諧音雙關歇后語是歇后語的一種,且占相當大的比例,本文從語音隱喻角度對歇后語中的諧音雙關歇后語進行了淺析。
【關鍵詞】歇后語 隱喻 諧音雙關歇后語
【中圖分類號】H13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04-0008-01
歇后語是漢語俗語體系中的一種,是我國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創(chuàng)造出來的一種特殊的語言形式,是一種短小、風趣、形象的語句。歇后語屬于廣義的俗語,由前后兩部分構(gòu)成,前一部分是比喻或隱語,像謎語里的“謎面”,后一部分是對前一部分的說明解釋,像謎語里的“謎底”,是表達意義的重要部分,通常只要說出前半截,就可以領會或猜出它的本意,因而叫作“歇后語”,人們也常常把它稱為“俏皮話”。 歇后語通過運用比喻、諧音、雙關等修辭手法,在嬉笑甚至怒罵中使表達更加犀利、干脆痛快,使語言具有質(zhì)樸的藝術魅力。我們知道歇后語可以分為喻義歇后語和諧音雙關歇后語。諧音雙關的歇后語,它的后一部分借助音同或音近現(xiàn)象表達意思,這是一種“言在此而意在彼”妙語雙關的現(xiàn)象。比如我們所熟知的“旗桿頂上綁雞毛——好大的撣(膽)子。歇后語有字面意思也有隱喻義,因此我們從其隱喻角度入手分析諧音雙關歇后語。
一、隱喻
現(xiàn)代認知語言學認為,隱喻不僅是一種語言現(xiàn)象,而且是人類認識世界的方式,而語言正是人類基于自身經(jīng)驗的認知結(jié)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人類最早認識自己周圍立體的、有形的、具體的東西,包括人體本身及其器官,借助于這些具體事物的詞語來表達抽象的概念,這就形成了“萬物是人”的隱喻概念系統(tǒng)”[1]因而隱喻是通過某一領域的經(jīng)驗來認識另一個領域的經(jīng)驗,就是說人們用自己較為熟悉的經(jīng)驗領域來理解相對較生疏的領域,這樣人們在歇后語中用熟悉的事物來表達自身的認識和對社會、對世界的了解。例如:和尚打傘——無發(fā)(法)無天。前一部分是說和尚打傘這件事,后面就通過諧音的方式映射到了更深層的涵義,即指人做事不受管束,任意做壞事。
二、語音隱喻
“語音隱喻”的概念最早是由外國學者Ivan Fónagy在1999年提出的,主要從發(fā)音方式和它所表達的意義角度展開論述。該理論漸漸引起國內(nèi)學者的重視,李弘認為,“語音隱喻實際上是語音與其所指對象或所表意義之間的相似性的問題,即能指與所指之間的相似性問題,因為相似性主要討論語言形式在音形和結(jié)構(gòu)上與其所指之間存在映射性相似的現(xiàn)象?!盵2]如一些由擬聲詞構(gòu)成的歇后語,“石雞上南坡——咯咕咯(各顧各)”,原本“咯咕咯”指雞的叫聲,而與“各顧各”產(chǎn)生聯(lián)系正是因為它們在語音上的相似性,因而有了“自私,每個人只顧自己”的意思在里面。語音隱喻可分為三種:1.同音同形異義。例如:兔子跟著月亮跑——沾光,沾光在這里表面意思是接觸到月光的照耀,而深層意思是憑借人或事物等外部因素得到利益、好處。上面的這個歇后語利用了兩者語音上的相似性構(gòu)成一個語音隱喻,完成了從字面的具體情境到深層抽象領域的映射。2.同音異形異義。例如:繡花針扎泥鰍———又奸(尖)又猾(滑),通過同音異形字在語音上把毫無關系的兩個意思聯(lián)系起來。3.近音異形異義。例如:馬蜂的兒子———歹(帶)毒,比喻非常狠毒。
三、諧音雙關歇后語
諧音雙關歇后語在歇后語中占很大的比重。諧音雙關歇后語在歇后語中占相當大的成分。王寅曾對溫端政主編的《中國歇后語大全》的B 條下共收的2560條歇后語進行調(diào)查,結(jié)果發(fā)現(xiàn)運用語音隱喻所構(gòu)成的歇后語多達15. 4%。[3]“諧音雙關歇后語是基于上面第二種同音異形異義的語音隱喻之上形成的,它是根據(jù)歇前部分事物所特有的聲音,歇后部分采用同音字或近音字,使其意義一語雙關?!盵4]例如:蛤蟆跳井——不懂(撲通),撲通和不懂本是屬于兩個領域,撲通是擬聲詞,是指蛤蟆跳水的聲音,而不懂是指對某件事情不懂、不明白,這一歇后語是通過“撲通”和“不懂”構(gòu)成諧音雙關的,且頗幽默性。又如:隔窗吹喇叭———名聲在外( 鳴聲在外),一個是喇叭的鳴聲,而一個是指普遍被認定的一個人的品德或者某人受到的評價,屬于兩個領域的詞,這同樣是通過諧音將兩者聯(lián)系起來的構(gòu)成了雙關,且“鳴聲”更突出了“名聲”,“名聲在外”這一詞通過諧音雙關歇后語表達出來,意義更加淺顯易懂,也頗具詼諧性,能給人以深刻印象。這樣的諧音雙關歇后語還有很多。例如:
一串錢九百九——不成調(diào)(吊)兒
大公雞鬧嗓子——別提(啼)了
一個墨斗彈出兩樣線——思(絲)路不對
七十歲配眼鏡——老話(花)
丈八的灶臺——高照(灶)
下雨不打傘——臨(淋)到頭上了
山林中燒火——就地取材(柴)
下雨出太陽——假情(晴)
四、小結(jié)
歇后語作為漢語獨有的一種具有幽默性質(zhì)的言語交際形式,在人際交往中具有維護人際關系的功能,可以營造更和諧的談話氛圍。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我們可以在前人的基礎上大膽創(chuàng)新,讓歇后語這一形式在新的時代發(fā)揮它更大的魅力。諧音歇后語作為歇后語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語音方面使歇后語更加淺顯易懂,也有其獨特的審美價值和語言價值,值得大家去學習研究。
參考文獻:
[1]劉佳. 解析漢語動物詞歇后語的隱喻現(xiàn)象.文教資料,2011(2):47-48
[2]李弘. 語音隱喻初探[J]. 四川外語學院學報, 2005(3):70-74
[3]王寅. 認知語言學[M]. 上海: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7
[4]李弘. 語音隱喻初探[J]. 四川外語學院學報, 2005(3):70-74
作者簡介:
李媛(1992.08-),女,遼寧海城人,本科生(大三),專業(yè):對外漢語。
才正(1992.06-),女,遼寧盤錦人,本科生(大三),專業(yè):對外漢語。
馮建超(1990.06-),女,遼寧朝陽人,本科生(大二),專業(yè):漢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