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探析寧海地名的語言文化特征

      2013-04-29 07:30:13金武斌
      現(xiàn)代語文 2013年4期
      關鍵詞:寧??h寧海

      摘 要:地名是人們賦予各個地理實體的專有名稱?!皩S忻Q”表達了地名的語言學特征,“人們賦予”顯示了地名的社會性。地名是一種重要的象征性符號,是“人類歷史文化的活化石”,其中所蘊含的豐富的自然和文化內涵,可以反映某一民族、某一地區(qū)以及某一歷史階段的地理特征、物產經濟、歷史事實(事件或人物)、歷史變遷以及宗教信仰等。寧海地名反映了自古以來寧海所處浙東地區(qū)獨特的地形地貌,描繪著寧海的地域特色、經濟類型,記錄著寧海悠久的歷史史實和民間傳說以及當?shù)孛癖姷纳屏济篮玫男睦碓竿偷赖虑椴?,由此我們可以感受到浙東寧海特有的語言文化內涵。

      關鍵詞:寧海 地名 文化

      一、引言

      寧海,寧波市屬縣,位于浙東沿海,屬長三角南翼。西境為道源佛宗的天臺山,是面海迎氣的半座碧玉;東依三門灣、象山港兩顆寧靜清澈的明珠,地理環(huán)境優(yōu)越,文化積淀深厚。南宋時,寧??h尹吳子良曾記題寧海民風:“寧海之民力耕釣,安賦輸,見謂勤樸,于今尚爾?!鼻叭舜_立地名,昭示了集自然環(huán)境和歷史文化為一體的境域文化,是地名文化的寶貴遺產。本文將以歷史文獻資料為基礎,結合社會發(fā)展現(xiàn)狀,將浙東寧海獨特的地名文化風景展現(xiàn)在讀者眼前。

      二、寧海地名所蘊含的自然與文化特色

      “西晉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08年)平吳,王睿以兵狥地,請析臨海之北二百戶,鄞地八百戶置寧海縣,治白嶠,屬臨???,隸屬于揚州?!保ǔ绲潯⒖滴跄觊g《寧??h志》)這是關于寧海建縣現(xiàn)存最早的記載。

      寧??h處于寧波與臺州的交界地,因地理位置及過去行政建置的變更,受這兩地文化影響較大。寧海方言屬吳語,是吳語明州片跟臺州片之間的過渡性方言。語言的影響也體現(xiàn)在寧海的地名用字之中。寧海的地名用字可以簡分為三類:一是音識字義的轉換;二是使用寧海方言,如“太陽”稱“日頭”;三是罕見字,如“洋、頭、坑、寮(意為草屋,今改作‘遼)、廣(音同‘演,就涯筑屋之義而非‘廣之簡化)、爛(意為潮濕之地,今見之于地名如‘爛灣等)、搭、跳、孔”等。

      地名不論是語音、構詞還是語義、修辭都與地域歷史、社會生活和民族心理有著密切聯(lián)系。綜合分析地名命名規(guī)律和寧海地名特殊性,我們發(fā)現(xiàn)寧海地名的形式首先以其自然地形地貌或自然與社會結合影響為主,次之為歷史故事以及神話傳說的遺留,最后為社會經濟因素影響。

      三、地名中的地形地貌

      寧海縣依山瀕海,既有山區(qū),又有平洋(意為平坦有水的地形,也指小塊平原之地)和海濱,地形復雜多樣。因而在封建社會時期經濟發(fā)展落后。

      古時曾任寧??h令的樓府感嘆道:“見其市井蕭條,人物稀鮮,官舍卑陋,山嶺崎嶇,無一事可人意。誓斷不復過此”(光緒年間《寧??h志·藝文外編》)。樓府于宋政和六年、宣和二年上任寧海,此文為其前兩次過寧海的印象。如今自然環(huán)境對社會經濟發(fā)展的限制已經變小,但對地名的影響依舊深刻。古時曾有一將軍途經三門灣,觀海面寧靜,已無先前的驚濤怒浪,故名“寧?!?。在山區(qū),群山連綿、崗嶺起伏、溪水匯流、坑岙錯落,因而其附近的村名多見“山、峰、嶺、崗、峧、溪、潭、巖”諸字。如“古鷲嶺、相見嶺、海游嶺、丹邱、浮門”等;在平洋,田地成片、阡陌縱橫,其村名多見“洋、畈、田、地、壇、坦”等字,如“黃壇”;在海濱,塘田相毗海港內伸、水網交錯、渡閘分布,其村名多見“塘、嶼、攙(非今讀音)、浦、涂、渡、港”諸字,此類村名占全縣多數(shù),也是地名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純粹以自然事物命名的地名

      紫溪鄉(xiāng)的“璜溪口”、雙湖鄉(xiāng)的“桶坑”“雪潭”、茶院鄉(xiāng)的“嵐峰”等都因村落處于特殊的地形地貌之間而得名,其中“五楓樹”“榧坑”等皆以植物命名,如“五松坑”之名源于五棵松樹。

      舊時,村道旁有五棵古松,猶如“五大夫”,故以五松為村名?,F(xiàn)在古松不存,然而古松旁的一棵巨大的紅豆杉至今依舊傲然聳立。村民說紅豆杉和五大夫松都是老祖宗600余年前種下的,見證了村中的滄桑變遷,而進出村內外的村民看到古樹,就會產生對祖宗的崇仰之情。

      全縣還存兩例因村旁存在特殊聲音而得名的村子,其一為胡陳鄉(xiāng)響巖村,以村后有巨巖,風起時巖下空氣回蕩作悶雷聲,響巖還不時出現(xiàn)透出青煙、射出金光的現(xiàn)象,遂以“響巖”名村。曾有地質測繪者觀后說:風襲金字山,金山回旋風,金撞此巖必響也。其二乃位于梅林鎮(zhèn)仕西村后的山嶺,也因發(fā)出響聲的巖石而命名為“響巖嶺”。此類命名不僅反映了奇特的自然環(huán)境,更體現(xiàn)了當?shù)厝嗣衿婷畹纳钪腔邸?/p>

      (二)因含水而得的地名

      “浦”,古代“浦”與“步”“埠”相通,意為河流注入江海和碼頭,渡口。有唐柳宗元《永州鐵爐步志》為證:“江之滸,凡舟可縻而上下者曰‘步?!睂幒>硟人W密集,較大的有大溪、白溪、楊溪等縱橫交匯,四達通海,故在地名中以“浦”字殿后的依然還存在,著名的如“回浦”“龍浦”?!巴俊币鉃楹恿骰蚝A鲓A雜的泥沙在地勢較平的河流入海處或海岸附近沉積而成的淺海灘,如“毛嶼涂、鐵獅涂、雙盤涂和蛇蟠涂”等等。毛嶼,原為懸水島,出入須擺渡。古詩云:“西浦游人歸,扁舟已東渡。岸畔大聲呼,呼到碧山暮。”可見當時交通十分不便。起初,“箬嶼、毛嶼”兩地均未正式命名?,F(xiàn)在的毛嶼,地形好似俯臥的鰨箬魚,而箬嶼像蹲著的饞貓。按民間風俗所言,兩地風水有相克之意,因為貓總愛偷腥。經過大家的公議,將形如鰨箬的島嶼叫貓嶼,形似貓的島嶼稱箬嶼。這樣一來,化兇為吉,相生相克,有利于大家共同發(fā)展。滄海桑田,海涂淤積,島與陸地連成一片,為書寫方便,“貓嶼”逐漸被寫成“茅嶼”“毛嶼”,但民間仍有人稱“貓嶼”。

      “水”不僅體現(xiàn)在通名中,專名中帶有“水”含義的地名也有很多,如“隔水洋、淡水港、兩水孔、淡水路”等。力洋位于蒼山之南,瀝水穿村而歸大海,故有“蒼山之水,瀝水之陽”之美名。蒼山,茶山別名,南宋丞相葉夢鼎有“蒼山十絕”律詩流傳于世。瀝水發(fā)源于茶山之巔的桃花坑水,瀝水水路向南,古人以南為陽,取其諧音,故稱“瀝洋”。1962年,改稱“力洋”,“力”是“瀝”的簡化字。“力洋”還有另一名叫“里洋”。據說現(xiàn)在的“力洋”在古時候除蛇頭、東山頭外,全是海洋,俗稱“里洋”,古渡一帶稱“外洋”。滄海變桑田,至今,當?shù)匕傩杖园选傲ρ蟆弊鞴倜Q謂,平時稱“里洋”者居多。

      還有靖海路以東的南北向道路,被分別命名為“平海路、東海路、望海路、云海路……”形成了一個系列,這些無不體現(xiàn)著寧海“東門漓鹵滴漿”的水鄉(xiāng)特色。

      (三)因水而起的橋名

      體現(xiàn)水鄉(xiāng)特色的地名文化中含“橋”的地名較多,其歷史也相對較久遠,如桃源橋,位于縣城內桃源河(即同城北顏公河相連之河,今已填改為桃源南路)上,是連接東大街與中大街的古橋。傳說古時桃源河北通黃墩港,南連南門大溪,南來北往的商人集聚于此,橋頭岸邊熙熙攘攘,人聲鼎沸;當時有民謠:“正月鑼鼓鬧元宵,力洋古渡產苔條,菜頭蘿卜水車出,大小航船桃源橋。”近千年過去,桃源橋早已不存,但繁華依舊。桃源橋地段,從古至今一直是寧??h城內的鬧市區(qū),得名源于東漢明帝永平五年(公元62年)劉晨、阮肇誤入天臺的神話?!队拿麂洝分新栽疲骸柏呖h劉晨、阮肇共入天臺取谷皮(采藥),迷不得返。經十三日,采山上桃食之。下山以杯取水,見蕪青葉流下甚鮮,復有胡麻飯一杯流下,二人相謂曰:‘去人不遠矣。乃渡水,又過一山,見二女,容顏妙絕,呼晨、肇姓名,問郎來何晚也。因相款待,行酒作樂,被留半年。求歸,至家,子孫已七世矣?!惫适螺d于史冊,舉國皆知,簡名“誤入桃源”。傳至宋代,儲國秀自稱桃源主人并著有《寧??h賦》?,F(xiàn)寧海新城中心區(qū)已命名為桃源街道,同人間仙境之寧海大環(huán)境相得益彰。

      又如摘星橋。在縣城以南8公里,去一市方向,有一條古道叫摘星嶺(又稱新嶺)。經過摘星嶺可登寧海南部最高峰狀元峰。在狀元峰的東北部,有一條自西向東流入寧海白溪和大溪的交匯處的溪坑,名叫結繩坑。橫跨結繩坑有一座通向一市鎮(zhèn)的石拱橋,名叫“摘星橋”,是寧?,F(xiàn)存建造最早的一座橋梁。根據《赤城志》記載,寧海古時名橋有縣橋、桃源橋、廣度橋、三界橋、道士橋、十二保橋、摘星橋、白嶠橋、泗洲橋等17座。其中海游橋、通德橋、橫塘橋、新市橋等4座那時已廢??h橋、桃源橋、通遠橋、桐山西橋、石廣溪橋、黃勘橋、泗洲橋等10座,今已不存在?!鞍讔颍诳h東五里”,今也不存在。

      其實橋所溝通的不僅僅是地理,還有歷史;橋所承載的不單單是時間,還有滄桑。詩人艾青曾寫過一首題為《橋》的詩:當土地與土地被水分割了的時候/當?shù)缆放c道路被水截斷了的時候/智慧的人類佇立在水邊/于是產生了橋……

      無論是含水還是含橋的地域名稱都反映出寧海的水文環(huán)境,也顯示出地名反映地理分布、地形特征的功用。

      四、地名反映歷史事實和民間傳說

      地名一經形成并被認可后,便很少變更。因此,諸多歷史事實得以借著地名,突破時間限制,為現(xiàn)代人所認識。留存至今的地名,大多為社會歷史的活化石,寧海建縣于西晉太康年間,年代悠久,不少的地名恰到好處地反映了那一段段逝去的歷史,并讓人們銘記于心。

      (一)地名溯源

      寧海曾古稱回浦水,古代《寧??h歌》中有“一帶文明回浦水,千秋靈氣出名儒”句?;仄炙妹诤盟乒?、北向回流水之溪貌,即發(fā)源于第一尖(海拔945米,漢代鎮(zhèn)亭在此),流經龍宮大溪、西溪,出黃壇,到城區(qū)躍龍大橋處回轉向北,沿今顏公河至黃墩出象山港之水。百姓居于回浦水兩岸,秦置鄞縣回浦鄉(xiāng),西漢置會稽郡東部都尉和回浦縣于此,回浦水之西(今火車站南)有都總廟,為會稽郡東部都紀念地。《漢書》中載有鎮(zhèn)亭、鮚埼亭、天門水、越天門山四大回浦古跡,這就是回浦水的文明史。西漢武帝元鼎五年,在鄞縣南部的回浦鄉(xiāng)設東部都尉并設回浦縣于此。昭帝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都尉和回浦縣治均遷至今椒江北岸之章安,仍稱回浦。至東漢章帝章和元年(公元87年)更名章安,至此歷時199年的回浦縣成為歷史。

      怡惠路是縣城中的繁華路段之一,其來歷須追溯至五代十國吳越國時(907年~931年)。當時寧??h令陳長官因上書極諫減稅,吳越王錢將陳長官逮捕下獄,陳長官仍慷慨陳詞,“要使繭絲殫地力,愿將骨肉伴枷頭”,“可使一身被殺戮,毋令百姓萬世苦”。陳長官慘遭殺身之禍,而寧海稅賦終未增加。因此,他受到歷代寧海百姓的尊敬。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縣令毛馭在縣內妙相寺右側廢址上另建祠宇(現(xiàn)址為衛(wèi)生局),又名“遺惠祠”,意為陳長官犧牲自己,把實惠遺留給百姓。久而久之,附近的百姓便將祠廟附近由天壽路往北,經正學路的這一路段稱為遺惠路,后雅化為怡惠路,沿用至今。

      (二)歷史古跡中的地名

      1.歷史古跡中的山川名

      梁皇山,古稱“桐柏山”,位于寧??h前童鎮(zhèn)境內,海拔768.2米,其山險峰奇、澗幽瀑瀉,綠影旖旎,美不勝收。這里是《徐霞客游記》的開篇地,是江南佛教和道教文化的發(fā)祥地,蘊含著璀璨的歷史文化。究其來源,傳說南北朝梁武帝(463年~549年)一心向佛,因長子昭明的第三個兒子蕭察,通文才,精佛法,深得武帝鐘愛,封為岳陽王,任東揚州刺史、會稽郡太守。梁太清末,侯景作亂,陳霸先起兵,朝廷傾軋殺戮,岳陽王攜王妃、太尉、將軍多人,到桐柏山避難隱居,在稍場佛寺隨同和尚念經拜佛、習文練武。叛兵趕到,將軍戰(zhàn)死,太尉被捕遇害,王妃遁入深山尼庵帶發(fā)修行,岳陽王在和尚護送下躲進雙大門的巖洞中脫險,回到京城,做了梁宣帝。此后,稍場佛寺遂名梁皇寺,驛站改名梁皇街,桐柏山更名為梁皇山。

      2.歷史古跡中的路巷名

      柔石路,位于西大街原正學祠之前(南),故舊稱方祠前,因左聯(lián)五烈士之一柔石的故居在該路,1978年更今名。

      將軍路及將軍湖,因其旁有南朝梁殿前將軍田什的墓址而得名,于1986年更今名。田什將軍,是城關的開拓者。早在梁時,為反候景之亂,駐兵寧海,守衛(wèi)在現(xiàn)城關一帶,“保境安民”,至今留下許多勝跡,為后人所懷念。這條路上還有將軍墓、花樓殿等名勝。

      避司弄,古時行人逢有司官員出入縣衙,即回避入此弄,故名。

      來虎巖,相傳該村建于明萬歷年間(1573年~1616年),彼時常有虎傷人,且村旁有一似虎形的巖石,曾遭雷擊,傳為雷公鎮(zhèn)虎,故稱雷虎巖,受方言影響,后訛化為來虎巖。

      靖海門,寧海地處象山港與三門灣之間,沿海多受倭寇侵擾,到明代嘉靖年間倭害更重,百姓苦不堪言。嘉靖年間知縣林大梁體恤民情,決定修筑城池以自衛(wèi),城墻共有六門,東門名靖海門。在東門城樓接近竣工時,倭寇突然侵擾縣城,寧海軍民登樓據守,擊退倭寇,民賴以安,靖海門名副其實。

      (三)神話傳說中的地名

      石龍竇,在縣西北的龍公岙。竇在石壁下方,世傳有龍出入于此,其靈跡十分明顯,石壁上還留有痕跡,石壁下是一水湫,周圍百姓不知水源從何而來,只看到竇水瀉下,噴激如飛練,崖壁上有“石龍竇”三字。

      湫水潭,又稱“玉溪”,位于縣東南一百里處。傳說古代一吳姓尚書屈晃生子坦,坦偕母隱居在這里,尋化為龍,他母親死后安葬在這座山上,世人稱此山為龍母山。隋開皇九年,有一僧人從建業(yè)到這里,傍晚看到一座高大樓宇,不知到了哪里,前去敲門,有一個老嫗出門相迎。僧人已經領悟到老嫗為龍所化,于是在此投宿,嫗云:“師遠來,何以幸教?!庇谑且灰桓嬷?,并且告誡說:“旱宜施雨?!眿炇苊┲?。翌日,僧人離去,回視其處,已成為水湫了。按《州城隍廟記》既指屈坦,今又以坦為湫水龍,則是一人而主二祠,豈神之變化固無方耶?

      還有雷婆頭峰、三軍莊、錢家墻弄等地名均源于歷史或傳說,在百姓口中世代相傳,歷久彌新。

      五、地名反映傳統(tǒng)宗族觀念和美好愿望

      在地名中大量存在著“人名轉喻地名”的形式,即姓氏地名。在寧海除個別建于解放后的外,有村名由來可考的均形成于封建社會,而封建社會人們聚族而居,重視姓氏,且甚為便捷,其中又可分為多類:

      (一)單純以姓氏命名

      此類多跟隨“家”“莊”“村”等字,如“蔣家莊、金家、趙家、王莊”等。此外還有直接將姓氏結合的,如“周戴、胡陳”等。此類地名不多作贅述。

      (二)姓氏結合方位詞

      此類地名是根據村莊所處的自然方位而得名的,在寧海地名中算是比較普遍的一種形式了,如“上尤、下金、外王、東周、前童”等。

      如前童古鎮(zhèn),古鎮(zhèn)建于南宋末年,官居迪功郎的始遷祖童潢,在一次游歷中偶然發(fā)現(xiàn)這塊“山環(huán)水繞、圍而不塞、藏風得水”的“風水寶地”,于是舉家從臺州的黃巖遷徙到此,因居住在慧明寺前而名為“寺前童”,后人為圖方便,省掉“寺”,始稱“前童”。明代大儒方孝孺曾兩度在此教書育人、著書立說,近代此地又成為民主革命和抗日戰(zhàn)爭的基地。近年來,前童以其歷史古跡豐富、民居布局奇特、明清古建筑保存完整而蜚聲遐邇,素有“浙東麗江”的美譽。

      (三)姓氏結合自然地理實體命名

      此類地名皆受特殊的自然生活環(huán)境所影響,如溪頭陳是因村莊位于溪水上游,而且村中以陳姓為大姓,因此得名?!跋孕?、大橋李、山頭程、應家山、朱家坑、朱家塘”皆是如此。

      (四)村落名中的崇祖敬宗

      此類地名宗族觀念更是濃厚。宗族,“族者,湊也,聚也,謂恩愛相流湊也。生相親愛,死相哀痛,有匯聚之道,故謂之族”。在生產力不發(fā)達的情況下,人們往往聚居在一起,共同從事生產,協(xié)作勞動,抵抗天災人禍。特別是對于那些移居的人們,遷移到一個陌生的、缺乏根系的環(huán)境中,自然會加強宗族觀念,聚族而居。

      有以區(qū)域內自然地形命名的,如“黃壇、柳村”;有以祖先初遷祈卜之物命村名的,如“夏樟、樟樹”;也有直接以祖先名號命村名的,如“李和洋”(古名:李侯陽),《竹坡李氏宗譜》有記載:李真,號侯陽,居竹坡之原,人稱侯陽李氏,得名李侯陽,后諧音作今名。

      此類地名直接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對宗族祖先的崇拜和敬仰之情,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強大的家庭宗族關系。

      中華民族自古就以姓氏作為紐帶,顯示血緣宗親關系,以此壯大族系,增強凝聚力。因此,宗族的居住地也自然而然以姓氏作為地名來體現(xiàn)這種維系。

      (五)村落名中的美好愿望

      薛岙鄉(xiāng)有村原名為鴉鵲窠,欲子孫及第登科,加官晉爵,改作加爵科;又如長街鎮(zhèn)的合利,因村民來自各個省、各個縣,愿合住順利,遂起此名。此類地名反映了百姓祈求吉祥或實現(xiàn)美好愿望的理想。

      六、地名反映社會經濟類型

      寧海作為一個歷史文化名城,雖然受地形影響,經濟發(fā)展受限,但它的主要街區(qū)形成較早,而且各具特色。隨著歷史變遷,城市日新月異,街道特色已有了很大的改變,有一些古老的街區(qū)正在逐漸消失。在對寧海地名的考察中,我們仍可以看出當時的地域特產及工商業(yè)活動的盛況,如桶巷,因舊時集市買賣木器桶缽均集中于此而得名。因舊時寧海經濟落后,所以此類地名多出自新時期。

      (一)巧借附屬建筑物類地名

      解放后的地名命名大多取地域內較為顯著的建筑物,此類地名謂之“借物”,如“氣象南路、氣象北路、紅楓路”等。

      早年是沒有“氣象路”這一地名的。它的得名,與寧海氣象站有關。寧海氣象站建于1955年,位于城區(qū)的跳頭村南面。那時,那里還是一片“稻花香里說豐年”的田野。上世紀80年代,縣城北擴,氣象臺所處的位置成為車水馬龍的熱鬧街市,只得依勢北移。這條與桃源路平行的道路,也就成了“氣象路”。此路不斷延伸,就有了氣象南路、氣象北路。而今這些街道匯集著中醫(yī)院、農貿市場、縣電信大樓、國稅大樓以及多家旅館商城等,是一條商賈云集、氣象萬千的路。想不到,“氣象路”原是借氣象臺而命名的一條道路,卻成了流金淌銀的新路。這一類新地名,早年間還有原縣人民醫(yī)院后面的健康路、縣燈光球場前面的體育路、縣影都旁邊的影院巷等。

      (二)“懷賢慕古”類地名

      以本土歷史名人命名的道路、公園,如“天壽路、正學路、學勉路、柔石公園、徐霞客大道”等等。

      天壽路,東起桃源中路,西止興寧中路,是為紀念現(xiàn)代著名畫家、美術教育家潘天壽先生而命名的道路。潘天壽先生是寧海冠莊人,號雷婆頭峰壽者,為捍衛(wèi)傳統(tǒng)繪畫的獨立性竭盡全力,奮斗一生,并且形成了一整套中國畫教學體系,影響全國。

      柔石公園建于2002年,為紀念左聯(lián)革命烈士柔石誕生一百周年,由縣政府主導新建的面積250畝的主題公園。引用烈士柔石名號的還有位于其故居附近的柔石中學。

      (三)花木類地名

      上世紀90年代,縣城西門崛起了一片新住宅區(qū),大多以花木命名,如“丁香巷、銀菊路、金桂路”等。如今該區(qū)域已建成當?shù)刈畲蟮慕ú氖袌觥t楓市場。這一類地名,既體現(xiàn)時代氣息、文化品位、地方特色,又尊重歷史、尊重民意。從幾年的實踐看,西門這一片花木地名,既體現(xiàn)出了寧海生態(tài)型花園城市的特色,又系列成片、好記好找,因而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同。

      七、結語

      寧海地名蘊含了豐富的浙東地域文化,反映了寧海獨特的地形地貌,描述了寧海豐富的地域特色、社會發(fā)展歷程,記錄了寧海1700年來的悠久歷史、民間傳說以及民眾善良美好的心理愿望和道德情操。從中,我們不難看到寧海地名命名的語言文化淵源,并且也能領略到獨具特色的文化韻味。在時代發(fā)展中,我們應保護好地名這一重要的精神財富,留住文化和情感的根基,更好地實現(xiàn)嶄新的時代精神與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精粹的完美融合,促進社會經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王蘋,于紅艷.寧波地名的文化意義闡釋[J].寧波大學學報(人

      文科學版),2009,(5).

      [2]李子主編.寧海地名志[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3][宋]陳耆卿.嘉定赤城志[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4.

      [4]寧海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寧??h志[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

      社,1993.

      [5]浙江省民政廳.浙江區(qū)劃地名溯源[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2007.

      [6][宋]李昉,徐鉉,宋白,蘇易簡等.文苑英華[M].北京:中華書

      局,1966.

      [7]陳橋驛.浙江古今地名詞典[Z].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1.

      [8]浙江省地名委員會.浙江省鄉(xiāng)鎮(zhèn)村名手冊[Z].杭州:浙江科學技

      術出版社,1985.

      [9]劉美娟.轉喻在地名命名中的認知語用理據[J].麗水學院學報,

      2008,(6).

      [10]孫冬虎.地名史源學概論[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8.

      [11]華林甫.中國地名學源流[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

      [12]黃濃珍.與您說一說:寧海新地名的事[Z].寧海新聞網,

      2006-11-21.

      (金武斌 浙江杭州 浙江財經學院人文學院 310018)

      猜你喜歡
      寧海縣寧海
      寧??h黃壇益良五金廠
      模具制造(2022年3期)2022-04-20 09:17:16
      寧海縣黃壇益良有限公司
      模具制造(2021年6期)2021-08-06 01:07:36
      寧??h潘天壽中學
      日月星
      吃粽子
      自大的小螞蟻
      寧??h美術教師作品選登
      辽宁省| 馆陶县| 靖江市| 乌兰察布市| 运城市| 安康市| 尼玛县| 光泽县| 拜城县| 商河县| 华亭县| 上饶市| 兴海县| 沐川县| 齐齐哈尔市| 科技| 孙吴县| 天全县| 山阴县| 兴业县| 呼伦贝尔市| 榕江县| 肃南| 晋城| 镇赉县| 胶南市| 沅江市| 墨竹工卡县| 肇源县| 东至县| 滨州市| 南部县| 长治市| 浠水县| 十堰市| 蒲城县| 科尔| 固阳县| 巴林右旗| 武定县| 永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