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永芳
摘要:新課改促進了教師教學觀念的更新以及課堂教學行為的改變,從而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然而。筆者在課堂教學觀察中發(fā)現(xiàn)有些教師在教學中仍存在一些錯誤的觀念和不正確的教學行為,致使課堂教學效益低下。在此提出英語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問題,以便教師們正確把握初中英語教學的方向,為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打下扎實的基礎。
關鍵詞:初中英語 新課改
一、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教材是課程資源的核心部分,教學活動的媒介和載體,也是教師開展教學研究活動的主要依據(jù)。教材具有一定的權威性,我們必須尊重教材。但教材不是法典,不是圣經(jīng),而是一種教學資源。下面是一位教師對《初中伴你學習新課程叢書》初二下冊提出的部分修改意見:
1.本單元只學過quick, quickly超出教材。
2.本單元學過feel like +名詞,feel like doing 超出教材。
3.學生初一學過,be busy, be busy doing超出教材。
4. 學生學過interest, be interested in 超出教材。
5.學生學了help, help oneself to sth.超出教材。
從教師提出的意見可看出教師把教材當成法典,唯恐越雷池一步,錯誤地認為教材中的詞匯教學只要讓學生掌握其讀音與拼寫即可。這樣教教材,急功近利,學生可能在期中、期末考試中取得較好的成績,但是這種死教必然會局限學生的思維,導致學生死學、學死,不利于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詞匯教學到底應該教給學生什么?《英語課程標準》在五級目標里談到了詞匯教學的三個方面的內容:
1. 了解英語詞匯包括單詞、短語、習慣用語和固定搭配等形式,即詞形問題。它包括了詞匯的搭配、短語、習語等,還包括了詞匯的讀音、拼寫、詞類、詞的前綴、后綴等內容。如“friend”一詞,我們不僅要知道其讀音與拼寫,還應知道friend+ly=friendly,及短語 make friends with sb.這是詞匯教學的最基本的內容。
2. 理解和領悟詞匯的基本含義以及在特定語境中的意義,即詞義問題。同一個單詞,在不同的語境里,產(chǎn)生的意義有可能完全不同,如“black shoes”和 “black coffee”. black在前一語境中用的是其本義“黑色”——黑色的鞋子, 在后一語境里則指“不加糖的咖啡”。
3.運用詞匯描述事物、行為和特征,說明概念等——即語用的問題。詞匯的用法不僅包括動詞的及物與否,動詞后面接動詞不定式還是動名詞,也包括了詞匯的語域問題,正式或非正式、褒義或貶義,不同的語境下要使用的詞匯。
英語新課程標準指出:“在英語教學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書以外,還應該積極利用其他課程資源……”可見,在新課程的理念下,教材不再是教學的全部內容。因此,教師應在充分研究和了解教材的基礎上,對教材做一些內容上的調整,比方說取舍和方法上的改變。同時,教師應該根據(jù)教材的內容,找一些與他有關的內容作為補充材料供學生閱讀?!队⒄Z課程標準》在五級語言技能目標中提到“除教材外,課外閱讀量應累計到15萬詞以上?!蹦壳埃袑W生只滿足與課文內容等有限的語言材料,外語閱讀量嚴重不足。讀什么?為了獲得真正的外語語感和了解所學語言國家的文化、習俗,可以讀一些原汁原味的語言材料,可以讀些短文、詩歌、公文、信件、分析文章、報刊雜志等原文。既要讀經(jīng)典作家的作品,也可讀寫現(xiàn)當代作家的作品。李賦寧教授曾說過一句至理名言: Literature is the best language. (易代釗,2000)學生通過大量外語原文材料的“耳濡目染”,不僅學習到語法、詞匯,而且在文學和文化方面得到熏陶。
二、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核心是學科,不是信息技術
信息技術與外語學科整合是指在學科教學過程中把信息技術、信息資源和英語課程有機結合,其主題是語言學習,主體是學生,信息技術只是教學輔助工具及強大的認知工具。然而,筆者在課堂教學觀察中發(fā)現(xiàn),不少教師對信息技術缺乏正確認識,他們片面地認為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運用的越多,就越能體現(xiàn)教學的先進性,運用了課件就是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因此,在教學中對多媒體要么過分依賴(沒有多媒體似乎寸步難行),要么反客為主,違背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輔助性原則,也違背了現(xiàn)代外語教育應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以英語讀寫課為例,讀寫課的重點是讓學生在掌握語言知識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通過閱讀獲取信息的能力。有一位教師在上初三英語Unit 3 Rainy days make me sad.的self check時,閱讀前忙得一會播放各種音樂讓學生談感受,一會呈現(xiàn)一組又一組精美的圖片讓學生猜測How do they feel?,一會又呈現(xiàn)圖片,讓學生幫助圖片中的人物擺脫消極情緒,耗費了30分鐘,把閱讀課上成了兼聲、形、畫于一身的電腦課件展示會,喧賓奪主。再如,筆者聽過一節(jié)公開課,當時是夏天,某教師為呈現(xiàn)幾個新詞:shirt, skirt,trousers,多媒體課件上打出眾多服裝,顏色款式琳瑯滿目,精美漂亮的畫面,加上動畫效果,確實吸引了學生,打動了評委??墒?,當時教室里同學們穿的衣服shirt, skirt, trousers等實物很容易看到,放著隨處可見的例子不用而去制作精美的課件,實在是“畫蛇添足”。在真實的語境下呈現(xiàn)新的語言知識,開展教學活動更能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為了更有效的使用多媒體,發(fā)揮其正常的功能和作用,具體的教學中我們必須堅持以課程目標為根本的出發(fā)點,以改善學習者的學習,提高學習效率,促進學生發(fā)展為目的,把信息技術毫無痕跡地融合到英語課程實施中。
三、倡導合作學習,不是要放任自流,不要獨立思考
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標準所倡導的學習方法之一,被教師視為培養(yǎng)學生的交往、合作能力,培養(yǎng)團隊精神、競爭意識和領袖品質的最有效的學習方式。然而,目前有相當一部分的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表面上熱熱鬧鬧,實際上收效甚微。例如,在閱讀寫作教學中,教師提出理解的問題后,馬上讓學生四人一組討論,忽視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學生的獨立思考。
合作學習不是不要自主。無論什么形式的合作學習,都應該建立在學生獨立思考、情感體驗的基礎上。教師在組織學生合作前要給學生一定的獨立思考的時間,先讓學生獨立做一做,想一想,或者寫一寫,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互相幫助,互相鼓勵,共同努力提高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