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施
雙廊像極了心目中歸隱田園的理想勝地。陶淵明有“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而雙廊,不僅背靠蒼山,面前還多了一片洱海。一切美得像在夢里。當我在洱海輕柔的微風中,做著歸隱田園的白日夢時,卻不經意地在這里,遇見了最美的人兒,以及他們最美的夢想。
美景VS工地
出發(fā)之前,一個朋友跟我說:“去了雙廊,你會考慮提前退休的事情。”就算在電話那頭,我都可以想象到他那種沉醉的神情,仿佛洱海的風吹到了廣州,又剛剛拂過他的面龐。
雙廊是大理洱海邊上的一個鎮(zhèn),大理古城在洱海的東南角,雙廊則在西北角。
從古城坐大巴到雙廊,是眼睛的一次美妙享受。蒼山在路的左邊,近得看得到山上的每一條深溝淺壑;洱海在右邊,陽光下微波漾著銀色的光芒。蒼山近在咫尺,卻不逼仄,洱海不大不小,卻溫潤親切。
這種小小的親切感一直在作祟。于是幾天之后,我和Nicky出現(xiàn)在雙廊鎮(zhèn)口的公路上,腳下是密集的白族村鎮(zhèn),抬起眼皮,看到的是洱海那令人沉醉的藍。
但遺憾的是,直到走進鎮(zhèn)里,我們才發(fā)現(xiàn)雙廊已儼然成了一個“大工地”。從公路向下,鎮(zhèn)上的小道沙石遍地。
當我還遠在昆明的時候,一位出租車司機就善意地提醒了我們。果不其然,雙廊正在大興土木,建筑工地瘋狂地揚起沙塵,罩在我們身上的每個角落。
而玉幾島的石板路此時此刻也顯得不那么友善,它正在瘋狂地虐待我的行李箱。
“你可以打電話給客棧的管家,他們會來接你?!痹陂T口賣明信片的攤主阿丹善意地提醒。
蒼山如黛,白云成堆
雙廊還有一個妙處,就在于它的小。用不了一天的時間,你就能走遍整個雙廊。在地小人少的地方,偶遇的幾率變得很高,大家抬頭不見低頭見。
第二天一早,我們空著肚子外出覓食的時候,阿丹又提醒我們,其實客棧的早餐很好吃。就這樣,阿丹成了我們來到雙廊的第一位朋友。
阿丹的攤位搶占了玉幾島一個絕好的位置。明信片里風景也好,人物也罷,全都和雙廊有關。鑒于幾天不斷偶遇的友情,我們最后很厚臉皮地從他那里擄走了幾張明信片。
我特別喜歡他拍的人物照片,天真的孩童、慈祥的老婦、美麗的少女,在他的鏡頭下顯得溫暖平靜,散發(fā)著雙廊世外桃源般與世無爭的氣息。
而在閑逛了一大圈之后,我發(fā)現(xiàn)即便是現(xiàn)在的“大工地”,雙廊依然有著遠離都市與世無爭的氛圍,一如阿丹的那些照片。
事實上,大多正在興建的客棧主要在鎮(zhèn)上,如果一直走到洱海邊,大興土木的喧囂會瞬間停止,雙廊的美就一下子毫無遮擋地跳出來,正應了海子那句廣為流傳的詩“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那天傍晚,暮色漸沉,遠處蒼山如黛,天空白云成堆。微風拂面,洱海蕩起微波。
玉幾島沿海的這條路上,有幾間名氣很大的餐館,也有酒吧。到了吃飯的時間,這條路便熱鬧了起來。
我們走過的時候,還遇到了一個攝制組在這里取景拍攝電視,女孩一襲白色連衣裙,和男孩并肩站著,兩人看著遠方。
畫面定格,在清爽的海天一色中,留下了他們愛的背影。
最適合發(fā)呆和做夢
我們落腳的云客棧也建在洱海邊上,可以看到對面的南詔風情島。
云客棧有點像家,沒有正兒八經的大堂和服務臺,取而代之的是廚房、書架、壁爐、可以慵懶窩著的沙發(fā),以及可以曬太陽看海景的露臺。
從云的海景房,可以看到漫天的云朵自由地舒展,映在微波蕩漾的洱海,就像海里也有那么一片云,一片天。
據(jù)說,曾經有一位游客來到這里,只是每天早上迎著日出去沿海公路上跑一跑,然后就回客棧看書、畫畫和發(fā)呆。日復一日,竟一住住了20天。
這大概是雙廊和其他地方游客的最大不同了。他們有很多人喜歡大多數(shù)時間待在客棧里,望著蒼山洱海,看書聽音樂或是發(fā)呆。
在雙廊,有很多像這樣建在海邊的客棧,幫著游客實現(xiàn)“面朝洱海,春暖花開”的美麗愿望。
而我們的美麗愿望,也正要逐一實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