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若玲
許多學生談起寫作文,就如同談“虎”色變,作文給他們的感覺,就是“作文難,難于上青天啊”!因此,作文教學當務之急,就是要從根本上消除學生對作文的畏難心理。怎樣消除學生對作文的畏難心理呢?激發(fā)興趣是有效辦法。
一、增加興趣,消除恐懼感
記得我在雙橋二中教77班七年級時,第一節(jié)作文課是《童年趣事》,我就抓住學生愛聽故事的特點,在課堂上講起了我童年的趣事,如夏天飛跑著捉蜻蜓,將捉回的蜻蜓在蚊帳中放飛;捉家里的大花貓幫它剪胡子……學生個個都聽得津津有味,有的還小聲應和,發(fā)出會心的微笑。這時,我趁熱打鐵地說:“你們現(xiàn)在能不能也把你們的童年趣事講給老師聽呀?”于是,課堂沸騰了,學生無拘無束地講述起他們的童年趣事來。之后,我叫他們整理成文字,寫一篇記敘文,題目是《童年趣事》。學生高興地接受了任務。經批閱,這次全班學生的作文有血有肉,都離不開一個“趣”字。
從這一節(jié)課,我還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的學生,很會說。于是以后這個班的語文課前一分鐘,我就安排學生講話,內容可以自選,主動權在他們手中,他們都爭先恐后地上臺說。其他的同學聽,簡要地記,每天寫一百個字的評論、感受。說得好、寫得好的學生都獲得表揚。這樣既激發(fā)了寫作欲望,又能積累寫作素材。漸漸地,這個班的學生寫作水平提高了。
二、體驗生活,以小見大導作文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脫離了生活,作文就成了無源之水。因此,我們應當讓學生從凡人小事中體驗生活的真實。組織實踐活動后作文是引導學生體驗真生活抒寫真性情的好方法,比如,春天組織學生春游,讓學生親近自然;開親子家長會,讓學生與家長面對面,溝通心靈……有了切身體驗,作文必會情真意切。久而久之,學生就會發(fā)現(xiàn)生活的美,進而體驗作文美。還可以引導學生利用身邊的人和事這得天獨厚的素材資源,養(yǎng)成寫日記的習慣,寫得多了,就積累了素材,到寫作文的時候,就不愁“炊”之“無米”了,就會把寫作文當成趣事去做。
二、重視積累,引導模仿
我經常讓學生摘抄一些優(yōu)美的語句、格言警句。例如描寫人物的片段,描寫春天的語句等等,日積月累,學生慢慢地品味到文學的魅力,就會產生寫作文的興趣。
到九年級,課程緊張,我每一節(jié)課前,就朗讀一篇中考滿分作文,并且分析文章為什么得到滿分的原因,指導學生立意、選材、構思等,讓學生模仿作文。久而久之,學生寫作的“背囊”中就會積累了一些五彩 “珍珠”,如果把這些“珍珠”用一根絲線串起來,就成了一篇優(yōu)美的作文了。
三、以個性化的作文本激發(fā)寫作興趣
取消“清一色”的作文本,倡導學生用個性化的作文本寫作文,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做過實驗,提倡學生自己美化作文本,比如做個精美的封面,在作文中添加插圖等,學生的作文本個個不同,插圖風格迥異,有的學生還為作文本取了好聽的名子,如《花季心情》等,有的還加上了“刊首寄語”,寫得文采斐然。一個小創(chuàng)意使學生的個性得到了張揚,激發(fā)了學生作文的興趣,這是我始料未及的。
四、用賞識的目光去批改學生的作文
教師的批語直接影響著學生作文的心理,關系著學生作文的興趣和信心。在批改作文時,應盡量挖掘其優(yōu)點,多肯定,多鼓勵,少批評,用委婉的語言指出不足之處。學生的習作只要在用詞、造句、修辭等方面有一點值得學習和借鑒的地方,都應該肯定,多些贊美,激發(fā)其寫作興趣。千萬別把學生作文評得一無是處,那會挫傷他們寫作的積極性。
五、激活競爭力,你追我趕比作文
學生對作文不感興趣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缺少競爭力,缺少成功感,班級內沒有形成一比高下的局面。教師的引導是點燃學生成功意識、激活競爭活力的關鍵。在實踐中我主要是用肯定的方式給學生信心。我把每次日記、隨筆、作文中的優(yōu)秀作品挑選出來,拿到課前來讀上一兩篇,并給予中肯的評價。作文被拿到班上作范文宣讀,小作者會眼睛一亮,非常高興。哪怕學生寫得很不成功,我也會給予鼓勵性的評價,甚至把一些差生的作文修改好后在課堂上講讀,以此激發(fā)學生特別是差生的作文興趣。此外,我還注意辦好班級的習作園地,把優(yōu)秀的篇、段張貼在上面,供全班學生學習、賞評。
六、批改多樣化,團結協(xié)作幫作文
作文是學生辛勤勞動的成果,因而他們強烈地期待得到老師的及時、客觀的評價,而且學生大多還希望得到其他同學的肯定。因此,我們不妨把作文批改作多樣化處理:將教師批、同學批、個人批結合起來,團結協(xié)作。這樣既可以激發(fā)學生作文的積極性,又可以增添作文課的趣味性。
總之,在進行作文教學時,只有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才能引領學生步入作文殿堂。
(責任編輯 韋淑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