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晶祥 徐蘭芳
現(xiàn)行的滬教版初中化學教材是在一標多本的理念下編輯出來的。綜觀教材,我們可以比較清楚地意識到其增強了學生的實驗性,有助于實現(xiàn)化學教學中學生學習的主體性的充分發(fā)揮。但是,反思我們平時的課堂教學,筆者感到有所缺失的恰好正是學生的實驗未曾得到比較理想的重視。所以,教學中我們必須突出學生的實踐性,讓學生去做正確、做成功所必須要做的實驗。
一、突出學生實踐性必須秉承學生需求實驗的理念
新課程改革的重要觀點之一,是在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這是由人才培養(yǎng)需求所決定的。在我國進入世貿(mào)組織以及全球競爭日趨激烈的大前提下,從我國這個世界大國可還不是世界強國這個客觀現(xiàn)實來看,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則應當是我們每個教育同仁所要追求的理念?;瘜W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瘜W所反映的原理以及化學反應,一般都需要通過實驗來予以證明的。但是,從我們實際教學情況看,我們的實驗是做得比較少的。一般可做而又可不做的實驗大都是不做的,而是以口頭灌輸代替。而初中化學實驗又以驗證性的實驗居多,教師往往用個體演示實驗替代學生實驗,或以電教媒體的現(xiàn)代手段替代學生實驗。這樣的多替代式實驗從某些意義上講是減少了一定的麻煩,也可以獲取一定的教學效果。但是,化學實驗的意義并不只是要我們學生看到化學反應的結果,關鍵是要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親身實踐去獲取結果,從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意志品質(zhì)的角度講,也十分需要學生通過自己的親手實驗來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筆者以為學生實驗的次數(shù)越多,其心將會越是細膩,而成功的可能性則會越大。有的時候學生通過實驗還會自主發(fā)現(xiàn)化學中的某些謬誤。
二、突出學生實踐性必須放開學生進行實驗的手腳
應當說實驗總是比較麻煩的,它涉及對實驗器具、藥品以及其他材料的管理,還涉及安全等方面的注意事項。在很多教師眼里,學生做得成功與否倒也并不是主要的,其關鍵是不能出亂子。為了安全,平時的實驗我們過多地強調(diào)實驗規(guī)則,學生不能越雷池半步。筆者以為,從一定意義上講這是不利于我們學生去提高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的精神、水平和能力的,應當說這不是我們對學生所施事的良好的化學教育。良好的化學教育應當是對我們學生進行解放的教育,首先要解放的是我們學生的手腳,其次是要在解放學生手腳的基礎的解放大腦。因為我們必須意識到,對于我們學生而言,離開了直觀現(xiàn)實意義上的實驗是不可能去探究出什么化學方面的問題的,如果硬要學生去探究,那也只是讓學生去白忙活。所以,我們平時的化學教學必須努力放開學生的手腳,讓學生進行更為廣泛而又有實質(zhì)意義的化學實驗。譬如,在讓學生進行實驗時,可變驗證性實驗為探索性的實驗,并引導學生獲取理想的探究效果。如某教師在進行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的驗證性實驗時,把這個實驗改成了探究性的實驗。實驗前引導學生思考:一氧化碳能與氧氣反應,它能否像氫氣一樣去奪取氧化銅中的氧呢?兩者還原氧化銅的裝置是否相同?然后又設計相應的問題讓學生在具體的實驗過程中進行思考探究。聽了該教師的化學課,讓我不禁反思,我們所談的教育似乎應當比任何時候都更在于保證學生人人享有他們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才能和牢牢掌握自己的命運而需要的思想、判斷、感情和想象方面的自由。
三、突出學生實踐性必須讓學生形成合作實驗的意識
基礎教育的課程改革除去要求我們秉承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外,還要求學生的學習要在理想的合作基礎上去進行互動式探究學習。之所以要讓學生去互動,其根本性的意義在于:其一,學生互動學習了,那么他們則能在相互啟迪和幫助的基礎上獲得進步;其二,使我們所有的學生都能在化學學習上獲得發(fā)展。尤其我們學生在進行實驗時,一個細微的動作不到位就會影響整個實驗的效果,如果是合作實驗,其他學生會做一些提示,集大家的智慧,可大大提高實驗的效率。學生對化學問題的認識有著一定的階段性,絕對不可能一進入實驗或者說實驗一結束就會得到比較完善的答案。這就需求我們在具體的化學實驗中,比較充分地利用群體的力量以及集體的智慧,以獲取最大化的群體效應。譬如在用高錳酸鉀制氧氣時,以往我們總會發(fā)現(xiàn)所收集到的氧氣是紅色的,這并非氧氣之本色。實驗前就告訴學生這一點,先讓他們做好觀察、思考、探究的心理準備。而學生在具體進行實驗操作時,學生是邊實驗邊思考邊討論。學生在討論時所發(fā)表的見解有的還真說到了點子上。雖然,我們不會立即得到一個令所有學生信服而又相當明確的結論,但是我們發(fā)現(xiàn)人人都在動腦、動口、動手,在這不知不覺、無拘無束的合作中,對于所收集到的氧氣不是其本色的原因得到了比較滿意的答復。
(責任編輯羅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