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勤
[摘要]實現語文課程的“獨當之任”就應該從語言文字的細節(jié)入手,一個字、一個詞、一句話直至文章的段落篇章,都值得反復推敲,潛心斟酌,從中體會語言的奧妙,感受語言的溫度,觸摸語言的質感。而閱讀教學就應該通過注重對文本語言形式的感知,通過感知語言的表現形式,了解語言之間的內在聯系。
[關鍵詞]字詞;句段;構思
王尚文教授在《言語形式四題》中就小學語文教學指出:“發(fā)現言語形式,關注言語形式,深入言語形式,從而把握它的奧妙,熟悉它的門徑,學習它的藝術?!比绾卧趯嶋H教學中揭開“語言形式”的面紗,實現語文課程這一“獨當之任”呢?筆者認為應該從語言文字的細節(jié)入手,一個字、一個詞、一句話直至文章的段落篇章,都值得反復推敲,潛心斟酌,從中體會語言的奧妙,感受語言的溫度,觸摸語言的質感。
一、推敲精妙傳神的字詞,體會文本語言的奧妙
字詞只有放在文本中,放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通過比較品析、誦讀體味、激活情感等手法,才能引領學生感受語言文字的靈動、深刻內涵與無窮魅力。
一位教師在《槐鄉(xiāng)五月》中有這樣一個教學片段:
師:槐鄉(xiāng)的小女孩不是在走路而是在“飄”,老爺爺、老奶奶走路會飄嗎?
生:爺爺奶奶太老了,手里拿著拐杖飄不起來。小女孩步伐輕快,所以能飄起來。
師:你看到什么會飄起來?
生:國旗會飄,樹葉會飄……
師:小姑娘為什么也會飄呢?
生:她身上別著槐花,頭上戴著槐花,是香味在飄。
師:如果今天挨老師批評了,你會飄起來嗎?
生:不會,因為心情不好。
師:也就是說,心情愉快的時候才會飄。還有什么時候,你也會有飄的感覺?
生:考試100分,心情很高興,會有飄飄欲仙的感覺。
師:對,一個“飄”字就寫出了小姑娘飄散的花香,飄逸的身姿,飄飛的心情??磥怼帮h”是有生命的,有情感的。
本片段中,教師圍繞“飄”字和孩子們進行對話:第一次對話,小姑娘和老年人對比,明白小姑娘輕盈的身姿才能飄;第二次對話,“飄”字寫出槐花香飄十里,與文章意境相融;第三次對話,“飄”字和生活相連,是快樂心情的體現。這個“飄”字真是牽一發(fā)而動全身。通過對語言文字的品味,啟發(fā)學生通過一個形象的動詞來表達特殊的情感。真可謂:“一字未宜忽,語語悟其神。”
二、斟酌精彩典范的句段,感受文本語言的溫度
許多文本語言看似普通,卻潛藏著作者遣詞造句、表情達意的獨具匠心。如果教師在細讀文本時,不但能發(fā)現文本內在的“意”,還留心文本外的“言”,在“言意”間穿行,捕捉那些特別的語言現象。那么,語文課堂教學,就會在這些語句中,變得有溫度,有味道起來。
薛法根老師教學《我和祖父的園子》時的片段:
師:讀著課文,哪些詞語、哪些句子你感覺很特別?
生:(讀片斷)從這里我能感受到院子里生機勃勃。作者寫花開、鳥飛、蟲子叫好像都跟人似的,有了生命。
師:一切都是活的?;ㄩ_了,就像——(生接:花睡醒了似的),活了吧?鳥飛了,就像——(生接:鳥上天了似的),活了吧?蟲子叫了,就像——(生接:蟲子在說話似的),活了吧?這三個句子結構相似,連在一起叫——(生:排比)。
本教學片段中,我們可以了解到薛老師在細讀文本時,已經發(fā)現了文本語言表達形式的秘密,他先引導學生讀句子,說說“哪些句子你感覺很特別”。當學生說出句子的感受后,薛老師又引導學生體會句子的表達方式是“結構相似”,此時,“排比”修辭手法的點撥也就水到渠成。
三、揣摩精心巧妙的構思,觸摸文本語言的質感
同樣是薛法根老師在《我和祖父的園子》的教學片段:
師:讀了這篇文章,我們知道作者就是要表現自己的童年生活多么快樂、自由、幸福有趣。既然是寫自己的童年生活,那又為什么花那么多的筆墨來寫這個園子呢?
生:園子是她生活的環(huán)境。
生:有這么多昆蟲、莊稼陪伴著她,她的童年生活才如此幸福有趣。
師:是的。(指黑板)看園子的這些特點和我的童年生活的特點,發(fā)現什么了嗎?
生:寫園子豐富多彩,襯托童年生活的豐富多彩。
生:寫園子里莊稼自由自在,其實就是寫作者的童年生活自由自在。
師:這叫——(板書)借物抒情。
對于“借物抒情”寫作手法的教學,薛老師沒有硬生生地告訴學生,而是從關注文本入手,引導學生讀課文,談體會,進而研究寫法?!凹热皇菍懽约旱耐晟?,那又為什么花那么多的筆墨來寫這個園子呢?”通過這一問題的點撥,引發(fā)學生思考交流,最后點明,這樣的寫法就叫“借物抒情”。由此,學生不僅知道了“借物抒情”這一寫法,也明白了怎樣進行“借物抒情”的表達,這為學生在今后的習作中學習運用作了很好的鋪墊。
責任編輯 周正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