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是珊瑚礁中最引人注目的物種,體色艷麗、形態(tài)各異。其實,珊瑚之所以形態(tài)各異,這是它們獨特的生存策略。為了適應環(huán)境的變化與沖擊,珊瑚發(fā)展出不同的形態(tài)特征來適應并獲得最好的生存機會。
將大浪“切”成小浪
棲息在淺海地區(qū)的珊瑚,最常面臨的就是海浪持續(xù)不斷的襲擊。雖然珊瑚具有堅固的碳酸鈣骨骼,但滴水可以穿石,更何況海浪具有巨大的沖擊力,甚至可以摧毀堅固的水泥防波堤!
為了化解不定時、不定向的海浪沖擊,軸孔珊瑚發(fā)展出分枝狀的結構,以每枝圓滾滾的小單枝狀結構,組成宛如樹枝狀的大結構,將大浪“分割”成無數(shù)的小浪,將水流沖擊殺傷力降到最低。
采取低姿態(tài) 避免正面沖突
菊珊瑚則采取“低姿態(tài)策略”來躲避水流沖擊,簡單地說,就是長得矮矮胖胖、圓滾滾的,像激流中的鵝卵石那樣,不正面抵御直撲而來的水流,而是讓水流順著身體弧度流過,減少沖擊。
紫皮珊瑚干脆匍匐在地,就像一張地毯一樣緊貼地面,讓水流由上面流過。
為求生存 勇敢迎戰(zhàn)
有種棲息在水深二十五公尺左右的海扇(柳珊瑚),竟能勇敢地迎接水流的到來。這是一種生存策略。
海扇是固著性的生物,無法像魚類那樣四處游動尋找食物,只能守株待兔,靠水流將許多浮游生物或食物碎屑送來。因此海扇得先調整身體面對水流流動的方向,并發(fā)展成扇子形狀。水流來的時候,就如千手觀音般來個萬手齊發(fā),捕捉水中的懸浮顆粒,好大快朵頤。
(供稿/呂傳彬)
【一起來思考】
我們向珊瑚學習什么?
親愛的小星星們,了解了珊瑚面對海浪沖擊采取的各種生存策略后,你有什么想法呢?
自然界的各種生物都有自己獨特的生存智慧,用各自的方式對抗險惡的環(huán)境,我們從它們的身上明白了生命的頑強和堅韌。想一想,我們在生活中也會遇到很多小挫折小磨難,這些困難會暫時阻擋你的去路,但這有什么呢?想一想勇敢的珊瑚,我們也要向它們學習,勇敢面對挫折,用智慧來解決問題。
下次有機會看見珊瑚,別忘了仔細觀察它們的體形,試著想想它們是如何適應環(huán)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