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曉春
女兒上二年級,成績在班里數(shù)一數(shù)二,也很愿意和同學交往,對自己要求很嚴格,回到家總是先寫作業(yè)再玩,從來不用督促,家人、老師和同學都很喜歡她。前不久,學校舉辦開放日,邀請家長進入課堂。就是這次聽課,讓我發(fā)現(xiàn)了女兒的問題。每次老師提問時,同學們很快就舉手了,可是我女兒每次都會比同學慢半拍。她解釋說老師一提問她就會想出好幾種可能,然后從中權(quán)衡再選出一個,這樣才不會出錯。后來,我發(fā)現(xiàn)女兒無論做什么決定,總是權(quán)衡再三,即使簡單如穿哪件衣服、看哪本書,也要思量一陣子。這讓我非常著急,這樣得耽誤多少事呀?
曼曼媽
咨詢師:
你的心情可以理解。我好奇的是:平日的生活中,你是一個傾向于追求完美的人嗎?不知道你對孩子有完美的要求嗎?
如果我們追求完美,首先關(guān)注的會是問題,甚至會雞蛋里挑骨頭。因為我們覺得只有解決了所有的問題,事情才能變得完美,雖然真正的完美并不存在。如果孩子長期在這樣的關(guān)注下生活,自然會內(nèi)化這樣的規(guī)則,也會事事處處追求完美,不允許自己出一丁點兒錯,慢慢地她還會用這樣的標準去要求別人,雖然這常常會讓自己失望。
你的女兒對簡單的問題也要再三思量,是不是也在過于害怕出錯,追求完美呢?追求完美還有一個表現(xiàn),就是選擇困難。若選擇了A,便會關(guān)注A的短處,然后用A的短處去比較B的長處;若選擇了B,又會關(guān)注B的短處,然后用B的短處去比較A的長處,因為她想規(guī)避所有的不如意、不完美,而這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選哪一個都讓她不滿意,她便左右為難起來。
一個人想把事情做得更好一些,這很好,但如果把完美作為一個底線去追求,認為只有做到完美才是有資格、有價值的,若達不到,就焦慮就難過就不接納自己,會給自己給生活給孩子造成極大的困擾。
首先,久而久之會自卑,嚴重的會感到絕望,因為完美的標準總是達不到;其次,人會不快樂、不滿足,因為總是關(guān)注問題會讓人經(jīng)常有負面的情緒;再就是人際關(guān)系出問題,因為過于敏感,容易用挑剔的眼光看待周圍的人和事。最后會有人生的挫敗感,因為勁兒沒少出、力沒少費,總是達不到自己想要的完美境界,反而出了更多的問題。
建議你先放下對自己的完美要求,同時也改變對孩子的完美要求。放棄那種對孩子簡單的對錯評判,改用開放的、好奇的、欣賞的眼光去看孩子,多和孩子有一些情感的鏈接,多分享,少說教,讓孩子感到你對她的愛是無條件的,不是因為她表現(xiàn)好才愛她,只因為她是你的孩子,你就愛她。這會增加孩子的安全感和歸屬感,讓孩子更放松,更自在。
孩子很容易接受父母的心理暗示,可以通過給孩子講故事、談?wù)撋磉叺氖聜鬟_犯錯不可怕,也是難免的,甚至可以有意識地當著孩子的面犯點小錯,用行動告訴孩子人都會犯錯,只要通過犯錯有新的收獲、改變和成長,就是好事一樁。
回到具體問題,對孩子舉手慢半拍,千萬不要再質(zhì)問她為什么,更不要拿她跟別的同學作比較,而是要幫助她建立自信,第一步就從接納、不挑剔和肯定開始。只對她說,發(fā)現(xiàn)你很愿意思考問題,而且思路很好,總能找到答案。
孩子面臨選擇的時候,千萬別說你怎么這么猶豫不定呀?你不妨說,選這有這的好,選那有那的好,就看你心里喜歡哪一個了,它們各有千秋,你選了哪個就喜歡哪個吧。
你的接納和信任最后都會變成孩子的自信,一個自信的孩子,會更從容、更有主見,也就不再會為了那個并不存在的完美糾結(jié)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