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楚方
幾乎沒有“不高興”,甚至記者接觸的一些央視相關人士還表現(xiàn)得有點欣喜,這背后的潛臺詞,是春晚這么多年來已經(jīng)成為“燙手山芋”——后來馮小剛在新聞發(fā)布會上專門用了這個詞,一點也沒避諱。
7月12日下午,央視有關春晚的新聞發(fā)布會一結束,媒體們就忙著上臺搶“通稿”,而關鍵的消息早在網(wǎng)絡上隨著發(fā)布會一起傳播:馮小剛受聘擔任總導演,趙本山擔任副總導演;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院長張和平、知名導演趙寶剛、喜劇演員沈騰等共同擔任春晚策劃。
在說完那句著名的“我就不感謝領導了,我頂著罵名,領導應該感謝我”之后,馮小剛和他的春晚導演班子離開喧囂的發(fā)布會現(xiàn)場,去了樓上的小會議室。
這是這個團隊在消息正式宣布后的第一次會議,很多人都是馮小剛往年除夕夜十點后自己組織的飯局上的??汀2贿^根據(jù)記者向多方知情人士了解,這看起來是一場十分“糾結”的會議。
據(jù)了解,在開談前,央視臺長胡占凡先給各位導演們做了有關春晚的幾點介紹,講完之后引發(fā)了與會人員一陣感慨:大意就是,來之前真心覺得辦春晚挺難;現(xiàn)在聽臺長講完話,打心眼里覺得,辦春晚果然很難。
隨后的討論中,有人提醒馮小剛在把握原則和尺度上,不要太“過于自我”,對有些可能會傷及某類人群的東西,還是要小心處理。
不過現(xiàn)場也有人提及,有時候也要仰仗馮小剛的“固執(zhí)”。畢竟馮小剛是總導演,不能人家東來一句,西來一句,都跟著走。
對大家的意見馮小剛笑言是:“一邊鼓勵我,一邊嚇唬我。”他后來說,希望既表達公眾的“愿望”,也能表達一些“怨氣”。
這是央視春晚史上,第一次外請總導演。馮小剛出任春晚總導演,也是高層點將。央視對于將這個“嚴峻的任務”轉交給外人,幾乎沒有“不高興”,甚至記者接觸的一些央視相關人士,還表現(xiàn)得有點“欣喜”。這背后的潛臺詞,是春晚這么多年來,已經(jīng)成為“燙手山芋”。后來馮小剛在新聞發(fā)布會上專門用了這個詞,一點也沒避諱。
雖然是新手,但馮對春晚的深淺,自然有自己的感受。此前央視戲曲音樂部主任郎昆和馮小剛相識多年,得知馮小剛要任春晚總導演時,執(zhí)導過多屆春晚的郎昆曾找過馮小剛,大意為:我還算有些經(jīng)驗,有什么能幫忙的,隨時給個話。
郎昆沒有出現(xiàn)在官方公布的春晚團隊名單中。但在新聞發(fā)布會后的第一次會議上,當著中央電視臺臺長胡占凡的面,馮小剛強烈要求拉郎昆“入伙”。后來正如有媒體標題所述,“郎昆回歸春晚當謀士”。
繼續(xù)回到7月12日下午15時,央視大樓北邊的梅地亞中心二樓多功能廳,2014年新科春晚總導演馮小剛,一襲紫T藍褲休閑扮相,在渾厚的男中音旁白介紹里,赴任亮相。
“今兒呢,他們說比較正式,所以我寫了一稿兒,別說錯了話?!睅е唤z也沒想遮掩的習慣性壞笑,馮小剛從褲兜里掏出來一張紙,開始那段其后幾天傳播頗廣的發(fā)言。
“接到領導通知,我馬上產(chǎn)生了兩個念頭:第一個是為什么是我?第二個就是挨罵。春晚辦了31屆了……讓我導春晚這事兒,不是我膽大,是央視的膽兒太大了……聾子不怕雷,我就導一回?!?/p>
雖然今年很罕見這么早就召開了有關春晚的新聞發(fā)布會,外界輿論也對此高度關注,但馮小剛等主要人員的就任發(fā)言央視沒有進行直播,會后央視也沒對馮小剛做任何專訪。相關人士說,“少說多做”,是央視高層對此次邀馮小剛執(zhí)導春晚的基本態(tài)度。
在等待馮小剛發(fā)言結束,連線現(xiàn)場記者復述的直播空當,新聞頻道插播了馮小剛與此前春晚的交集專題:1994年的春晚,馮小剛和王朔、劉震云一起給馮鞏牛群寫了《點子公司》;1996年馮小剛又和郭達、蔡明合作了《機器人趣話》。
馮小剛一連給馮鞏寫了四個小品,那都是在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正是馮小剛事業(yè)最狼狽不堪的時期。他和王朔合作的影視劇屢屢遭斃。1996年某天,馮、王二人接到電話趕去北影廠,辦公室里,領導班子就坐一排,廠長說:“還是我來念吧,電影局急件:你廠劇本《過著狼狽不堪的生活》收悉……劇本對于挑逗、追逐、強奸女性津津樂道,反復咀嚼玩味男女之間的性欲及不正當?shù)那楦小?/p>
這一劇本后來更名為《一聲嘆息》在影院上映,已經(jīng)是下個世紀初的事情。
那段時期,用馮小剛本人的話說,他顯然是一個被領導打入另冊的導演。
一年后,1997年,韓三平叫來了馮小剛。“韓廠長說,當初電影局領導班子重組,工作重心是抓整頓,你剛好撞到槍口上了;現(xiàn)在不同了,他們的屁股已經(jīng)坐到板凳上來了……”馮小剛在書中回憶。
體制內的規(guī)律是通用的。據(jù)《中國周刊》報道,哈文執(zhí)導2012年春晚時,臺長焦利的指示是“要創(chuàng)新”,沒想當屆春晚還沒播出,對哈文的要求就變成了“不出事”。
回到1997年的那場談話,韓三平替馮小剛做了主:“你應該發(fā)揮你的特點,拍一部賀歲片?!瘪T小剛沒得選。讓馮小剛拍“主旋律”大片,領導韓三平說自己也不放心。
實際上,并非“正規(guī)軍”出身的馮小剛一直在別人面臨困境的時候,作為“闖一闖”的角色使用。
中國第一部本土賀歲片《甲方乙方》是韓三平和紫禁城影業(yè)的張和平打造的產(chǎn)物。當時二位大佬目的明確:救市。
上世紀90年代,中國電影業(yè)前景堪憂,正如黃宏和侯耀文在1994年春晚小品《打撲克》里的臺詞所說,電視演員比電影演員大,電影不景氣,演員們都跑去電視上混熟臉了。
即便如此,馮小剛最早也不是唯一選擇?!皠P歌也好,張藝謀也好,都是科班出身,凱歌還是世家,他們有一種貴族優(yōu)越感;而小剛,他在當年反而是有一些自卑感的?!睍r任新影聯(lián)副總經(jīng)理的高軍在2010年接受采訪時回憶說,他們的市場理念不可能強加給張、趙,而“馮小剛當時是可以的”。
高軍還提到,《甲方乙方》試映時出了點事故,聲畫不對位,從頭調也不是特大的事,可馮小剛當場就放聲大哭,眼淚鼻涕俱下。
1997年,馮小剛已經(jīng)39歲了。
“這次領導委派我來執(zhí)導春晚,我覺得就已經(jīng)給這屆春晚定調了。我也請在座的各位審查領導高抬貴手網(wǎng)開一面……春晚的最高標準就是博人民一笑,我確信,這是咱們習總也不會反對的,況且我們這些受黨教育多年的文藝工作者也出不了大格?!?/p>
一位知情人士告訴記者,他知道的包括春晚導演團隊內,有的人也只是在召開發(fā)布會幾天前才知道“馮小剛要來”,但除此之外,也并未知道更多消息。
知情人士說,相關參與者聽到此消息后“心里就有譜了”,稱這是個“好信號”?!昂眯盘枺克傅氖恰T小剛當導演,還是‘讓馮小剛來當導演?”記者問?!澳钱斎皇恰岏T小剛來,信號感更強。”
此次公布的馮小剛春晚團隊名單中,兩位年輕策劃:來自開心麻花的沈騰和彭大魔也一度受到媒體關注。因為,開心麻花已經(jīng)連續(xù)兩屆參與春晚小品。而他們的作品在層層遞審時受到了領導們的保護。而不可否認的是,領導也有難處。10年前,2002年,馮小剛在書中也表達了這種“體恤”:“公平地說,這幾年電影局對我的影片也一路開綠燈放行……有時他們認為不是問題的問題,上映后,就有人寫信告電影局的狀,弄得領導還得替我做檢討,比‘竇娥還冤”。
歷數(shù)馮小剛電影事業(yè)的一路“貴人”,其實大多數(shù)都如韓三平般,來自“領導”階級。
上世紀90年代初,馮小剛參與編劇了電視劇《編輯部的故事》這部以諷刺幽默見長的喜劇,引發(fā)了有關方面的不快,一時陷入播出危機。恰逢1992年春節(jié)前夕,分管意識形態(tài)的中央領導李瑞環(huán)前往北京市文藝單位團拜。
馮小剛的書里記載了如是一幕:
馮小剛適時站了起來,“瑞環(huán)同志,您看了我們的《編輯部的故事》了嗎?”李瑞環(huán)笑著點了頭。馮小剛心一下踏實了一塊,又問:“您覺得怎么樣?”會議室變得非常安靜。李瑞環(huán)想了想,說:“藝術上我不懂,是外行。政治上我認為沒有問題。內容上,是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鐵映同志你有什么看法……”
“觀眾不是很反感虛假空洞和浮華嗎……我們的策劃劉恒老師,定了六字方針,真誠溫暖振奮,我再加倆字好玩……我們向相聲小品作者傳達一個愿望,把你們最想表達的,最好玩的東西寫出來,千萬不要還沒有邁開步,就先自我閹割,自我審查?!?/p>
針對馮小剛上面這段發(fā)言,某位央視工作人員對記者說:“(馮小剛)這話兒一聽就是沒挨過春晚審查的刺兒。”
“但凡失敗的春晚,都是想標新立異,這是春晚大忌。”2011年春晚總導演陳臨春此前也參與過多屆春晚導演工作,這是他得出的結論。
但對于春晚的質疑,“活靶子”仍然是央視導演。事實上,央視春晚自1993年起實行的內部競標制,也日漸流于形式?!斑@些年,一看競標名單:一個是文藝中心某主任,導過N場春晚;另外幾個都是制片人,基本上就能猜到結果了。”一位央視人員對記者說。
記者統(tǒng)計了春晚史上共計14位央視總導演履歷,其中八位都擔任或曾擔任央視中心或部門主任一級領導,他們在迄今31屆春晚中,占據(jù)了19屆席位。
央視人士對記者說,某種程度上,讓有春晚經(jīng)驗的主任領導或者老同志再三執(zhí)導春晚,是出于安全考慮。而安全,正如歷屆春晚團隊所言,是作為國家項目的春晚,最大的利潤。
有過多屆春晚工作經(jīng)驗的袁德旺就曾對媒體坦言,他參與的兩次春晚競標,都是被臺領導要求的:一次是香港回歸的1997年春晚,一次是2004年春晚?;仡欉^去一年,是當屆春晚的一個重要任務,而2003年,正是中國領導人換屆年。
隨著春晚影響力的擴大,從1990年開始,春晚的開場白也發(fā)生重大變化,主持人趙忠祥說:“全國的父老兄弟姐妹們,向各條戰(zhàn)線的同志們……向臺灣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僑胞……拜年。”
“1990年以后的春晚,基本上變成了對過去一年黨和國家重大政治事件的一個回顧和總結?!贝和砝蠈а菰峦邮堋吨袊芸凡稍L時說。
“中國中央電視臺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終于成為了一個體現(xiàn)國家意志的國家項目。這之后的春晚,也拋棄了“聯(lián)歡”的形式,變成了現(xiàn)在觀眾熟知的“慶典”模式。
“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是眾口稱頌的年代了,挨罵是做事的人正常的待遇……何況要讓全體人都罵我和讓全體人都喜歡我一樣難,能讓一半觀眾滿意,我這累就沒白受……最后開句玩笑,我就不感謝領導了,因為我頂著罵名干這件事兒,領導應該感謝我?!?/p>
為什么是我?2000年,劉震云把馮小剛夢寐以求了六年的《溫故1942》劇本交到他手里時,馮小剛也曾這樣問過劉。
馮在書中提到,他對劉震云說:“在別人看來,我可能不是拍攝這樣一部影片的最佳人選?!眲⒄鹪苹卣f:“我們的確有幾個優(yōu)秀的前鋒,但他們已經(jīng)沖到了底線,我看到馮老師你恰在此時從中路插上,球就傳給你吧。”
而現(xiàn)在,馮小剛面臨的,是被傳過來的一個更大的球。
此前一條來自央視新聞頻道的消息說:2013年6月8日,有領導到央視調研春晚籌備工作并強調,要面向全社會邀聘總導演及各門類節(jié)目導演,組成強有力的導演團隊,把最新理念、最有特色的創(chuàng)意體現(xiàn)到春晚節(jié)目中來,引領時代新風尚,傳遞社會正能量。
如同當年為拯救中國票房大業(yè),領導韓三平看上馮小剛一樣,在相關領導視察央視一個月后,馮小剛被選中,接過了這塊“比火還火熱”的燙手山芋。
自2011年春晚開始,央視春晚導演的選取機制又由競標改回了指定。央視內部人士告訴記者,如果說之前擔任春晚總導演還能收獲一些名氣的話,這一“福利”在2008年左右淪為了一根徹底的雞肋。
2008年,中國網(wǎng)民數(shù)量超過5億,首次大幅超過美國,躍居世界第一。對于春晚的溫和批評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不過在另外一些人看來,春晚導演的“雞肋”說并不準確。盡管近年來電視受眾流失嚴重,但它仍然是中國第一強勢媒體。央視副臺長孫玉勝在他的《十年》一書中提到:中國家庭的客廳中央是一個頗耐人尋味的地方,千萬年來,這里擺放著家中最值得敬重的東西:牌位、尊者塑像、恩人紀念物……在上世紀90年代,擺放在這一位置的,是一塊蒙著絨布的電視機。第四媒體之所以沒有成氣候,從這個位置也可見一斑,計算機從來就沒有堂而皇之地擺放在“中堂之上”過。
至少,現(xiàn)在無論春晚是“聯(lián)歡”,還是“慶典”,30年來,中國人一直在看。
在另外一些人看來,接過春晚這個皮球,也是馮小剛試圖獲得更多官方“主流”認可的一個努力。此前,媒體采訪馮小剛時總愛拿“你獲獎不多”問話,馮小剛也多拿“票房”、“觀眾”、“人民”這樣的詞匯應對。
馮小剛作品的獲獎命運也如同導演本人一樣,自從《甲方乙方》獲得由觀眾投票選出的百花獎后,馮小剛的電影只得百花,不得金雞。在《一聲嘆息》角逐金雞失利后,馮小剛曾放言“永不參加金雞獎”評選。但當金雞向他的《大腕》召喚時,他又欣然出席,然后再次被拒之門外。
2008年,馮小剛憑借《集結號》獲得了中國電影三大獎里的第一個導演獎,還是百花。馮小剛對媒體說:“這獎不該給我,讓我到死的時候,別人給的悼詞是‘他一輩子沒得過獎”。
就在馮小剛言稱“不想再較勁”時,衰退的金雞向他伸出了橄欖枝。2009年,還是憑借《集結號》,馮小剛得了兩個導演獎:金雞獎和代表官方獎項的華表獎。
而現(xiàn)在,即將執(zhí)導春晚的馮小剛就跟當初執(zhí)導奧運開幕式的張藝謀一樣,將證明自己在另外一個領域的地位。
不過馮氏幽默依然不變。在開頭春晚新聞發(fā)布會上的念稿發(fā)言里,鏡頭里的馮小剛雖偶有念串行,但這位中國當今最成功的電影喜劇導演,仍精準掌握著每一段發(fā)言的“包袱”節(jié)奏。
只在一處,馮導略微恍了恍神:那是正式發(fā)言前,馮小剛隨口講了幾句暖場話,說到執(zhí)導馬年春晚有講究,他和馮驥才“二馬”都姓馮,張國立、趙寶剛等人都屬馬,團隊總共九匹馬時,發(fā)布會現(xiàn)場剛剛還在放送《春節(jié)序曲》和《鬧新春》的CCTV音箱里,傳出了幾聲馬嘯。馮小剛嘴角揚了揚說:“嘿,有點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