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鵬 華東師范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教授
李建茹 北京安定醫(yī)院心理科主管心理師
劉華清 北京回龍觀醫(yī)院心理科主任
不敢舉手回答問題
Q女兒快 6 歲了,平時私下里與家人和小朋友的交流能力還不錯,可到課堂上就不行了,不太敢舉手回答問題,哪怕老師講的她都會,也不敢舉手。該怎樣讓她膽子大點呢?
A每個孩子性格都不一樣。內(nèi)向害羞的孩子,只要能在生活中正常地與人交流和溝通,并無大礙。在引導害羞的孩子時,父母不要總想著完全改變他的個性。其實,只要父母能克服自己的焦慮,欣賞和接納自己的孩子,孩子會變得更自信。 孩子在公共場合不敢舉手發(fā)言,僅僅是一種外在行為的表現(xiàn)。很多孩子都會如此,但原因也許不同。一是每個孩子的先天氣質(zhì)類型不同,有的孩子性格開朗外向,有的孩子不善于或不愿意表現(xiàn)自己。二是生活環(huán)境會對孩子的性格形成有很大影響,如果孩子生活的環(huán)境比較封閉,生活圈子狹小,很少能接觸到同齡伙伴,那么他在人際交往方面就會缺少鍛煉的機會。三是父母不適當?shù)慕逃绞綍⒆佑杏绊?。一些家長對孩子過于苛求,對孩子身上出現(xiàn)的小問題、小毛病總是批評、指責,這就會導致孩子的自信心不足,使孩子變得膽小、懦弱,不敢張揚、舒展自己的個性。四是一些孩子的自尊心太強,總擔心自己回答不好會被同學笑話,更擔心在老師心目中留下不好的印象。五是有些孩子認為沒有必要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直接等著老師公布標準答案更好,缺乏自主思考的習慣。針對不同的原因,如果想讓孩子有所改善,家長要“對癥下藥”。
讓孩子感受生活中的美好
經(jīng)常帶孩子走出家門,讓他多和人接觸??蓞⒓右恍寢尵銟凡康然顒?,幾個家庭常在一起玩耍、交流,讓孩子克服害羞心理,盡情地展現(xiàn)自己。在家中也多和孩子一起玩耍,可以模擬交往、上課的場景,與孩子互動,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并及時給予鼓勵。
不要大驚小怪進行強化
內(nèi)向、害羞的孩子可能在陌生人面前會顯得有些笨拙。作為父母,不要認為這是多么嚴重的問題。如果孩子執(zhí)意不愿意和別人打招呼,也不必強迫。更不要經(jīng)常對孩子說:“你真膽小。”甚至拿他和其他孩子作比較。如果父母長期將“膽小”“內(nèi)向”“害羞”等詞定格在孩子身上,就會產(chǎn)生強烈的心理暗示,孩子會認為自己就是害羞的人,是不受歡迎的人,會更加封閉自己。
給孩子充足的時間作準備
對于害羞的孩子,父母要多花一些時間,等待他適應和別人交往,形成自己的交往模式。帶孩子外出時,不要一再強調(diào)讓孩子記住和別人打招呼之類的話,這樣會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可以適當提醒,但多一些耐心的等待。如果孩子的表現(xiàn)有進步,別忘記給予恰當?shù)墓膭詈捅頁P。記住,表揚一定要循序漸進,言語盡量自然親切,過于夸張的表揚可能會嚇退孩子的嘗試,引起他不必要的畏懼情緒。(劉華清)
乖巧、順從的寶寶好嗎?
Q我的孩子3歲,很乖,好像從沒有傳說中的逆反期。稍微鬧點脾氣時,我們一說,就乖乖地聽話,不敢亂動了,這是好現(xiàn)象嗎?
A這個問題很難籠統(tǒng)地回答。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會看到有的寶寶雖然順從,但表現(xiàn)得比較有安全感、放松、自在,言語表達及行為上看不到壓抑、畏懼、退縮的痕跡,這樣的乖應該不用有太多擔心。但是如果寶寶的順從中有壓抑和畏懼,能感到其言行舉止中多少有一些戰(zhàn)戰(zhàn)兢兢,無所適從,情緒上也表現(xiàn)得不開心、不放松,那家長可能要多關注一些。這種情況也許是因為寶寶小,以為自己不聽話,爸爸媽媽就不喜歡自己了,所以不敢嘗試著違背家長的意愿,不敢有任何逆反,以順從表現(xiàn)來“息事寧人”。
通常乖巧順從的寶寶個性敏感而認真,對環(huán)境中的刺激(發(fā)生了什么)包括對人的態(tài)度很在乎,并有相應的反應。這類孩子的特點是比較易于管教,通常不會對家長的要求置之不理,比較容易形成固定的行為規(guī)則,不被允許的事情就不做。另一方面,他們?nèi)菀妆憩F(xiàn)得緊張、敏感、膽怯,因為外部情境經(jīng)常超出其應對的經(jīng)驗和能力。
家有這類順從卻有壓抑感和膽怯的寶寶,家長首先要意識到自己對寶寶的要求和態(tài)度是否有些不妥,比如說話不夠溫和,不太注意寶寶的感受和意愿,在和寶寶的關系中控制欲望強了一些,權威感使用得有點過等。再一點就是要觀察在什么情況下,寶寶的情緒狀態(tài)相對自在,什么情況下寶寶會有一點逆反的苗頭,家長要有意識地放松約束,允許寶寶有隨心所欲的機會,給其自由選擇的可能以及活動空間。
還需要提示一句:每個孩子獨特的氣質(zhì)與生俱來,后天培養(yǎng)鍛煉可有所改善,但如何培養(yǎng)鍛煉,需順應孩子自身的氣質(zhì)特點,所有的努力只能在一定程度使其有所變化,而不要期望會“脫胎換骨”。隨著孩子的成長,氣質(zhì)本身的色彩會逐漸淡化,性格特點取之將變得逐漸明顯起來。
每個孩子都會沿著自身發(fā)展的途徑自然成長,只要留意加以引導,讓孩子多多嘗試,在成長中對性格進行塑造,每個孩子都能很好地適應社會。(李建茹)
輸了就發(fā)脾氣
Q我家小妞上中班了,平常很喜歡和我們玩游戲。可是,每當游戲中我們勝利得多,她就要鬧脾氣,還生氣不愿意再玩了。該怎么引導她呢?
A發(fā)脾氣是一種表達情緒和需要的方式,也是一種溝通手段。幼兒發(fā)脾氣的現(xiàn)象很常見,但是程度和頻率過高就屬于亂發(fā)脾氣。亂發(fā)脾氣是2~6歲兒童常見的一種問題行為,通常表現(xiàn)為被拒絕后的大吵大鬧,直到要求被滿足為止。
對于發(fā)脾氣的孩子,家長首先應該控制好
自己的情緒,再找出孩子發(fā)脾氣的原因。一般而言,孩子亂發(fā)脾氣的原因主要來自兩個方面:
一是幼兒自身的因素,包括缺乏合理表達需要的方式,想要引起家長注意或者宣泄負面情緒;
二是家長不合理的教養(yǎng)方式,包括遷就放任,缺乏耐心和不良示范等。案例中的孩子,很可能是由于游戲的失敗體會到了失落和悲傷的負面情緒,但是由于她宣泄負面情緒的途徑有限,就通過發(fā)脾氣的方式來解決,也有可能是因為父母經(jīng)常的遷就和忍讓,讓孩子覺得發(fā)脾氣就是達到目的的最好好方式。
我建議家長從以下兩方面入手進行教育。
1.鼓勵孩子學習正確的情緒表達方式
讓孩子多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需求,而對于那些語言表達能力還不強的幼兒,可以教給他一
些手勢或肢體語言來取代亂發(fā)脾氣的模式。
耐心地幫助孩子面對自己的感受,告訴他有些感受是很自然的,但要通過適當?shù)姆绞絹肀磉_。
2.建立科學合理的教養(yǎng)方式
家長在教育中應當堅持一些原則,并且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尤其要和祖父母達成共識,在教育中必須口徑一致。
充分、合理地關注孩子的需求,但也要注意不能滿足孩子的任何要求,被他牽著鼻子走。
父母要做好情緒管理的良好示范。(陳國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