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長峰
西方文明的發(fā)展進程中,思想觀念的發(fā)展及其影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一直是高考命題者關注的重點。從人類社會以“神”和“自然”為中心到近代以“人”為中心的思想嬗變經歷了一個曲折艱難的歷程,專題復習“智者運動、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啟蒙運動”三大思想解放運動,可以全面整合同一時期西方政治、經濟發(fā)展的相關知識。
【知識點梳理】
1 重要歷史概念的內涵
(1)“人文精神”和“人文主義”:“人文精神”一般是指人的思想意識、思維習慣和心理活動中的人文主義傾向,其核心是人文主義;“人文主義”一般是指注重人和人性,尊重人存在的價值的一種文化傳統(tǒng),亦即人本主義。
(2)“思想解放”:指打破習慣勢力和主觀偏見的束縛,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形成正確認識的過程。西方三大思想解放運動,即西方“人文精神”分別在智者運動、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啟蒙運動時期突破傳統(tǒng)思想觀念,論證“人”的價值和力量的發(fā)展情況。
2 三大思想解放運動的歷程
(1)萌芽階段:古希臘智者運動。公元前5世紀中期,在原始的“神”光芒下開始關注“人”,追求成為完美的“人”,是人文精神開始階段。
以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的先驅普羅泰格拉為代表的智者學派,從認識自然轉移到認識人和人類社會,主張“人是萬物的尺度”,否定了原始宗教“神”等超自然的力量對社會和人的作用,強調人的存在和價值,是人類自我意識的第一次覺醒。但過分強調人的主觀感受,給主觀隨意性和極端個人主義打開了方便之門。
與智者學派同時代的蘇格拉底,反對智者學派忽視道德、追求功利,主張“有思想力的人是萬物的尺度”、“認識你自己”、“美德即知識”、“教育可以使人認識自己靈魂之內已有的美德”,希望重新建立人們的道德價值觀,以挽救衰頹中的城邦制度。蘇格拉底對人性本身的研究,第一次在哲學意義上發(fā)現(xiàn)了“自我”,使哲學真正成為一門研究“人”的學問。
(2)被壓抑階段:中世紀(約476年-1453年)“一千多年的黑暗”的神權統(tǒng)治,“只知道一種意識形態(tài),即宗教和神”的基督教極端蔑視人性,宣揚“來世觀”,認為人生為贖罪而活,人性受到極大的壓抑。文學、藝術也都被用來歌頌神。
(3)發(fā)展階段: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14-16世紀,文化巨匠和宗教改革家要求將“人”從神的光芒籠罩下解放出來,追求“人性”的人文主義階段。
以但丁為先驅的文藝復興的巨匠借助文學藝術作品,打出了人文主義的旗號,肯定人,注重人性,要求把人、人性從宗教束縛中解放出來;大力宣揚人的自由和個性發(fā)展;鼓勵發(fā)財冒險,追求現(xiàn)世幸福。沖破了基督教神學桎梏,引導人們關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學,推動了宗教改革,為后來啟蒙思想的出現(xiàn)奠定基礎。
以馬丁·路德為首的宗教改革家,主張“因信稱義”,認為只要信仰就可得救,堅持人人有權閱讀和解釋《圣經》,尊重每個人自己對信仰的理解,使民眾逐漸打破了對教會的迷信,使人文主義得到進一步的傳播和發(fā)展。同時,伴隨著宗教統(tǒng)治模式的瓦解,近代民族意識開始覺醒,民族國家逐漸形成。
(4)成熟階段:啟蒙運動。17—18世紀,啟蒙思想家在“人”解放后,思考到底做什么樣的人,構建什么樣的社會,追求“人權”的理性主義階段。
以伏爾泰為首的啟蒙思想家,反對封建專制,貴族特權和教會權威,通過人自己的思考、運用自己的智力去重新認識、判斷和理解社會、構思社會。提出了“君主立憲”、“三權分立”、“社會契約”等新的國家運作方案,把西方的人文精神推進到了“理性時代”,破除了人們對天主教會和封建統(tǒng)治的迷信,自由平等思想深入人心;為資產階級取得統(tǒng)治地位、建立資本主義政治制度作了思想上和理論上的準備。從此人文精神在西方思想史上占據了主導地位。
【重難點解析】
1 從原因的角度分析三大思想解放運動
高考歷史命題側重于歷史思維能力的考查,往往把歷史事件、歷史現(xiàn)象發(fā)生的原因作為考查的重點,復習時要注意全面歸納這個方面的內容。
智者運動出現(xiàn)的原因可概括為:奴隸制經濟的繁榮、民主政治的發(fā)展、個人地位的提高等;蘇格拉底等“希臘三賢”的出現(xiàn)。此外,智者學派重視人的作用,但忽視道德;雅典社會世風日下、道德淪喪等。
文藝復興運動產生的原因為: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xiàn);新興資產階級逐漸興起和成長,要求建立自己的文化;意大利擁有豐厚的古希臘、羅馬文化遺產;基督教的神權統(tǒng)治禁錮人們的思想,阻礙了資本主義發(fā)展。宗教改革運動產生的原因: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文藝復興運動的影響;天主教會對歐洲尤其是德意志的壓榨;羅馬教皇出售贖罪券。
啟蒙運動產生的原因為:17-18世紀西歐資本主義經濟的進一步發(fā)展;新興資產階級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天主教會的腐朽和封建專制統(tǒng)治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發(fā)展;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影響;自然科學的不斷發(fā)展。
2 用比較法分析不同思想的特性與共}生
如智者學派與蘇格拉底思想觀點的共性是:都以人和人類社會為探索的主題;都否定神的意志,強調人的價值。個性特征是:智者學派強調人的感性(自由),忽視道德,倡導民主政治;而蘇格拉底強調人的理性(美德),重視教育,反對過激的民主政治。
又如文藝復興運動和宗教改革的共性有:都向古代尋求和吸取養(yǎng)料,人文主義者借助的是古典文化,馬丁·路德借助了《圣經》中的原始教義;都借助于統(tǒng)治者力量,人文主義者需要教皇、國王、貴族和富商的庇護,宗教改革得到封建諸侯的保護。
再如“人性”到“理性”思想的演變過程:文藝復興時代的反封建側重于思想意識、倫理道德的范疇;而啟蒙運動側重于政治制度和政權性質方面;從人文主義思想的內涵上說,文藝復興時代強調的是反禁欲主義,要求個性解放,立足塵世,面向現(xiàn)實,到了啟蒙時代,人文主義思想的重點就轉移到提倡“自由、平等、博愛”等政治原則方面來;從反教會方面說,文藝復興時期主要是揭露中世紀天主教會的貪污腐化,譴責修道院戕害人性的罪惡,要求進行宗教改革,廢除煩瑣的宗教儀式,提倡簡潔的禮儀。
3 注意聯(lián)系政治、經濟史的內容,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
一定時期的思想文化都產生于當時的政治、經濟等社會背景中,并對當時的政治、經濟產生重大影響。復習時應聯(lián)系必修一政治史和必修二經濟史的相關內容,思考人文主義發(fā)展的動力和影響等問題。如啟蒙運動既是17至18世紀歐洲資本主義進一步發(fā)展的產物,又為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和資產階級代議制在歐美的確立與發(fā)展奠定了思想理論基礎。
4 適當進行主題學習的拓展延伸
沖刺復習應通覽所學歷史知識,做到了然于胸。如西方思想發(fā)展史,除了本專題涉及的三大思想解放運動外,還應該包括第一次工業(yè)革命后出現(xiàn)的社會主義思潮和第二次工業(yè)革命后出現(xiàn)的壟斷主義思潮。社會主義和壟斷主義應屬于理性主義發(fā)展的新階段。再如結合有關史實分析歐洲啟蒙思想對中國近代化的影響:推動了維新變法運動的發(fā)展(嚴復翻譯了許多西方名著,學習西方的“民權”思想);推動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傳播,促進了辛亥革命的發(fā)生(20世紀初,資產階級革命派大力宣傳天賦人權、自由平等學說,翻譯了盧梭、孟德斯鳩的作品);推動了新文化運動的產生(新文化運動前期,陳獨秀等以民權、平等為指導思想)。
【跟蹤訓練】
1 下列關于古希臘智者學派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
A、研究主題開始從自然界轉向^、類社會
B、關注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C、熱衷于考察和認識社會問題
D、提出“知識就是美德”的思想
2 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者從古典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鑄成了反對神學桎梏的武器。以下最契合人文主義核心內涵的古希臘名言是( )
A、求知是人類的本性
B、心靈美比形體美更珍貴
C、人的出類拔萃為城邦增加的榮耀可以超過神
D、健康和聰明是人生的兩大幸福
3 文藝復興、宗教改革是歐洲歷史進程中的兩次思想解放運動,兩者的相同點是( )
A、都反對宗教信仰
B、都批判封建主義
C、都反對專制王權
D、都提倡理性王國
4 某歷史學家對西方一種思想評價道:“人之一切自然本能,蠻性的權力意志,向外征服欲,得以盡量表現(xiàn)之機會;而形成近代文化中另一種人之神性與其獸性之糾纏。”這一評價針對的是( )
A、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
B、啟蒙運動時期的理陛主義
C、工業(yè)革命后的馬克思主義
D、第二次工業(yè)革命后的壟斷主義
5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啟蒙運動”一詞源自以下事實:他們將過去基本上看作是一個迷信和無知的時代,認為只是到了他們時代,人類才終于從黑暗進入陽光。
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二 他們(指啟蒙思想家)發(fā)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則,打算通過這些原則實現(xiàn)大規(guī)模的社會改革。其中特別使我們感興趣的是他們在經濟、宗教和政治三個領域中提出的一些具體建議。
——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三 柏克認為盧梭是極端理性的啟蒙運動思想家中最典型的一個。……其它批評盧梭的人……懷疑盧梭可能不是一個人,而是有兩個盧梭:一個極端的理性主義者盧梭,一個是邪門得多的盧梭。
——約翰·麥克里蘭《西方政治思想史》
請回答:
(1)根據材料一,概括啟蒙運動的含義。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人類“由黑暗進入陽光”的主要表現(xiàn)是什么?
(2)結合材料二及所學知識,簡述啟蒙思想家在三個領域中的建議引起了哪些社會影響?
(3)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說明材料三中為什么有人認為有“兩個占梭”?并分析“邪門”的盧梭對啟蒙思想產生了怎樣的積極影響?
【參考答案】
1、D
2、C
3、B
4、A
5 (1)促使人類擺脫迷信和無知,走向光明的運動。自覺地運用自己的理智,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思想。
(2)經濟上,自由主義思想引起資本主義的自由貿易和自由競爭;宗教上,倡導思想解放,進一步擺脫宗教神學的束縛;政治上,主權在民和社會契約論等思想的提出,為資本主義政治民主建設勾畫了基本藍圖。
(3)盧梭思想既有理性主義的特點,又有浪漫主義的特點;指出人類理性的有限性,揭示科學對于人類歷史雙刃劍的作用,豐富和發(fā)展了啟蒙運動時期人文主義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