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和人類如此親近,究其原因,或許因為狗的“忠誠”。但這種深入骨髓的“忠誠”真的是與生俱來的嗎?其實,狗是最早被人類馴化的動物之一,早在一萬五千年前的石器部落時代狗就已經(jīng)被人類馴化了。
我們知道,狗的祖先就是狼。而狗的習性還或多或少保留著狼的影子。所以,從目前的研究成果來看,狗對主人的忠誠,有兩個來源:一是對母親的依戀信賴,二是對群體領(lǐng)袖的忠誠服從。這就是說,狗對主人的忠誠,其實是以上二者的一種轉(zhuǎn)移。
依賴母親
所有的哺乳動物有一個共同的生物特性,那就是依戀母親。哺乳動物的幼崽完全是依靠母體供給的乳汁來維持生命的。但是母親對于幼崽的重要性還遠遠不止母體的乳汁。
科學家的實驗表明,乳汁只是維持生理的需要,并不能滿足幼體心理上的需要。一個幼崽能否健康地存活,還需要更為重要的心理機制。和母親分離的小狼崽,由人來養(yǎng)育,情感不得不發(fā)生轉(zhuǎn)移,于是它們把對母親的依戀轉(zhuǎn)移到主人身上。而這種對母親的依賴,在人們的眼中就是忠誠。
忠誠首領(lǐng)
狼是群居動物,集體的狼力量非常強大,可單獨的狼力量卻非常單薄,脫離群體的狼甚至無法生存下去。
為了種族的延續(xù),狼的群體有著非常嚴格的等級劃分,在一個狼群中必然存在著一條權(quán)力和地位最高、控制和帶領(lǐng)著整個家族群體活動的首領(lǐng)頭狼,其他狼對于頭狼表現(xiàn)出絕對的恭敬與服從。
狗作為和狼最有親緣關(guān)系的動物,在它的血液里依然繼承著狼這一絕對忠誠于頭狼長輩的遺傳基因密碼。這個基因密碼使狗表現(xiàn)出了對主人(頭狼)的忠誠和服從。
在化石中發(fā)現(xiàn),狗最早被馴化為家畜在1.5萬~3萬年前。人為了把狼馴化成為狗,在小狼崽剛降生出來不久,就把它們帶到遠離狼群的人類居住地去,狼崽被強迫脫離了父母和群體。在動物界有一個十分殘忍的生存法則,那就是適者生存,于是在被人類強行隔離撫養(yǎng)的千千萬萬的幼崽中,有的幼崽不能忍受離開母親的痛苦而夭折了,而一些能適應(yīng)人類環(huán)境并且和人親密的幼崽活了下來,并最終演變?yōu)楣返淖嫦取?/p>
馴化狗的目的
早期培育犬的目的與狼有明顯區(qū)別,因此,體型較小、白色毛發(fā)、尾巴上卷的外形被人類喜愛并逐步繁衍。早期人類培育的犬主要是工作用,比如拉雪橇等。用于玩賞的小型犬大約在2 000年前才被歐亞地區(qū)人類培育。早期培育的方向大致分為:視覺型獵犬,嗅覺型獵犬,巡回及指示型獵犬,梗犬(主要用于捕獵時會躲避在洞穴的獵物),守衛(wèi)及管理類犬,比如牧羊犬等。
培育方法
主要是基因提純,也就是近親培育的方法。近親培育使得不同犬種在基因上的差距越來越大,各自品種的特點也越來越明顯,比如高大的金毛和袖珍的吉娃娃。但是近親繁殖必然有其缺點,很多品種就會有遺傳性疾病,比如沙皮犬睫毛內(nèi)翻等。
如何利用天性訓(xùn)練狗
我們可以想象自己就是一個狼群的頭狼,而自己家的狗則是下屬。那么每次吃飯一定要早于狗狗。休息的床也決不允許狗在上面停留。帶它出門進門的時候一定要主人先進出。時間長了,狗就會明白,自己的地位是低于主人的。如果不這樣做,由于擁有狼的本性,狼群會逐步有后來者挑戰(zhàn)頭狼的習慣,狗主人的權(quán)威也會受到挑戰(zhàn)。
同理,狗犯錯時,打罵其實不是最好的辦法。應(yīng)該模仿它們的原始行為對其進行管教。比如可以在它犯錯誤的第一時間抓住狗的嘴巴和脖子皮比較松的地方,左右晃動,然后按在地上,低聲訓(xùn)斥,直到它徹底放棄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