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虹茹
成都國學館座落于充滿了書香之氣的文殊坊內,也許是長期從事國學的原因,讓館長黃俊榮對道有了更多的理解與認識,耳邊伴著陣陣絲竹之音,端著一杯清茶,黃館長就這樣講述起何謂人體5S健康系統(tǒng)、何謂療、食、功、場、心,何謂生活的平衡。
飲食 順應自然的平衡
所謂名以食為天,無論是大眾對于《舌尖上的中國》的追捧,還是眾多各類菜系美食的排行榜,都可以看出飲食在國人心中的地位。不過時下,要吃好更要吃得健康的觀念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認同,也因此,在黃俊榮館長的5S健康系統(tǒng)里,食療自然必不可少。
作為國學傳播的踐行者,黃俊榮館長的身份有很多,陳摶老祖太極第二十六代傳承掌門人、中華易醫(yī)堂堂主、中華新國學創(chuàng)建人……但在其眾多身份中,小編最感興趣的,卻是其自稱擁有專業(yè)廚師三級的水平。很難想象這樣一個整天忙碌于傳播國學的人,卻在閑暇的時間里自己前往菜市場購買食材進行搭配,與廚房對話并做出一桌可口食物的情景。但黃館長卻頗有心得的告訴我,他在食材的選擇上,會首先根據(jù)家人的身體狀況,去選擇當季的食材進行搭配,并說道:“古人曾經有句話叫做過午不食,就是說從午飯后,整個晚上都不在進食食物。對此你不能說這樣的觀點就完全是錯誤的,如同時下流行的辟谷,許多人甚至一個星期內不怎么進食,反而認為達到了排出身體毒素的目的。所以在我們家,對于晚飯我不會有太多的要求,但早餐一定會很豐盛,時鮮蔬菜和水果搭配,并配以一些五谷雜娘和一杯酸奶……”
在黃俊榮館長的觀念里,世間的萬事萬物似乎都離不開五行與陰陽,食療也同樣如此。他倡導“道法自然”,認為宇宙中的一切都氣場相通,蔬菜有不同的顏色,就說明了它們含有的礦物質、營養(yǎng)成分不同,人體的身體密碼會因為自身能量場的不平衡,讓你下意識的去對需要的食物口味進行選擇。具體對應到人體的五行,那就是金與白色的食物相對應,木與青色、綠色相對應,水、火、土分別對應黑色、紅色和黃色。所以他認為我們不能人為的去說吃什幺好、吃什幺不好,順應自然的東西才是最好的。身體吸收食物的營養(yǎng),最終的目的亦是為了達到人體最終的一個平衡。
能量場 探尋宇宙的平衡
提起易學,有人會覺得它神秘莫測,有人又會對它嗤之以鼻,老祖宗這一流傳了幾千年的文化,時至今日似乎越來越流于表象,易學等于八字算命也成為了更多人的共識,但這一切在黃俊榮館長的5S健康系統(tǒng)里,終于得到了正本清源。
雖說黃俊榮館長談起儒釋道來滔滔不絕,但對于易學,他顯然有著自己的理解。面對時下一些人對于易學的誤解,他也顯得有些無奈,他表示有太多只學了《易經》中一些關于術的內容的群體,為這個社會帶來了誤導,“從伏羲創(chuàng)造我們易學開始,再到后來通過周文王和孔子的發(fā)展,易學要找的其實是自然的一種進化規(guī)律。風水在古代也就是一個居家的學問,沒有鬼神之說,有的只是一個房間怎么布置才更有利于人的生活。”黃館長告訴我,他希望能讓更多的人知曉,五行和風水是能夠進行量化的,因為無法量化就無法用科學去進行解釋,但所謂的一個風水好的房子,其根本就是一座氣場和能量相平衡的房屋。
黃俊榮館長說他現(xiàn)在所追求的,也是做人做事兒都能達到一種平衡的狀態(tài)。他說他的經歷早已讓他明了,世間萬物沒有絕對的好也沒有絕對的壞,在生活中得到一些的同時必然又會失去一些,所以找到幫助人體達到平衡的能量很重要?!拔姨岢隽艘粋€主張,那就是宇宙之中無處不太極。比如一顆小小的原子,它只有正負電荷相平衡時,才能形成一個小太極;再上升到人體來說,人之所以會生病,也是因為陰陽失衡,醫(yī)生為你調理的同樣是平衡;進一步說到一個社會,如果一個社會只抓物質文明建設,不抓精神文明建設,那社會必然就會出問題……世間萬物離不開平衡二字,所以風水調理的也是平衡和陰陽?!闭f起易學,黃俊榮館長的表情是誠懇的,他進一步解釋說,風水的平衡更多強調的是居住在這個房間里的人的平衡,因為每個人都有其自己的生物能量場,身體弱的能量場就要弱一些,氣場和能量一定和居住在房子里的人的生物能量場要適合。而這一能量場的變化,是隨著我們祖先留下的運行規(guī)律在變化,所以需要專業(yè)的人員給予引導。
修心 內外兼修的平衡
對于穿行在都市森林里的現(xiàn)代都市群體來說,越顯浮躁的生活讓他們變得迷茫,也因此,修好自己的一顆心,讓它重新變得陽光積極、充滿友善和關愛成為了他們迫切的需要。黃俊榮館長的5S健康系統(tǒng)雖然把修心放在了最后,但它帶給人的積極作用卻不能忽視。
毛主席曾在《沁園春·長沙》一詞中寫過,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對于這個幾千年來被無數(shù)人探尋和求證的問題,黃俊榮館長給出了“道主沉浮”這樣一個答案,他本人為此也深深實踐著?!罢嬲龅金B(yǎng)生,就是要符合陰陽五行,要讓生活有動有靜,有快有慢,能在生活中不自覺的運用到“太極道”的理念,讓生活處處都透著“道法自然”的意境?!边@是一個心靈不斷得以修煉的過程,黃俊榮館長說,養(yǎng)心是屬于養(yǎng)生的一部分,而養(yǎng)生中的生則是生活的生,人生的生。他通常把養(yǎng)生看成三個層面,最基本的是把身體養(yǎng)好不生病,接下來才是在身體好的基礎上,通過琴棋書畫、詩詞歌賦的調節(jié),平衡自己常常感到煩躁、激動的性情,最高層面才是養(yǎng)心,這是屬于思想精神層面上的修行。
當小編我向黃俊榮館長請教,在人人都談修心的當下,自己的一顆心究竟該如何修時,他的回答雖沒能讓人感到太多的驚艷,但在其樸實的話語中,卻能感受到他對生活的理解?!安灰约汗缕ё约?,多學習傳統(tǒng)文化,多和有智慧的人進行交流,要減少自己私欲的要求,多做善事……”在黃俊榮館長的眼中,或許從本質上來說,養(yǎng)生的過程就是回歸到自然的生活狀態(tài)之中,做符合自然規(guī)律的事兒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