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勇
黨的根本在群眾,血脈在群眾,力量在群眾。開展群眾路線實踐教育活動,要求領導干部一要時刻牢記“群眾利益無小事”,把“為人民服務”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從思想上、感情上、行動上做到心中有群眾、辦事為群眾、永遠不脫離群眾。
第一、思想融入于民。習近平總書記說過:人民群眾是我們力量的源泉。脫離了群眾,就好比魚離開了水,失去了賴以生存的環(huán)境。要把“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這些信念堅定不移的樹立在領導干部的腦海中。要學會換位思考,能夠站在最廣大群眾的立場上去思考、分析問題,設身處地的為群眾想一想,將心比心,真正感受群眾心底最真實的聲音。思想融入于民,把群眾真正當作自己的親人,用心澆灌出血濃于水的親情。網(wǎng)絡信息手段再發(fā)達,也代替不了與群眾坐在一起“面對面”的溝通和交流,要一竿子插到底,去一些沒有準備的地方,搞一些不打招呼、不作安排的隨機性走訪,力求準確、全面、深透地了解基層的實際情況,只有將雙腳插入泥土,才能真正接到“地氣”。思想融入于民,還要求我們把面臨的困難,工作中的缺點、不足和失誤要及時向群眾講清楚,同群眾坦誠相見,同群眾一起商量克服困難的辦法,真正做到與群眾同甘苦,共患難,同呼吸,共命運,使自己的思想感情與群眾融為一體。
第二、決策負責于民。決策是一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提高決策水平,必須把調(diào)查研究貫穿于決策的全過程。領導干部要摒棄那種滿足于看紙上的報告、聽口頭上的匯報的習慣,改變下基層走馬觀花、不知甚解的作風,不能根據(jù)一些不符合實際的材料做出一些錯誤的判斷和決定,要深入基層,恭敬勤奮地向群眾求教、向社會做調(diào)查,確保決策能夠被大多數(shù)群眾所接受。決策失誤還來自于過強的個性色彩而缺少真正的民主。有的領導干部沒有把決策作為一項重大責任來對待,把個人意見成了決策的主導力量,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干就怎么干,想什么時候干就什么時候干……使決策成為一種很隨意的個人行為。決策負責于民,要杜絕個性色彩過強的決策,要多一些民主,進一步營造和保持講真話、講實話、講心里話的良好氛圍,鼓勵如實反映情況和提出不同意見,讓大家都有發(fā)言權,堅決反對上下級和干部之間逢迎討好、相互吹捧,避免決策的獨斷專行。只有建立在民主的基礎上,才能保證決策的正確,保證決策的實效。此外,決策負責于民,還要求領導干部做事要邊摸索,邊總結,穩(wěn)步前進。不能只講速度,急躁冒進,急于求成。要對決策執(zhí)行情況進行及時的檢驗、督導和反饋,積累經(jīng)驗,彌補不足;糾正偏差,防止失誤。
第三、權力服務于民。國家的一切權利屬于人民。領導干部要把自己置身于人民之中,視自己為人民的公仆。把自己置于特殊地位,“一朝權在手,便把利來謀”、“夫榮妻兒貴”,這都是封建思想的東西。我們黨的傳統(tǒng)是“沖鋒在前,退卻在后”、“吃苦在前,享樂在后”,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身為領導干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都不能顛倒主人與公仆的關系,時刻牢記手中的權力是群眾賦予的,只有運用權力為群眾服務的義務,沒有濫用權力謀取私利的權利。要正確對待、妥善處理人民群眾的利益訴求,認真解決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盡一切努力幫助困難群眾渡過難關,讓職工家屬過上好日子。要牢記“兩個務必”,嚴格按照中央八項規(guī)定和公司對轉(zhuǎn)變作風提出的要求,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厲行勤儉節(jié)約,制止奢侈浪費,正文風、改會風、轉(zhuǎn)作風、樹新風,永葆共產(chǎn)黨人的政治本色和高風亮節(jié)。要真抓實干,敢于擔當,不論職務高低權力大小,都要堅持從具體事情抓起,說一件,定一件,干一件,力見成效一件,堅持不懈地抓下去,保證權力行使能更好地為人民群眾的利益服務。
第四、辦法化解民怨。任何矛盾和問題的出現(xiàn),都有一個從潛伏過程,如果在沒有發(fā)生之前我們就掌握了信息,變上訪為下訪,矛盾和問題也就在萌芽狀消滅了。領導干部要把工作重心下移,在基層收集帶有原汁原味、帶有現(xiàn)場溫度、帶有鮮明情緒的群眾意見,與他們真心交朋友,真正了解到他們的所思、所盼、所求,找出我們工作存在的問題和差距,贏得化解矛盾和解決問題先機和主動權。此外,當矛盾出現(xiàn)時,要敢于面對,不能壓制,更不能哄騙和推拖,只有勇于面對并抓住問題關鍵,積極疏導化解,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如果做不到這一點,我們將被群眾所拋棄。
第五、實干換取民心??空龤鈱嵏?,無論在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需要浩然正氣,臨危不懼,拼命殺敵,還是在和平年代,特別是改革開放的今天,還是在加快領導方式轉(zhuǎn)變,推進大油田建設中,靠正氣實干,顯得更加重要,更加迫在眉捷,人民群眾更加期待。實干和“學、比、看”一脈相承。在加快領導方式轉(zhuǎn)變,推進大油田奮斗進程中,更要持續(xù)“學先進、比創(chuàng)新、看實效”。學先進,就是要樹立先進典型,外邊的先進,身邊的典型相結合,看誰學得好,學得透,學以致用,是否受到典型的感染,是否做到前進的動力,這也叫正氣;比創(chuàng)新,在自己的工作中,是否有新經(jīng)驗,好辦法,創(chuàng)造性的完成自己的責任目標,是否你的創(chuàng)新經(jīng)驗和辦法得到借鑒和效仿。看實效,說一千,道一萬,工作的落腳點要看效果如何,你的工作是否領導贊賞,群眾滿意。此外,實干還是能力,落實才是水平,患難與共方見真情?;鶎由a(chǎn)危難盼不盼望我們出現(xiàn)、困難時候想不想起我們幫助、緊急時分有沒有想到向我們要一個正確答復等等,基層對我們什么態(tài)度,體現(xiàn)了我們對基層的態(tài)度。因此,危難時刻必須與基層一起并肩作戰(zhàn),越是基層在危難時刻,我們越要第一時間出現(xiàn)在他們身邊,身先士卒的甩開臂膀一起干,全力幫助基層群眾渡過難關。唯有如此,基層才會認可我們是他們的主心骨,是他們的精神支柱,是他們的親人。
中國的群眾是最講感情的,如果大多數(shù)領導干部都能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群眾身邊,真心實意為他們辦實事、解難事,一定能夠營造和諧的干群關系,讓群眾相信我們、依賴我們,當我們需要群眾的時候他們會為我們提供源源不斷的力量,成為支持我們建設大油田的堅強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