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鳳英
沒有大風大浪,沒有荊棘密布,我從平凡的工作中走來,又向平凡的工作中走去,然而生活卻時時向我提出挑戰(zhàn),令我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改變自己的想法,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對過去的工作進行反思、修正,當然,其中的辛苦自不必說,我卻樂在其中,樂此不疲,因為我嘗到了實施體驗性教學帶來的巨大成功,同時我也同千百位一線教師一樣在轟轟烈烈的課改中迅速成長起來。
剛工作時,我?guī)е鴿M腔熱情和對教育事業(yè)的神圣使命感走上了講臺,我以為從此我就把會一張張稚嫩的臉帶入科學的宮殿,可以輕松自如地帶領(lǐng)他們在知識的海洋里盡情遨游,于是,我開始了準備工作,鉆研教材。首先通讀兩遍,并按照自己的思路設(shè)計了整套教學方案,以為這么簡單的知識學生一定一聽就懂,甚至他們可以自學成才,所以第一學期末學生的成績與我的預(yù)料偏差非常大,我既難過又困惑,我把全班學生的試卷進行整理,計算每個題的得分率,發(fā)現(xiàn)他們對于身邊的物質(zhì)的一些考題回答較好,而對于微觀方面的考題回答漏洞百出。于是我得出一個結(jié)論,對于身邊的物質(zhì)學生有切身體驗,容易理解,而對于微觀的物質(zhì),他們在生活中聞所未聞,當時并沒有模型之類可供參考,所以這些問題的解釋也近于紙上談兵,對我來說解決這些問題迫在眉睫,于是我開始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
我認識到,體驗性教學決非理論體驗,而是實踐體驗。
如今,隨著我國科研的飛速發(fā)展,科學家已經(jīng)利用真空掃描隧道望遠鏡成功地移動硅原子,硅片上已經(jīng)清晰呈現(xiàn)出“中國”兩個字,這一切使得學生在理解微觀物質(zhì)上又有了一次實質(zhì)性的突破,這一事實揭開了微觀世界的神秘面紗,如今,對于學生來說,分子、原子——客觀存在,它們鮮明、具體有如墻角擺放著的足球。我更深刻地體會到體驗性教學給現(xiàn)代教育帶來的益處是巨大的。
有人問我,體驗性教學的目的是什么?我認為,體驗性教學一個根本目標就是培養(yǎng)出既有扎實的專業(yè)知識,又具備多方面能力的人才,學、才、能、德同等重要,為什么屢屢聽到我國的留學生在外學習往往陷入高分低能的困窘境地,理論成績總是第一,可是實驗操作能力卻相形見絀,一方面是因為以往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以及學校的教學條件造成理論與實際脫節(jié),另一方面是由于現(xiàn)代家庭和社會的因素,學生的活動空間越來越小,生活中的許多唾手可得的鮮明材料沒有讓學生去親身體驗,當然,這種能力的培養(yǎng),是在他們開始接受教育的時候,教師和家長就開始有意識地培養(yǎng)他們,那他們以后的發(fā)展是不可估量的。
體驗性教學給我們的教育注入了新鮮的血液,賦予我們新的生機與活力,它使我和學生一同成長起來。
(作者單位 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呼倫貝爾市阿榮旗第四
中學)